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懂中美贸易战,一本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的全民阅读手册。

内容简介

如果你只对国家经济手段的战略运用感兴趣,可以直接阅读本书各章的后半部分,因为那里探讨了各类“招数”。

如果你愿意了解这些“招数”背后的理论依据,不妨重点阅读第1章、第2章和第12章。

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那么请通读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3版前言
  • 第2版前言
  • 第1章 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央与外围
  • 当代世界市场体系的构造
  • 世界市场体系的基本特点
  • 作为中央国家的收益、代价与条件
  • 外围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常见陷阱
  • 第2章 中国在体系中的足迹
  • 中国的辉煌、危机与涅槃
  • 当代中国在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 “三外路线”的利弊
  • 对“三外路线”的修正
  • “三外路线”在中国何以实现
  • “三外路线”的兴衰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 第3章 “三外路线”下的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轨迹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动能
  • 鼓励出口的政策组合
  • 贸易、产业与地缘政治经济
  •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经济安全
  • “三外路线”下的外资政策及其效果
  • 关于外资的争论:“恐外症”“崇外症”及其本质
  • 中国外资政策的未来趋势及政治和战略潜力
  • 产业升级与资本形式
  • 第5章 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 人民币汇率的政治经济学
  • 人民币汇率变动背后的政治
  •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化的条件和战略
  • 第6章 外汇管理政策与外汇储备
  • 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储备的形成
  • 外汇储备的经济含义
  • 外汇储备与“中国—美国”
  • 储备多元化及其政策后果
  • 第7章 中国对外资本输出
  • 从对外资本输出看中国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 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政策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与挑战
  • 自主品牌的国际推广过程为中国的国际公关提供政策杠杆
  • 中国资本输出的现状与未来
  • 第8章 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权争夺
  •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投资规则之争
  • 国际投资法与中国的选择
  • 第9章 超越“能源安全”
  • 能源问题的若干基本常识
  • 中国的能源安全
  • 高油价有利于中国崛起
  • 第10章 原材料市场中国的定价权
  • 原材料市场的三个关键问题
  • 开放经济环境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 疯狂的石头:铁矿石进口及其谈判
  • 稀土
  • 第11章 中国的对外援助
  • 中国援外的历史与现实
  • 构建“中国特色援外理论”
  • 干涉与良治:援助中的主权问题
  • 改进中国的援外政策
  • 第12章 结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潜能与风险
  • 关于两组关系的探讨
  • “三外路线”是否可以向外围国家推广
  •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
  • 未来10年对外经济的几个可能风险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本书就上述问题,借助对鼓励外贸、吸引外资、控制外汇 “三外路线” 的归纳与阐述,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要被酷似标题党的书名吓到

