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1千字
字数
201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本通往印象管理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指导书籍,带你提升个人影响力。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如何提高个人影响力的方法。对其他人的影响力能够让我们更加自信,更能达成个人目标和专业目标。
书中描述了如何利用影响力以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成为每个人都记得住的人、如何进行令人惊奇的演讲,等等。适合大学毕业生到高级管理人员及之间各级层的人群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赞誉
- 译者序
- 前言 一个人影响力的作用
- 致谢
- 第1章 相信自己,提升个人影响力
- 1.1 内在的你创造了外在的你
- 1.2 相信自己,创造个人影响力
- 1.3 为什么自信非常重要
- 1.4 什么让你失去自信
- 接受害怕,不让它阻止前进的步伐
- 1.5 如何能更自信
- 1.6 改变思维,获得自信
- 准备,准备,再准备
- 1.7 让自己充满自信
- 自信带来影响力
- 是什么让你变得不自信
- 1.8 影响力来自于“我能”
- 1.9 调整已有观念,放飞梦想
- 1.10 负面思维的危害
- 1.11 设计你所想要的影响力
- 1.12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2章 那个叫做“你”的品牌
- 2.1 “给我来杯百威”
- 2.2 人也可以成为品牌
- 2.3 为什么大家要“购买”你
- 2.4 个人品牌树立是烟雾镜子变出来的魔术吗?
- 2.5 开始塑造你的品牌吧
- 2.6 言行一致
- 2.7 现在你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 2.8 一个全新的你
- 2.9 传递你的信息
- 2.10 保持个人品牌的一贯性
- 2.11 麦当娜、大卫·鲍伊……和你
- 2.12 你就是那个“‘我’公共有限公司”的总裁
- 2.13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3章 7秒内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 3.1 利用光环效应
- 3.2 小心“尖角效应”
- 3.3 盈盈一水间的印象
- 人们多“以貌取人”
- 3.4 让你的个人气场慢慢洋溢出来
- 3.5 贴近自己
- 梳洗及个人卫生习惯
- 认识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
- 通过配饰为形象加分
- 文身和穿洞
- 3.6 使用SOFTEN方法
- 微笑——世界也回报你以笑容
- 开放性的肢体语言——打开良好人际关系的大门
- 身体略微前倾——表示对别人的兴趣
- 肢体接触——创造正面持久的印象
- 目光交流——打开心灵的窗户
- 颔首——表达你的正面情绪
- 3.7 整体打包
- 3.8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4章 讨人喜欢的确很重要
- 4.1 是什么让你讨人喜欢
- 4.2 受欢迎程度表
- 那又怎么样
- 4.3 12种让你更受欢迎的方法
- 4.4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5章 建立与形象相关的联系——如何获得人们强有力的支持
- 5.1 你已经在某个时空建立了联系
- 5.2 找到共同点
- 5.3 谈话不是单行道
- 5.4 好好听
- 5.5 过犹不及
- 5.6 匹配和模仿他人的效力
- 5.7 匹配他们的整体能量
- 匹配他们的肢体语言
- 5.8 有什么特别需要匹配的
- 他们的每一次呼吸
- 声音的匹配
- 说他们所说的
- 多看,多听,多感受
- 用隐喻的方法来说
- 我支持这种情绪
- 5.9 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 5.10 领路人
- 5.11 得到群体的支持
- 5.12 气场的力量
- 5.13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6章 用你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如何让他人做你所希望的
- 6.1 影响、说服和操控的区别
- 6.2 这对我来说完全陌生
- 6.3 你愿意购买我的想法吗
- 6.4 看到人们的内心
- 6.5 胡萝卜还是大棒
- 6.6 人与人不一样
- 6.7 Robert Cialdini的影响力的六大武器
- 6.8 用故事来穿越雷达控制
- 6.9 让他人听从你的想法去做事的七大秘诀
- 6.10 把它们全部付诸实践
- 6.11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7章 身体会说话——身体的细微语言
- 7.1 你的肢体在说什么
- 7.2 保持好的,扔掉坏的
- 7.3 站直了再说
- 7.4 行走如诗
- 7.5 坐得漂亮
- 7.6 我的手该放在哪里
- 不该做什么
- 7.7 运用手势的力量
- 加入你的整体节目单
- 敞开
- 7.8 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 7.9 注意观察你的脸色
- 改变你的脸色
- 7.10 从头开始
- 7.11 不要站得离我太近
- 7.12 什么时候肢体语言出错了
- 7.13 创造你的肢体语言的蓝图
