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0千字
字数
201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教育学概论介绍教育的概念、教师教育方法、学生和课程的理论思想。
内容简介
《现代教育学概论》主要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教学测量评估等方面讲了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重点讲述了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理论思想,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及学科的发展概况,阐发了教育的制约性、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的理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论
-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概述
- 一、教育概念的由来
-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 一、基础教育
- 二、职业教育
- 三、高等教育
- 四、终身教育
-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学的萌芽
- 二、教育学的创立
- 三、教育学的发展
- 四、教育学的深化
- 第二章 教育与人
-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 二、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个性化
- 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 二、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 三、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
- 第一节 教育的政治功能
- 一、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
- 二、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
- 三、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
- 第二节 教育的经济功能
- 一、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 二、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
- 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三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 一、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 二、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 三、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 四、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 第四章 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
-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 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 第二节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 一、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
-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三、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 四、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做到适时而教
-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五章 教育目的
-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 二、教育目的的特点
-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 四、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一、个人本位论
- 二、社会本位论
- 三、教育无目的论
-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 二、我国近代社会的教育目的
-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 四、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 五、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六、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七、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第四节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目的
-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
- 二、日本的教育目的
- 三、英国的教育目的
- 四、美国的教育目的
- 第六章 教育制度
-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述
-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
-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 二、学制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 三、现行学制的改革
- 第三节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 一、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
- 二、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
- 三、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 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
-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 四、教师职业的地位
- 第二节 教师的法律问题概述
- 一、教师权利和义务
- 二、教师资格制度
- 三、教师聘任制度
- 四、中小学教师违法施教行为
-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
-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
- 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四、教师职业倦怠
- 第八章 学生
- 第一节 学生的身份
-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 二、个人身份
- 三、学校身份
- 四、社会身份
- 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
-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
-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 二、学生发展的目标
- 三、学生发展的规律
- 四、学生发展相关理论
- 第九章 课程
- 第一节 课程理论
- 一、课程的定义
- 二、课程理论流派
- 第二节 课程编制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的类型
- 四、课程实施
- 五、课程评价
- 第三节 课程的改革
- 一、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 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一、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反思
- 二、新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 三、教师发展理论研讨
- 四、教学法研讨
- 五、课程概念与知识意义研究
- 第十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 第一节 常用教学方法
-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 二、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三、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 第二节 项目教学法
-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 三、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 第三节 任务驱动法
-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述
- 二、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 三、开展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 第四节 教学的艺术种类
- 一、教学艺术的概述
- 二、教学语言艺术
- 三、教学非语言艺术
- 四、教学板书艺术
- 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艺术
- 第一节 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 一、班集体的概述
- 二、班级管理
-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要点
-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 二、协调好班级内外的各种关系
- 三、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 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 第三节 班主任实务操作
- 一、班主任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 二、班主任如何选拔与培养班干部
- 三、如何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放自己
- 四、批评学生的艺术
- 第十二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
-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 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法概述
- 二、常用的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 第三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实施
- 第四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
- 一、多元化教学评价
- 二、人性化教学评估
- 三、系统化教学测评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