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90后的奋斗
我不太喜欢中国的脱口秀。传统相声属于娱乐形式,讲的多是雅俗共赏的笑话;而脱口秀却已演变成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攻击,以及对核心价值的解构(比如拿 “愚公移山” 举例),从而造成各种对立。当我们看美国脱口秀时,因为是隔岸观火的心态,自然只会觉得它是纯粹的娱乐;但到了国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脱口秀原本脱胎于小圈子内部的调侃,在私人俱乐部里通过嘲讽来宣泄情绪、达成共识,所以更适合 “堂会” 这种场合。我因为母亲是福建人,对福建人所写的文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还有其中特定的语序和用词,都感到十分亲切,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的内容。必须为作者点赞!虽然他先天条件不佳,但他充分展现出了福建人 “爱拼才会赢” 的精神。他先天口齿不清,却坚持去做销售、敢于说脱口秀、写书,想到什么就立刻行动,非常了不起的行动力。信息爆炸时代,文字最重要是真实,不必抒情和议论,陈述事实读者自有裁断,真人秀代替表演,“得到” 里一位同学,是一位山东淄博的退休大姐,每天写点日常,吃饭和自家 “大爷” 的磕磕绊绊,我还经常去看两眼。小佳是 90 后(1993 年出生),他在书中记述了本世纪初自己作为 “厦漂” 打工的经历,以及父母和家人的相关往事。这些虽是私人之事,却反映出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引起读者共情,正所谓 “天公疼憨人”,写得真挚感人,且行文节制,值得一读。2025 年 #323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5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活着就好,去经历即可!希望你能喜欢,不喜欢也没关系。愿我们都能在摇摇晃晃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像蜉蝣一样,活着就好。我很喜欢,谢谢小佳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们了解。在我生活的台湾岛里,很多习俗也和闽南类似。拜拜很是虔诚,早晚献香,初一十五回佛堂礼佛。当然在本地人家中,都有一件家庭佛堂,可以供家里的老人家早晨起床第一个动作不是洗脸刷牙,而是先献香,诵经。结束早课后才开始一天的生活,洗脸刷牙准备早餐等,初一十五还要准备好祭品(水果、饼干、糖果)等好吃的又新鲜的东西拜拜,要放好长时间在快坏掉之前吃掉。遇到中元普渡(农历 7 月十五)的大节日,准备的东西就很多很多了,除了(芭乐)其他所以吃的都能够拜拜!泡面、盐、糖、米、米线、面线、等等。总之拜过的东西吃了对身体很有益处的,因为有佛祖的加持。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为了经历这些事情让灵魂升华的,所以感谢出现在生命中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都是来渡我的老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探寻生活的重量与光芒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小佳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乐观态度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当得知他推出首部散文集《蜉蝣直上》时,我满怀期待地翻开,本以为会是舞台段子的文字化延续,可读完才惊觉,这是一本远超预期,能深深触动灵魂的佳作。小佳在书中毫不吝啬地袒露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身体缺陷,那些异样的眼光如芒在背,刺痛着少年敏感的心。“我们都有病,只是我的更明显一点”,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自我调侃,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挣扎。在面对家庭时,他写出了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写父亲去世后,自己站在焚烧炉前,内心五味杂陈,一句调侃的话语,比任何痛哭流涕都更让人心酸,那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后的无奈与豁达。还有母亲,为了保护他,默默咽下多少泪水,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遮风挡雨。这些关于家庭的故事,撕开了东亚家庭常见的情感隔阂,却又让我们看到在那些笨拙的举动里,藏着的深沉爱意。小佳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用文字搭建起与家庭和解的桥梁,让我们看到亲情的坚韧与温暖。闽南文化在这本书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呈现。小佳作为闽南人,将宗亲、祠堂、神明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字里。在他的笔下,闽南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他讲述二姑用菜刀去讨公道的故事,一个看似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悍勇,背后展现的是闽南女性特有的坚韧。这里既有务实的讨生活智慧,又有浪漫的信仰,像榕树的根系一样,深深扎进了书的肌理,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书中对社会小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权力结构下蝼蚁众生的百态。