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成瘾问题专家,亲身诉说25年成瘾自救之路,通过药物、大脑与学习的机制,解开人类成瘾之谜。

内容简介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一刀切”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最终解开上瘾之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译本序
  • 作者按
  • 引言
  • 第一章 针尖大小的生活
  • 第二章 成瘾的历史
  • 第三章 成瘾的本质
  • 第四章 激烈的世界
  • 第五章 关于成瘾的谣言
  • 第六章 贴标签
  • 第七章 初中即地狱
  • 第八章 青春期的大脑
  • 第九章 多巴胺的作用
  • 第十章 思维与环境
  • 第十一章 爱与成瘾
  • 第十二章 冒险的生意
  • 第十三章 被捕
  • 第十四章 触底的陷阱
  • 第十五章 反社会行为
  • 第十六章 十二步法的难题
  • 第十七章 减少伤害
  • 第十八章 新西兰的经验
  • 第十九章 传授戒瘾之道
  • 第二十章 神经多样性与成瘾的未来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5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为什么上瘾》

    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剖析了成瘾的含义,在作者看来,成瘾是生理的反应或者某种可称之为疾病的现象,而不是道德沦丧的社会越轨行为。对于成瘾的刻板印象,诸如撒谎、行骗、偷窃、卖淫和成瘾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强化了法律、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偏见。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严刑峻法,扼杀于萌芽之前

      在诸多关于成瘾的观点和讨论之中,迈雅・萨拉维茨所著的《我们为什么上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剖析了成瘾的含义。在她看来,成瘾是生理的反应或者某种可称之为疾病的现象,而不是道德沦丧的社会越轨行为。作者认为对于成瘾的刻板印象,诸如撒谎、行骗、偷窃、卖淫和成瘾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强化了法律、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偏见。在作者看来,成瘾是 “一种被奴役或被束缚的社会关系”,也是 “一种不明智的自愿选择”;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具有心理学上的目的,涉及特定的学习路径,并且这一学习会让成瘾行为变成自发的具有强迫性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充分理解并尊重成瘾者,以平等的态度看待成瘾者,是戒断瘾癖的核心要素。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且客观地审视关于成瘾的体验以及基于此产生的颠覆性观点。显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成瘾的定义以及围绕成瘾而衍生的各种制度,既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客观定义,也仰仗于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社会观念。毒品 “非一身一家之害,直社会、国家之巨蠹,自不得不严其于法”。在一个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及嗣后毒品侵害 “计自清末垂余百年” 的国度,对待毒品的观点肯定是会持有极端的否定和排斥的。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瘾

        在医学家那里,成瘾是慢性的脑部疾病,是多巴胺和内啡肽在作祟,使人产生了身体和心理的依赖;在伦理学家那里,成瘾是对 “固化成型” 的道德施以的最大蔑视,是人挣脱内心约束而实施的越轨行为;在法学家那里,成瘾是对规范的违反和破坏,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必要考量;在成瘾者那里,成瘾是某个地区流行的惯习,或者某个族群区隔他者的标志,甚至是亚文化影响下某种标新立异的行为体现。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