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发现和感受美。

内容简介

语文美育,简言之,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的精神和原则,给学生带来发现的愉悦,创造的快乐,成功的体验。

语文美育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发现和感受。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挖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滋养学生心灵;其次,美育必须和语文因素水乳交融,而不是抛开语文。概言之,就是“美的发现”(发现语文之美)和“发现的美”(在发现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喜悦和激动)。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心得之作,修订时增加了大量新的内容,力求贴近当下语文教学实际,引发更多中学语文教师的思考和共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格言
  • 序言
  • 导言
  • 辑一 方法 发现和创造的双重变奏
  • 发现和创造的双重变奏
  • “美的发现”和“发现的美”
  • 于细微处见精神
  • 走进人物的心灵——小说教学片论
  • 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 二、品味人物语言的内涵
  • 三、寻找人物行动的内在逻辑
  • 品味和体悟——散文教学片论
  • 一、语言的滋味
  • 二、情感的滋味
  • 三、意境的滋味
  • 让年轻的心弦震颤——诗歌教学片论
  • 一、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 二、推敲——体会语言之美
  • 三、想象——领悟意境之美
  • 析理·激趣·悟情——议论文教学片论
  • 感受文化的魅力——文言文教学片论
  • 形式也是内容
  • 课堂教学范式及其他
  • 文言,还可以这样教——听课手记之一
  • “眼力”就是能力——听课手记之二
  • 清水芙蓉,返璞归真——听课手记之三
  • 从声调里读出生命——听课手记之四
  • 腹有诗书气自华——听课手记之五
  • 也说内容为“王”——听课手记之六
  • 辑二 主张 让思想冲破牢笼
  • 由字以通其辞
  • 追寻语文的诗意
  • 站在历史的枝头——答一青年教师问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 整体把握和微观分析
  • 文体使语文成为语文
  • 人文和语言血脉相连
  • 比理念更重要的是什么
  • 语文教育的“技”和“道”
  • 创造型教师有哪些特征
  • 伟大事物的魅力
  • 学科之美在哪儿迷失
  • 歧路之一:急功近利的庸俗教学观
  • 歧路之二:专业素养不够扎实深厚
  • 歧路之三:少了一点创造的意识和激情
  • 激发与唤醒——作文教学之思
  • 辑三 课例 追寻文字背后的意蕴
  • 给《守财奴》当编导
  • “闲话不闲”的夫妻夜话
  • 《边城》余韵
  • 《黄鹂》教学实录
  •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 《想北平》教学设计
  • 一、教学准备及导入
  • 二、同学讨论“对话栏”中提出的问题,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 三、品味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刻情感
  • 四、探究“乡愁”的意义
  • 五、教学总结
  • 《品质》教学设计
  • 一、导入教学
  • 二、文本研习
  • 三、问题探究
  • 四、艺术鉴赏
  • 五、作业训练
  • 想象的翅膀是这样展开的——作文教学课例之一
  • 寻找“熟得恰好的桃子”——作文教学课例之二
  • 想象“熟得恰好的桃子”
  • 剖析“熟得不够好的桃子”
  • 挑选“好桃子”
  • 辑四 札记 那些滋养那些人
  • 蔡元培: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
  • 宗白华:潇洒的散步人生
  • 此情可待成追忆——纪念李泽厚先生
  • 在叶圣陶语文旗帜下重新集结
  • 民国语文三大家教育思想管窥
  • 读书好似播种
  •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 一、漫漫语文美育之路
  • 二、从语文之美到教育美学
  • 三、走近大师,走近叶圣陶
  • 四、人生即选择,选择即放弃
  • 初版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