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儒家哲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融合探讨,助力中国文化自信。

内容简介

儒家哲学目前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人重新确立自己文化身份的核心价值,也是从上至下中国人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道路。但是儒家一直面临的问题就是:儒家能否和现代的民主制度相兼容。或者说儒家能否为越来越民主化的社会产生建设性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从杜威、罗尔斯、亨廷顿、福山、安乐哲到牟宗三、冯友兰、张祥龙、蒋庆都对此提出很多设想。但由于都带有特别西方或东方的观点,该书作者是第一次全面深入地考察西方哲学和儒家哲学在政治价值方面融合的可能。这对目前广泛但并不深入的讨论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1. 总体的说明
  • 2. 分章感谢
  • 3. 会议讲座列表
  • 4. 出版文章
  • 凡例
  • 第一章 在今日古典儒家政治哲学为何仍然相关
  • 1. 中国哲学在现代的重要性与对中国哲学的哲学进路
  • 2. 回到孔子
  • 3. 如何阅读经典
  • 4. 在比较情境中的儒家
  • 5. 在当今情境下的儒家
  • 6. 本书结构
  • 第一部分 当代西方主流政治价值下的先秦儒家
  • 第二章 儒家与民主人权能相容吗
  • 1. 形而上学的自由主义的问题。
  • 2. 罗尔斯的答案
  • 3. 概述文化、道德保守主义如何与民主和人权相容
  • 4. 自由主义与虚无主义
  • 5. 民主与民主化
  • 6. 修正现实中的民主
  • 第三章 一个儒家版本的有限民主:一个更现实的乌托邦
  • 1. 孟子对政府的道德作用的观点
  • 2. 儒家的精英制与民众的有限参与
  • 3. 罗尔斯对民主参与的限制
  • 4. 现代民主的第六事实
  • 5. 孔氏中国:民主制与精英制的混合政体
  • 6. 孔氏中国:一个更理想的国家?
  • 7. 孔氏中国:一个更现实的乌托邦?
  • 第四章 儒家的权利观念
  • 1. 儒家权利
  • 2. 儒家的动物权观念
  • 第二部分 中西各学派参照下的先秦儒家
  • 第五章 无为而治——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 1. 导论
  • 2. 道家与儒家政治哲学之差异
  • 3. 道的循环运动:描述性的和规范性的
  • 4. 精英主义的古人:少数人的选择和对大多数人的灌输
  • 5. 从无为到大作为
  • 6. 小国寡民
  • 第六章 《理想国》与《论语》里的统治者——中西政治哲学中对公、私理解的比较
  • 1. 导论
  • 2. 《理想国》解决公私冲突的模式
  • 3. 《论语》解决公私冲突的模式
  • 4. 两部经典的公私观与其政治哲学
  • 5. 《理想国》与《论语》的相互批判
  • 6. 以上研究对思想史和政治哲学的意义
  • 第七章 乱邦之去留——孔子与苏格拉底政治责任和道德勇气的观念
  • 1. 导论
  • 2. 儒家:杀身成仁还是明哲保身
  • 3. 回避政治责任会是有道德的吗
  • 4. 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是超越政治的吗
  • 5. 为什么哲学家有政治义务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亲亲互隐”
  • 1. 导论
  • 2. 刘清平理解亲亲互隐的问题
  • 3. 孟子与孔子
  • 4. 亲亲互隐与人类不可化解的冲突
  • 附录二 对《老子》中“有”与“无”的本体论解释
  • 1. 导论
  • 2. 有与无是平行的概念吗
  • 3. 一个本体论的解释
  • 4. 如何解释无之于有为何有表面的优先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