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9千字
字数
No.94
文学
202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积攒在小小少年心头的话,终于在长大成人后和盘托出,关于故乡的人、青春的隐痛、漂泊的生活,也关于一个人如何超越自己,真正地诞生。
他用敏感的心和幽默的口吻写自己——躲进家中衣柜的记忆,难以停止的自我怀疑,对世界的愤怒,以及与痛苦和解的时刻;
写身边人——聪慧彪悍的农妇二姑,勇敢的女性朋友们,记忆中的阿嬷与阿公,还有父亲的半生和他们猝不及防的永别;
也写他从生活里张望到的世界——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山海之间的闽南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掷出笑杯作答
-
推荐序二 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故乡》
-
推荐序三 立体小佳,特色闽南
-
摇摇晃晃
-
田里的阿花
-
权力的颜色
-
实在闽南
-
蜉蝣
-
散场之后
-
勇敢的人
-
和世界失联
-
后记
展开全部
90后的奋斗
我不太喜欢中国的脱口秀。传统相声属于娱乐形式,讲的多是雅俗共赏的笑话;而脱口秀却已演变成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攻击,以及对核心价值的解构(比如拿 “愚公移山” 举例),从而造成各种对立。当我们看美国脱口秀时,因为是隔岸观火的心态,自然只会觉得它是纯粹的娱乐;但到了国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脱口秀原本脱胎于小圈子内部的调侃,在私人俱乐部里通过嘲讽来宣泄情绪、达成共识,所以更适合 “堂会” 这种场合。我因为母亲是福建人,对福建人所写的文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还有其中特定的语序和用词,都感到十分亲切,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的内容。必须为作者点赞!虽然他先天条件不佳,但他充分展现出了福建人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他先天口齿不清,却坚持去做销售、敢于说脱口秀、写书,想到什么就立刻行动,非常了不起的行动力。信息爆炸时代,文字最重要是真实,不必抒情和议论,陈述事实读者自有裁断,真人秀代替表演,“得到” 里一位同学,是一位山东淄博的退休大姐,每天写点日常,吃饭和自家 “大爷” 的磕磕绊绊,我还经常去看两眼。小佳是 90 后(1993 年出生),他在书中记述了本世纪初自己作为 “厦漂” 打工的经历,以及父母和家人的相关往事。这些虽是私人之事,却反映出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引起读者共情,正所谓 “天公疼憨人”,写得真挚感人,且行文节制,值得一读。2025 年 #323
活着就好,去经历即可!
希望你能喜欢,不喜欢也没关系。愿我们都能在摇摇晃晃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像蜉蝣一样,活着就好。我很喜欢,谢谢小佳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了解。在我生活的台湾岛里,很多习俗也和闽南类似。拜拜很是虔诚,早晚献香,初一十五回佛堂礼佛。当然在本地人家中,都有一件家庭佛堂,可以供家里的老人家早晨起床第一个动作不是洗脸刷牙,而是先献香,诵经。结束早课后才开始一天的生活,洗脸刷牙准备早餐等,初一十五还要准备好祭品(水果、饼干、糖果)等好吃的又新鲜的东西拜拜,要放好长时间在快坏掉之前吃掉。遇到中元普渡(农历 7 月十五)的大节日,准备的东西就很多很多了,除了(芭乐)其他所以吃的都能够拜拜!泡面、盐、糖、米、米线、面线、等等。总之拜过的东西吃了对身体很有益处的,因为有佛祖的加持。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为了经历这些事情让灵魂升华的,所以感谢出现在生命中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都是来渡我的老师。
探寻生活的重量与光芒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小佳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乐观态度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当得知他推出首部散文集《蜉蝣直上》时,我满怀期待地翻开,本以为会是舞台段子的文字化延续,可读完才惊觉,这是一本远超预期,能深深触动灵魂的佳作。小佳在书中毫不吝啬地袒露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身体缺陷,那些异样的眼光如芒在背,刺痛着少年敏感的心。“我们都有病,只是我的更明显一点”,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自我调侃,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挣扎。在面对家庭时,他写出了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写父亲去世后,自己站在焚烧炉前,内心五味杂陈,一句调侃的话语,比任何痛哭流涕都更让人心酸,那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后的无奈与豁达。还有母亲,为了保护他,默默咽下多少泪水,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遮风挡雨。这些关于家庭的故事,撕开了东亚家庭常见的情感隔阂,却又让我们看到在那些笨拙的举动里,藏着的深沉爱意。小佳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用文字搭建起与家庭和解的桥梁,让我们看到亲情的坚韧与温暖。闽南文化在这本书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呈现。小佳作为闽南人,将宗亲、祠堂、神明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字里。在他的笔下,闽南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他讲述二姑用菜刀去讨公道的故事,一个看似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悍勇,背后展现的是闽南女性特有的坚韧。这里既有务实的讨生活智慧,又有浪漫的信仰,像榕树的根系一样,深深扎进了书的肌理,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书中对社会小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权力结构下蝼蚁众生的百态。从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到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再到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小佳如同拿着显微镜,观察着社会的毛细血管。他写业务员沾灰的皮鞋,写异乡人蹲在路边吃拌面的背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 “蝼蚁” 般的存在,却构成了社会的底色。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尊严,不在于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在于在泥泞中依然挺直的脊梁。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书名《蜉蝣直上》寓意深刻,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小佳把自己比作水底的蜉蝣,看似沉寂,却在默默蓄力,等待跃出水面的瞬间。这种 “朝生暮死” 的生命观,并非悲观,而是对存在的极致热爱。正如他所写:“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刻度计量,而在于存在的密度与温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像是在诠释这种生命哲学,让我们看到即使如蜉蝣般渺小的生命,也能拥有璀璨的光芒。从文字风格来看,小佳的文字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修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他很老练地在故事里加入方言,就像瓷瓶上故意烧制出来的裂缝,让故事里的所有人都变得脆弱又鲜活,情感不经意间从裂缝中透过来,重重地击中读者的心。这种独特的语感,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读起来就像是坐在老藤椅上,听一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亲切而又真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欢笑是因为小佳那独特的幽默,即使是在讲述那些艰难的过往,他也总能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让我们会心一笑;落泪则是因为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与苦难,让我们感同身受。这本书就像是小佳的一场独白,没有丝毫的做作与伪装,用最真实的疼痛和温柔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水底的蜉蝣,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天光破晓。《蜉蝣直上》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小佳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深刻剖析,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粗粝与美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想感受真实生活的重量,想在文字中寻找温暖与力量,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会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被触及的角落,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坚定地向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光奋力直上 。
- 查看全部47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