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24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构建完备的指标体系测算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发展水平、协调融合水平,采用DID模型客观评估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政策效应实施情况,探索、识别制约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并根据评估研究结果,聚焦重点领域,把脉薄弱环节,全面系统分析评判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问题挑战和提升方向,建立纵横联动的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对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系列丛书编委会
  • 前言
  • 绪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背景条件
  • 第一节 黄河的重要地位
  • 一 黄河是生命之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家园
  • 二 黄河是文明之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三 黄河是信仰之河,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 四 黄河是命脉之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 五 黄河是生态之河,构成了我国的生态屏障
  •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一 黄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 二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 三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 第三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背景要求
  • 一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协同治理
  • 二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协同治理
  • 三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求协同治理
  • 第四节 黄河治理的历史
  • 一 古代的黄河治理
  •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治理
  • 第五节 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 一 协同理论
  • 二 治理理论
  • 三 协同治理理论
  • 第六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及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
  • 一 黄河国家战略的提出
  • 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的搭建
  • 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一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价值意义
  • 第一节 经济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
  • 一 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 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是地区经济绿色转型的先决要求
  • 三 河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现实情况和基础条件
  • 第二节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 一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不可或缺
  • 二 生态保护协同治理有助于形成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三 做好生态保护协同治理是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前提要义
  • 第三节 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 一 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空间
  • 二 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提供催化剂
  • 三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现实支撑保障
  • 第四节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的坚实基础
  • 一 共护黄河长治久安,筑牢民生福祉防线
  • 二 促进绿色集约发展,激发民生福祉动力
  • 三 改善流域生态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 第五节 中国式现代化河南担当的主动选择
  • 一 以人口红利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二 依托黄河文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三 以协同治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第二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积极探索
  • 第一节 强化顶层设计
  • 一 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划体系
  • 二 构建河南“金字塔”式政策规划体系
  • 第二节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一 筑牢安全防线 打造精品工程
  • 二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幸福黄河
  • 第三节 典型活动示范引领
  • 一 新时代黄河协同治理的典范——“鲁豫有约”
  • 二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宣言——团结协作的“河南样板”
  • 三 《黄河保护法》第一案——依法护河的“河南模式”
  • 四 《〈黄河保护法〉学法用法手册》——普法宣传的“河南范式”
  • 第三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典型成效
  • 第一节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 一 绿色低碳成效显著
  • 二 碧水蓝天净土常现中原
  • 三 生态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 四 黄河“岁岁安澜”基本得到保障
  •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
  • 一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 二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 三 工业逐步迈向中高端
  • 四 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 五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 六 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布局
  • 七 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 八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 九 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
  • 第三节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 一 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
  • 二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三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 四 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 五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 六 共同富裕步伐更加稳健
  • 第四节 文化事业大放异彩
  • 一 文化保护工作硕果累累
  • 二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普及
  • 三 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增强
  • 四 文旅融合步伐加快
  • 第五节 协同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 一 区域联动机制更加高效
  • 二 生态综合治理更加高效
  • 三 生态治理手段更加高效
  • 四 司法协作治河机制更加高效
  • 第四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一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基本经验
  • 一 党的全面领导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坚强保证
  • 二 黄河国家战略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根本遵循
  • 三 制度规范建设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有力保障
  • 四 项目投资支撑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
  • 五 深化协同联动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重要途径
  • 六 坚持多措并举是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重要路径
  • 第二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重要启示
  • 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开创治黄事业新局面
  • 二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 三 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机制联动新格局
  • 四 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坚持流域统筹施策谋划
  • 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 六 坚持多措并举保护,推进流域治理走深走实
  • 第五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发展水平刻画
  • 第一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测评体系
  • 一 指标体系构建
  • 二 测评方法
  • 第二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总指数综合测评
  • 一 生态保护总指数
  • 二 生态保护维度层指数
  • 第三节 河南生态保护总指数综合测评
  • 一 生态保护总指数
  • 二 生态保护维度层指数
  • 第四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区差异分解、历史演进特征
  • 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总指数的地区差异分解
  • 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总指数的历史演进
  • 第五节 对策建议
  • 一 生态保护总指数综合测评的主要结论
  • 二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六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协调融合水平测度
  • 第一节 耦合协调发展理论
  • 一 耦合协调理论
  • 二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 第二节 黄河流域全流域层面耦合协调测评
  • 一 耦合度
  • 二 耦合协调度
  • 第三节 黄河流域省级层面耦合协调测评
  • 一 耦合度
  • 二 耦合协调度
  • 第四节 黄河流域市级层面耦合协调测评
  • 一 耦合度
  • 二 耦合协调度
  • 第七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政策效应评价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研究
  • 二 关于河长制政策效果的研究
  • 第三节 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
  • 一 模型构建
  • 二 变量说明
  • 三 数据来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河长制的污染治理效应
  • 二 河长制的绿色发展效应
  • 第五节 河长制政策的实施成效
  • 一 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 二 经济发展情况
  • 第六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案例分析
  • 一 “河长+检察长”政策
  • 二 河南检查公益诉讼服务案例
  • 第八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识别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模型设计、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 一 模型设计及研究方法
  • 二 指标构建
  • 三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三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效率测算与分析
  • 第四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 河南沿黄各地市生态保护协同治理效率的空间格局分析
  • 二 影响因素的效应分析
  • 第九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空间效应探析
  • 第一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研究设计
  • 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 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评价方法
  • 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测度方法
  • 第四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空间演化分析
  • 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总体水平的空间演化分析
  • 二 黄河流域资源利用维度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分析
  • 三 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维度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分析
  • 四 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维度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分析
  • 第五节 结论
  • 第十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问题挑战
  • 第一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挑战
  • 一 水资源紧张,生态用水被大幅压缩
  • 二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 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 第二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协同治理面临的问题挑战
  • 一 流域水沙不协调,防洪安全和应急能力不足
  • 二 黄河流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协同治理体系不完备
  • 三 流域遗产保护职责分配不清晰,创新应用缺乏动力
  • 第三节 河南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
  • 一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
  • 二 产业发展方式粗放,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力
  • 第十一章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重视黄河流域中下游生态保护
  • 一 推进黄河流域中下游湿地保护
  • 二 加强黄河流域中下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 三 加强黄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节约利用
  • 四 加强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二节 推进黄河流域中下游生态协同治理
  • 一 强化黄河流域中下游环境污染系统治理
  • 二 加强黄河流域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三 补齐黄河流域中下游民生短板
  • 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中下游文化
  • 第三节 促进黄河流域中下游生态高质量发展
  • 一 构建黄河流域中下游城乡发展新格局
  • 二 建设黄河流域中下游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 三 全力保障黄河流域中下游长治久安
  • 四 加快黄河流域中下游改革开放步伐
  • 第十二章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 明确了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价值意义、积极探索、典型成效和经验启示
  • 二 构建了省、市两级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并对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
  • 三 测算了全流域、省、市三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协调融合水平
  • 四 评价了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政策效应
  • 五 识别了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
  • 六 探求了河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空间效应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 研究数据及指标方面
  • 二 研究样本扩容和时间跨度
  • 三 关注城市群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协作
  • 四 注重与其他国家战略的衔接融合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