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齐泽克在书中探讨了“事件”一词的概念,以深入浅出的平易文字阐释了与哲学层面与“事件”相关的义理。

内容简介

在书中,身为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的齐泽克,和我们一起探讨他那充满新意而又不乏争论的事件概念。

事件可以是那打碎了日常生活的重大变故,也可以是激进的政治决裂;它可能预示着宗教信仰的萌蘖,也可能意味着新艺术形式的兴起,当然,它还可以是像坠入爱河那样的强烈体验。但无论如何,事件发生之后,一切都不再相同——即便这变化未必显著。

齐泽克的列车,带着我们在象征着事件各种定义的站点间穿行。他在旅途中也向我们提出了根本问题: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者?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觉察到那些真正存在的东西?在迁流不息的世界中,有任何真正的新事物发生吗?

从柏拉图到小众电影,从大爆炸理论到佛教思想,齐泽克在《事件》中旁征博引,使之成为一段通往激动人心的哲学腹地的概念之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哲学在途
  • 启程 转捩中的事件
  • 第一站 架构、重构与建构
  • 第二站 幸福之过
  • 第三站 自然化的佛教
  • 第四站 哲学三事件
  • 节点4.1——真理令人痛苦
  • 节点4.2——事件性的自我
  • 节点4.3——错误出真知
  • 第五站 精神分析三事件
  • 节点5.1——实在:直面事物
  • 节点5.2——象征:新的和谐
  • 节点5.3——想象:三声响
  • 第六站 事件的撤销
  • 终点站 “好好注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0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事件的重构

    开篇从对事件的定义 —— 它是重构的行动,然后依次经过了堕落的事件与启蒙的事件,之后又分别谈论了哲学与精神分析中的三个事件。在目睹了事件被撤销的可能性之后,我们最后在终点站那里勾勒出了政治事件的大体轮廓。如果,在深夜的床前,我们刚刚结束旅途的旅行者虽还满怀着愉快的倦意,但却因筋疲力尽而无法看到政治事件的前景 —— 此刻作者一再真诚地提醒我们 —— 好好注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书不长,对于我这种哲学门外汉来说,不是那么好读。作者引用了一些电影来讲述哲学并不是空泛的,它是一个个具体的 "事件"。当我们站在当下,看已然发生的事件,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立的结果,因为所有结果的叠加都是文明演化的垫脚石。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有时很难直接到达。这就像我们都向往和平,但很多时候还是要经历 "战争" 后才能得到,尽管我们知道战争不好。然而一旦拥有了,我们有开始担心失去…"未来取决于现在,但现在不代表未来"。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刺激阅读欲望对事件概念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借助大量的电影、戏剧、小说、社会文化现象,阐述宗教、哲学、精神分析领域典型事件,包括:作为建构的事件(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基督升天事件,佛教正觉事件;哲学三事件:柏拉图理念论、笛卡尔自我、黑格尔哲学;精神分析三事件:“实在”、“象征”、“想象”。书中还有对 2012 流行音乐《江南 style》的阐释,以及对中国南京彭宇事件(搀扶老人却被判罚)的解读,可见本书关注社会文化视野之广。这是一本魅力十足的书,如同一次奇妙的旅游,虽然未必能完全领会沿途的风景,但畅快或幽深的感觉十分真切。由此产生对齐泽克哲学思想以及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趣,刺激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3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