从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到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再到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小佳如同拿着显微镜,观察着社会的毛细血管。他写业务员沾灰的皮鞋,写异乡人蹲在路边吃拌面的背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 “蝼蚁” 般的存在,却构成了社会的底色。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尊严,不在于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在于在泥泞中依然挺直的脊梁。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书名《蜉蝣直上》寓意深刻,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小佳把自己比作水底的蜉蝣,看似沉寂,却在默默蓄力,等待跃出水面的瞬间。这种 “朝生暮死” 的生命观,并非悲观,而是对存在的极致热爱。正如他所写:“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刻度计量,而在于存在的密度与温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像是在诠释这种生命哲学,让我们看到即使如蜉蝣般渺小的生命,也能拥有璀璨的光芒。从文字风格来看,小佳的文字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修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他很老练地在故事里加入方言,就像瓷瓶上故意烧制出来的裂缝,让故事里的所有人都变得脆弱又鲜活,情感不经意间从裂缝中透过来,重重地击中读者的心。这种独特的语感,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读起来就像是坐在老藤椅上,听一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亲切而又真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欢笑是因为小佳那独特的幽默,即使是在讲述那些艰难的过往,他也总能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让我们会心一笑;落泪则是因为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与苦难,让我们感同身受。这本书就像是小佳的一场独白,没有丝毫的做作与伪装,用最真实的疼痛和温柔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水底的蜉蝣,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天光破晓。《蜉蝣直上》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小佳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深刻剖析,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粗粝与美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想感受真实生活的重量,想在文字中寻找温暖与力量,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会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被触及的角落,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坚定地向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光奋力直上 。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蜉蝣直上都是闽南人,读小佳的《蜉蝣直上》,很容易会联想到另一个闽南人 --- 写《草民》的蔡崇达。两个人文字里的力量感都很强,放到阅读体验里,都是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那种。但蔡崇达讲述的故事是精心编织过的,文字是经过凝练锻造过的,如果说蔡崇达的是撕咬着,看不见底的墨绿色海,那小佳的就是一眼可见底部沙砾泥杂,清澈平静的海。直白且不设防,就象他的笑容,既纯且真。文字里时常带着脱口秀演员特有的黑色幽默,仿佛生活里的一切苦难,都不过是一个好笑的段子。让看的人忍不住跟着笑,心里又有点疼。小佳是有语言天赋的,尽管他的表达很通俗。比如,他说,“窗边的玻璃碎成了磨砂状,每一粒碎片都晶莹剔透,远看还挺好看。果然人就是天然喜欢这种破碎感,但又不敢真正靠近它”;他还说,“高考成绩出来,母亲问我要不要复读,我想了想拒绝了,重来挺难的,不管是高考还是人生。” 简单、直白里充满着情绪张力,象一把小锤,冷不丁就会被那么重重敲了一下。我在读完最前面的两个章节的时候,放下书,特地上网去搜了小佳之前的脱口秀表演。我想看看文字之外的他,在表演舞台上又是什么样子。一刷,就是一个半小时… 我同意在小佳书中,那个跟了他四天的实习记者对他的一个评语 “狡黠”。但我不认为那是一个简单的褒义或贬义词,反而更象是在形容小佳身上的一种气质:由苦难、受伤、倔强、勇气、艰忍、豁达、小聪明… 诸多成分混合而成。是一种在接二连三的困境里,被打磨出来的东西。想起他在回忆一只为躲避寒冬而赖在他家门口,却最终还是被母亲用棍棒无情赶走的一只土狗时,他写道,“最后大概被打疼了,它又独自走进冬夜里。它的无助困在了我的身上”。蜉蝣因生命短暂而常被以 “朝生暮死” 来形容,尽管,它的生命其实未必真的只有一天。但蜉蝣幼虫主要生活在黑暗的水底,待成虫羽化的时候才能见到光亮,而这时往往也意味着它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这是蜉蝣的悲哀,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依然循光而上。我很高兴听到小佳在舞台上终于大声回应了,当年他的高中班主任那句无情的 “你身体有缺陷这件事,纸是包不住火的”:“是的,纸是包不住火的,我终于火了”。那一刻,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和我一样都忍不住为这个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大孩子鼓掌。