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8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著名学者、经济史大家贡德·弗兰克畅销20余年的经典力作。重新审视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
内容简介
作者贡德·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与学术界多数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积极的地位。
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他广泛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亚洲和欧洲经济史的专家的最新成果。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重构全球主义的世界图景
-
序二
-
中文版前言
-
前言
-
第1章 导论:真实的世界历史与欧洲中心论的社会理论
-
1 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对象
-
2 坚持全球观念,反对欧洲中心论
-
3 一种全球经济视野的轮廓
-
4 对阻力和障碍的预见与辩驳
-
第2章 全球贸易的旋转木马(1400—1800年)
-
1 世界经济的导论
-
2 世界劳动分工和贸易平衡
-
第3章 货币周游世界,推动世界旋转
-
1 世界货币的生产与交换
-
2 赢家如何使用他们的金钱?
-
第4章 全球经济:比较与联系
-
1 数量:人口、生产、生产力、收入和贸易
-
2 质量:科学与技术
-
3 机制:经济和金融制度
-
第5章 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
-
1 同时性不是巧合
-
2 研究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
-
第6章 西方为什么能够(暂时地)胜出?
-
1 是否有一个长周期的滑行轨道?
-
2 东方的衰落先于西方的兴起
-
3 西方是如何兴起的?
-
4 一种全球经济的人口解释
-
第7章 历史研究的结论和理论上的意义
-
1 历史研究的结论:欧洲中心论皇帝没穿衣服
-
2 理论意义:从一种全球视野看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
修订附记
展开全部
西方和中国古代的货币思想不一样。西方主流的货币理念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公平交换,所以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本身必须得有价值,这一点是根本。但对中国古人来说,货币是什么,那是天子说了算的事情,也就是王权决定货币。货币只有相对价格,没有绝对价值,只是国家发放的债务凭证。底层逻辑不同,导致西方选择了金银贵金属,而中国古代选择了青铜。
不宜理解为讲东升西落的书
1、为了反对欧洲中心论,写出了一本特别中国中心论的书。但作者说他就是要反对某某中心,不希望读者非此即彼地去理解。2、看了这本九十年代的书,深刻发现了情绪饱满的表达意义。几乎同样的东西,温铁军说出来就让人一愣一愣的,弗兰克说了一大堆让人感觉就是,哦,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马可波罗也这么说……3、以前看《明朝那些事儿》有个桥段没看懂,说是明朝亡于没钱,不是概念上的没钱,而是缺乏具体真实的白银。看这本书又说到这个事情,讲得更清晰透彻,明朝亡于银本位!4、缺乏流动能力的资本是假的。
白银资本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38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六)经济 - 经济《白银资本》(183)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经济的领域开始,选择经济理论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白银资本》,西方著名学者、经济史大家贡德・弗兰克畅销 20 余年的经典力作。重新审视公元 1500 年以来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作者贡德・弗兰克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与学术界多数人的通常看法不同,在他的分析中,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突出和积极的地位。为了阐述他的观点,他广泛利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亚洲和欧洲经济史的专家的最新成果。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 19 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2、精彩内容:哥伦布于 1492 年 “发现” 美洲大陆以及 1498 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标志着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巨大断裂,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我们依然置身其中并且称之为 “现代” 的那个时代。世界历史的断裂和质变同时在两个方面呈现出来:在时间维度上,标志着 “现代” 开始与 “过去” 或 “传统” 构成一组二元对立;在空间维度上,标志着西方与世界其他地区(the west and the rest)之间存在着本质性差异 — 现代的、进步的、创新的、开放的、西方对传统的、停滞的、保守的、封闭的东方。如果我们不考虑统一性本身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不断地改变多样性的,我们就不能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我们大家都必须生活在这同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必须容忍和能够欣赏统一性里的多样性。当然,我说的是容忍和欣赏民族、性别、文化、趣味、政治和肤色(或 “种族”)的多样性。我不赞成不去进行斗争而认可性别、财富、收入和权力的不平等。东亚的 “兴起” 是很自然的事情,无须因为它不适合西方的图式而大惊小怪。本书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图式,东亚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当前的情况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可以被纳入这一图式。这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的图式。在这个图式中,直到很晚近的时期,亚洲尤其是东亚早就占据并维持着支配地位。“世界经济一体化” 是较早时代有组织的生活的一件重要事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恰好相反),在市场计算机化的时代只不过更明显罢了…… 我们必须得出结论,重大的变化只是涉及一体化形式的转变,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一体化本身的出现…… 世界历史不应被说成是一种从地方封闭状态向世界日益一体化和同质化发展的历程。世界经济原来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的经济事业和成就也是以亚洲为基础的。这两个城市从它们在亚洲的财富和欧洲对财富的需求之间的中介地位中获取财富。它们与西亚的亚洲贸易终点之间的贸易是从黑海开始的,经过地中海东部到达埃及。这种贸易也是欧洲扩张的先声。欧洲人后来还是为了寻找通往亚洲之路而向大西洋扩张,最终向南绕过非洲到达印度,跨越大西洋到达美洲。“内部” 贸易关系的密度大于 “对外” 贸易关系,可以归因于地理因素(高山、沙漠或海洋的分割和阻碍),政治因素(帝国的控制能力和代价以及帝国之间的竞争),文化因素(种族、宗教以及语言的联系)以及其他因素或其他的因素组合。群体的结合取决于因时因地的目标和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很突然的。地区 “单位” 或 “群体” 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小家庭或大家庭,一个村庄或城镇,一个地方性 “地区”,一个 “社会”,一个 “国家”,一个 “地区性” 地区(环地中海地区)或一个 “世界” 地区(美洲、西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美洲白银几乎无所不在。从波士顿到哈瓦那,从塞维利亚到安特卫普,从摩尔曼斯克到亚历山大港,从君士坦丁堡到科罗曼德尔,从澳门到广州,从长崎到马尼拉,商人们都使用西班牙比索或里亚尔作为标准的交换媒介;这些商人甚至对千里之外的波托西、利马、墨西哥以及东印度群岛某些地区铸造的银币的纯度都了如指掌。货币(尤其是银币)是其循环系统中流通的血液,润滑着生产与交换的轴轮。任何一种货币都既是价值存储器,又是各种货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媒介。各种面值和纯度的货币都可以相互兑换或套利,也可以换取其他商品。因此,正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这种货币之间的套利兑换性以及它们与商品之间的交换性,也使得实际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世界市场中真正地运转起来!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