      世界市场体系是什么样子的世界市场的格局像个四层同心圆组成的水池,外加一个大喷泉。世界的众多国家则是在这个喷泉水池里游来游去的鱼。决定所处圈层位置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四个圈层中央圈层的国家无疑是美国。世界出口最多的是自己的美元货币,其次是各种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和品牌,文化产品,以及一些商业模式。美元因此成了世界市场的核心货币。第二圈层
      西欧和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精致的高附加值工业品与服务,比如汽车、摄像机、化妆品、奢侈品等。这依靠的是他们百年工业发展所获得的资本积累,加上先进的研发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第三圈层包括中国和大多数东亚邻国,以及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和部分中东欧国家。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第四圈层包括中东、拉美、非洲、东欧、中亚等地的大量经济体。主要是依赖能源和原料出口而生存的国家,在这个大喷泉中,属于 “靠老天爷赏饭吃” 的一类鱼。主要表现为其国家 GDP 在石油危机之中呈现为忽上忽下的这个水池有个特点,就是越靠中心的圈层,养分越充足、水体越稳定。这意味着中央国家不仅在人均财富量上远超外围国家,而且经济、金融环境更加稳定。而喷泉中的水其实是一个国家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资本、人力、技术、商品、服务,还有信息和观念等。最主要的表现是,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关键资源,是从外围流向中央的。因为外围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认为中央国家实力强大,因而可信,所以将财富投入中央;而外围国家的人才们也经常通过留学或者投资移民流向中央国家,毕竟这里在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发展机遇方面都更有优势。而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中央与外围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在世界市场中不同国家的地位会发生周期性的更替为什么拥有更多优势的占中心位的国家会不断更迭替换呢,有人 “上位”,有人 “退位”。最早的中央国家是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 “海上马车夫” 荷兰接替了他们的位置十八、十九世纪 “日不落帝国” 英国取代了荷兰;而到了二十世纪,美国和苏联成了新的中央国家取代前一代中央国家的特点是之后的中央国家的体量是在逐渐变大的。因为创新让一个国家崛起为中央国家,而扩散则会导致它的中央地位被一个更大的国家所接替。你的国家一旦创新完了,强大了,那其他国家都要把你的技术经验学走,从而通过更大的规模战胜你。如荷兰的造船技术、金融制度,英国的工业革命通过学习别人的创新成果来破解难题、提升国力,比自己搞创新时间上要快得多,投资风险也低。一旦这样之前的中央国家就会失去优势会被其他大国取而代之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那些不断向中央积聚的资本会逐渐腐蚀中央国家的力量基础。如美国的制造产业的空心化,美国的金融产业高度发达,而实体经济产业却在逐渐虚弱,因为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金融业利润高,而放弃了利润低的实体经济美国许多曾经的工业城市如今变成了铁锈地带所以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占据它中央地位的国家,总是在进行着周期性的更新。为什么认为中国有潜力在未来进入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避开三大陷阱资源诅咒陷阱指一个国家在发现大量金子、矿产、石油这类高价值资源后,短期会出现发展与增长的高潮,但长时间之后的经济总量往往不升反降,甚至倒退会之前的水平之下。如一个国家一旦发现很多油田,因为在资本有利可图的驱使下,无数的资本和人才就会涌入到这个产业中,推高了经济体内部各要素的价格。国家货币也会升值,而这严重影响到国内生产贸易品的普通产业,国家经济结构出现畸形,如沙特的石油的占比远超其他产业赶超陷阱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独立后,急于摆脱落后的面貌,恨不得短时间就赶英超美变成发达国家。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此种心态会促使它们直接去发展自己的民族高端工业,如钢铁、化工、造船、汽车、飞机、军事工业。问题在于这些工业都是天量资本和技术,而与这些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严重匮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在长期亏损的前提下,只得依靠政府的输血和保护、硬着头皮撑下去,从而使经济体不断地失血,也丧失在经济发展的时机。政治陷阱如果一个国家过度依赖贸易出口,如出口导向型经济,依赖西方大国的市场、资本与技术。那么国家在政治和外交上不得不看西方大国的脸色。这不仅会损害国家的独立自主的,引发民众的不满,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政变、失去政权。三外主义鼓励外贸引进外资管制外汇中国政府一边扩大出口,另一边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大规模招商引资,让国外资本涌入中国,同时通过外汇管制来保持本币汇率稳定。它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在向他国融资、助力自身发展,借别国的内力、养自己的真气。结语虽然世界市场体系在利益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但是完全可能处于博弈论意义上的均衡状态。身处在这样的一座结构稳固的喷泉水池中,一条鱼想要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显然不是去破坏它的基本结构,而是去看清这个结构内部的周期性更新规律,然后顺而为之,让自己努力往中央方向挤入一些。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成为了世界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中受益。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除了书名,内容不值得一读

        本书出版以来也因形势越来越红,18 年出三版,作者也成为 “我们上面有人的” B 站大 UP 主。赞同书名,我也是中国盲目死多头。从大历史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王朝更替 300 年,中国 70 年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美国 245 年在走下坡路。从日韩 1 万美元 GDP 到 3 万的路径来看,未来 30 年中国也一定向好。不同意作者关于世界四层国家理论,世界只有 2 个世界,完成工业化进程的现代国家和还停留在农业文明的落后国家,特定标志有全民教育(现代科学体系)城市化(完成土地改革),完备的轻重工业生产门类。作者关于规模体系的扩张模式,没有说到点子上,只是说天命转移,从荷兰,葡萄牙百万级到英法德千万级,再到美苏亿万级,现在到中国的 10 亿级,这点是无根据的推测。如何完成工业化需要有资金积累和机遇,传统欧美是依靠殖民地掠夺,俄罗斯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集体农庄的土地革命。日本战前是对华战争赔款,战后是冷战援助,前提是在威权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日韩台湾),中国当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才完摆脱农业社会的羁绊,中东地区的乱象和南亚印巴地区都是没有完成土地革命,社会体系还停留在农业文明,不能有效提供工业化需要的人力资源和土地及基础设施。另外作者忽略的是中国成功密码是海外几千万华人(包括港澳台)的作用,用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土地改革,国有工业化在非洲和南美国家也有实行,最后结果是国民经济的崩溃,而挽救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源于全世界血浓于水的华人,华人被外国人称谓 “东方犹太人”,重视教育,家族宗亲的亲密联系,让沿海城市也是海外华侨最多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经过几代人的牺牲奋斗才让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工业社会。至于书中主要篇幅的金融战,还有待验证,高油价有益论更是奇谈。我宁愿相信费正清说的:中国可能做出的选择,中国一切历史事件可能流经的渠道,也许是一条比我们可以轻易想象的更窄的路。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