小佳,一定要越来越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真实感人,一气呵成!和贾老师一样,第一次看小佳是在单立人的比赛上,上来就出了几个梗,让大家能放心的笑出来,当场成绩也不错,明显是一个独特的赛道,未来发展也许会很好。后来上脱口秀大会,开始要商务,被身边的朋友模仿,又感觉进入了瓶颈。直到今年转战喜单,到各大播客宣传新书,好像焕发了第二春。脱口秀演员的书看过一些,黄西、史炎、刘旸,包括李诞的工作手册,都是关于单口喜剧的,至于梁彦增和李诞的文学作品是一点都看不下去。小佳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写的是亲情友情和自己一路 “悲惨” 的经历,和脱口秀演员没太大关系,他现在干什么工作都不影响故事的精彩,文笔的流畅,文学性很足,不输专业作家,非常推荐阅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好书若不是出生时那场意外缺氧,小佳现在或许已是福建某个小镇的父母官,每日过着呼风唤雨、指点江山的生活。若他甘愿接受特殊照顾,说不定也能开辟一方自由天地,像普通人那样,过着平凡却安稳的日子。倘若小佳选择沉默,不曾踏入脱口秀这行,也许他的人生会沿着既定轨道平稳前行。但小佳选择了发声,选择了记录,选择了书写,于是舞台上多了个熠熠生辉的年轻人,我的案头也多了这本《蜉蝣直上》。《蜉蝣直上》展现了一个内心丰盈、思维敏锐的小佳。这让我想起蔡崇达,同是福建人,都用文字记录人生,讲述故事,字里行间浸透着闽南特有的韵味。小佳说,把故事讲出来,是为了消解痛苦,与人共愈。他踉踉跄跄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书中写尽了他刚出生时的遭遇,被欺凌的童年,高考时错失特殊照顾的遗憾,写到了蜗居城中村的打工岁月,也记录了一步步登上脱口秀舞台的历程。全书语调看似轻松,却暗藏锋芒。那些黑色幽默的段子里,总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忧伤。小佳描述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刻,享受着观众的笑声与掌声。可当演出落幕,喧嚣散去,独自踏上返程公交时,生活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这两个互为镜像的世界,都真实得令人心酸。他写到了那位勇敢的女同学 —— 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闽南,她毅然选择了爱情、事业和自己认定的道路。她甚至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像她一样,勇敢地活出自我。书中那个沉溺酒精、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形象极为生动。即便有过恶语相向,即便在悲伤场合用脱口秀的方式调侃,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父子间深厚的情感。在父亲的葬礼上说下如此地狱笑话:“该把我爸照片 P 老一点的,现在放在这一排显得英年早逝,很是可怜,一看我这儿子这样,更可怜了。” 读罢全书,时常忍俊不禁,却又心情沉重。正如小佳所言:“不好笑,才是脱口秀演员最大的失败。” 他直白、犀利地剖白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感受,将这些赤裸裸地呈现给读者,只为消解、接纳,治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请继续顽强生长平和、有主见,读起来像是过尽千帆后讲别人的故事。这是我读小佳这本散文集最直观的感觉。有时候还觉得冷不丁冒出的一句话,还挺脱口秀的。最喜欢的是写二姑阿花的那篇。阿花身上少了农村女性的隐忍,更多的是洒脱豁达,有时候是泼辣。特别是当女婿从戒毒所出来复吸,醒来后从厨房拿出菜刀的一幕,很有女中豪杰的感觉。但小佳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平实的描写中让读者们都知道:这是装出来的。有主见而不被安排,小佳顽强生长。从 “你才有病” 到 “我们都有病,只是我更明显一点”,是从带着攻击性的还击,到 “我就这样,我玩我的” 的平和,某程度上算一种和解。希望我们周遭的包容性再多一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蜉蝣直上》五月精灵🧚♀️2025 年 8 月 14 号贾行家老师在得到新书首发直播间请来了一位叫小佳的脱口秀演员,还有他的新书《蜉蝣直上》。被这本书吸引、打动,当晚迫不及待地用三个多小时一气读完,夜深人静,字里行间透出的真诚、倔强、蓬勃,还有暗流涌动的悲欣交集,在灯下慢慢酝酿,在暗夜缓缓升腾。如果说【人生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不断与世界交手的过程】是这本书的主旋律,那序曲绝对是 “首摇摇晃晃”,被悲怆与愤恨裹挟着与至亲 “交手” 的炸裂摇滚。中场的变幻舞曲,时而婉约,时而悲伤,时而迷茫,时而被点亮…… 书的尾声,视乎要在一个人和一个世界失联的哀乐中谢幕,却在火葬场焚烧炉前,读者分明听到了火焰般跳动的旋律,见到了瓷器釉变状的裂纹。依旧是那些曾经说过的恶语,那些未曾释怀过的劣行,恰恰就在此时,一个单方面被迫与这个世界失联的人,却让另一个人猝不及防地系紧了与这个世界的关联,系紧了与生命,与过往,与未来的关联。认真活,可能就是有勇气面对自己、有霸气面对苦难、还有人气逗乐众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蜉蝣涌动的一天,便是世间最朴实的一天这本书烟火气十足,鲜活生动,读来仿佛身临其境。小佳的文字自带一种台湾八点档的味道 —— 既有狗血人生的荒诞感,又有底层生命力的澎湃,让人忍不住一篇接一篇 "追" 下去。他不愧是脱口秀演员,擅长用幽默化解苦难,戏剧张力十足却毫无煽情。没想到年纪不大的小佳,生活阅历却如此丰富。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既有生活的粗粝感,又不失温暖的底色,每一篇都精炼却余味绵长,令人意犹未尽 —— 仿佛散场后夜市灯火未熄,人声仍沸。希望小佳能一直写下去,我一定会是他忠实的读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