- 7.14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8章 发展你的声音影响力
- 8.1 声音的力量
- 8.2 让声音为你工作
- 8.3 你的问题是什么
- 8.4 把握好速度
- 8.5 你可以说大声一点吗
- 呼吸方式很重要
- 不要轻声低语或是含糊不清
- 8.6 改变你的语调
- 8.7 使用正确的语气
- 8.8 声音的共振
- 8.9 突出重点
- 8.10 我找到节奏了
- 8.11 分割它
- 8.12 声调也很重要
- 8.13 照顾好自己的声音
- 8.14 充分利用宝贵的资产
- 8.15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9章 了解别人的行为
- 9.1 把它们放在放大镜下
- 9.2 培养X光透视能力
- 9.3 从观察到解读
- 9.4 从解读到准确估量
- 9.5 观察他们的眼睛
- 9.6 在实践中解读他人
- 第一步:观察
- 第二步:解读
- 第三步:准确估量
- 第四步:采取行动
- 9.7 让人羡慕去吧,福尔摩斯
- 9.8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10章 告别枯燥的演示——进行有影响力的公众演讲
- 10.1 事无巨细,皆为展示机会
- 10.2 把握好听众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 从“开始”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 嘿,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 10.3 帮助他们坚持到底
- 10.4 和听众互动
- 不要在半途的时候失去了他们
- 让他们感知你的热情
- 避免“死在PPT上”
- 10.5 把你的想法带到生活中去
- 10.6 用你语言的魔力迷住他们
- 10.7 还有问题吗?
- 10.8 千头万绪从头理
- 10.9 练习—排练—使之完美
- 10.10 别忘了后勤设备
- 10.11 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 10.12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11章 大胆地说、大声地说——在会议中树立影响力
- 11.1 处理好紧张情绪,自信满满
- 11.2 你坐的位置很重要
- 11.3 在会议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交谈
- 11.4 说还是不说——“什么时候”是个问题
- 11.5 自信地交流你的观点
- 11.6 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
- 影响力方程式
- 11.7 没东西好讲
- 11.8 会议多,机会多
- 11.9 以主席之职发挥影响力
- 会议之前
- 广泛听取的艺术
- 次序、次序,还是次序
- 总结的力量
- 11.10 给一点小小的帮助
- 11.11 电话会议成功的要诀
- 不要用免提
- 专注工作
- 我听见你清楚而响亮的声音
- 11.12 在会议中发展
- 11.13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12章 电子邮件中的影响力及其他
- 12.1 网络的影响力
- 12.2 五个最大化你的电子邮件影响力的秘诀
- 避免低级错误
- 清晰、精炼、连贯
- 邮件要有可读性
- 别忘了那些要读到你信件的人
- 从技术层面改进邮件的方法
- 谁在网络上搜索你
- 塑造你的即时通信形象
- 12.3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13章 获得你想要的工作并得到晋升
- 13.1 从一开始就要充满自信
- 13.2 留下很棒的第一印象
- 13.3 面试团队构成
- 13.4 你在电话面试时说对了吗
- 13.5 如果你是通过中介求职
- 13.6 如何回答问题
- 13.7 能力与STAR模型
- 13.8 让你的简历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 13.9 未雨绸缪
- 13.10 是对他们进行严加拷问的时候了
- 13.11 离开也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13.12 第二、第三(或第四)轮面试
- 13.13 工作是你的啦
- 13.14 让自己获得晋升机会
- 13.15 提出要求——得到晋升了
- 13.16 前进道路的每一步
- 13.17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第14章 建立你的社会和职业关系网
- 14.1 你替我挠痒
- 14.2 你在试着做什么
- 14.3 充分利用“隐藏的”工作市场
- 14.4 做好准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 14.5 花费的只是礼貌
- 14.6 加油,“营造”那个房间
- 14.7 谈吐带来成功
- 观察
- 询问
- 揭示
- 分享
- OARS模式的应用
- 14.8 从闲聊到谈正事
- 有效地介绍自己
- 套上钩子,拉长线,钓大鱼
- 讲故事的时间到了
- 14.9 你该采取什么样的离开方式
- 14.10 “我永远也忘不了她的名字”
- 14.11 什么时候开始进一步交往
- 14.12 在线网络交际——Facebook的革命
- 14.13 互惠互利是关键
- 14.14 现在就开始创造影响力
- 后记 把理论转化为行动——见证改变的发生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