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疫情过后,音乐将让我们再度相聚:独家专访凯瑟琳·詹金斯》。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钢琴家中的钢琴家:纪念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诞辰一百五十周年》《魏因伯格的弦乐作品创作》《“为何不辞而别,我的朋友?”:贝多芬与冯·斯达埃之间的友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莫扎特歌剧《唐璜》献演上海大剧院
  • 外刊介绍
  • 疫情过后,音乐将让我们再度相聚
  • “你们看到的是舞者的魅力,我看到的是抗疫的成果”
  • 上海吉他音乐的发展(二)
  • 钢琴家中的钢琴家
  • 魏因伯格的弦乐作品创作
  • 奥芬巴赫:浪漫主义时期轻歌剧大师
  • “为何不辞而别,我的朋友?”
  • 戏曲作曲的新时代空间
  • 三言两语话合唱
  • 贝多芬老了(下)
  • “和魂洋才”崭新风格再瞩目
  • 音乐信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魏因伯格创作风格的影响因素

    魏因伯格的一生颇为多产,其创作涉及交响乐、协奏曲等多个体裁,其中以《第七交响曲》《第二十一交响曲》最具有代表性。他的创作技法运用灵活,风格多变而富有情感,这一点在其弦乐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弦乐器本身的发声原理和形制等因素赋予了其得天独厚的情感表达条件,使其无论在音高、力度及表现力等层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因此弦乐器也被称为 “最接近人声的乐器”。魏因伯格对于不同乐器的音色捕捉极为敏感,他以弦乐器歌唱般的音色为媒介,使其在作品中收放自如地恣意表露出内心之感。对他而言,弦乐作品就好似他与外界之间的对话,因此在其诸多作品中,弦乐器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魏因伯格的定居地经由华沙到苏联,不同地理环境囊括的不同风格的音乐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到的摩尔达维亚、波兰、亚美尼亚和欧洲民间音乐素材,经过他个性的改造与新奇和声的用法改变之后焕然一新。他的创作是基于古典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来自民间的民族音乐元素,两者珠联璧合,使其作品风格更加丰富饱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被公认为钢琴演奏艺术的 “黄金年代”。当时的琴坛大师辈出,且大多身怀绝技。他们以各自非凡的艺术魅力使乐迷们为之倾倒,共同谱就了一段辉煌的琴史。其中,又有一位大师尤其受到同行们的敬重,被誉为 “钢琴家中的钢琴家”,他就是美籍波兰裔钢琴家、作曲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 1870—1938)。同行心目中的大师戈多夫斯基儿时的成长经历很是艰辛。在他还不满两岁时,他的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困境中勉强度日。或许当时唯一能让他母亲感到欣慰的就是小小年纪的利奥波德已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一般的才能了吧。因为家境贫寒,戈多夫斯基几乎是在自学的状态下走上音乐的道路,至今人们都很难想象五岁的他不仅已能演奏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尝试着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小步舞曲》。不过不久后,他就放下了小提琴,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了。对此,他表示自己虽接触小提琴多年,却更热爱钢琴,“我把我的爱、每一秒的生活,甚至我年轻的生命,全都献给了钢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音乐出版机构。上海音乐出版社建社于1956年,历年来共推出各类图书近万种,音像、电子和数字出版物3000余种,实现总资产2.3亿。目前,上音社在职员工108人,平均年龄36.8岁,多人荣获国家和市级荣誉,是中国出版队伍中一支敢于挑战和创新、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专业出版团队。 新世纪以来,上音社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依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丰富出版资源,聚焦音乐产业,坚守出版主业,在主题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持续发力,自“十五”规划以来,产品研发和经营业绩始终稳健发展,连续二十年保持快速发展,是上海唯一一家在图书分类市场获得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出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