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广东中国画史及新国画的转变与政治理念的互通。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叶广东中国画研究书系:历史蜕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中国人物画研究》对广东中国画绘画史进行了深入研究。1949年之后,从中国画生存策略的角度来看,人们探讨最多的就是中国画如何与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理想、文化政策相适应,并向一个新的艺术方向转进的问题。这意味着新国画不仅要有形式、技法的改良,还要与新中国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张“互通款曲”。20世纪50年代初期,关于中国画问题的探讨同时涉及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几个领域,也催生出了全新的表达方式。此后,围绕中国画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而传统、创新之间的关系则成为最敏感的一个话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其 他
  • 序言
  • 第一章 影响广东中国人物画变革的几条线索
  • 一、 留学风潮兴起及去向
  • 二、 “岭南画派”与日本艺术的因缘辨识
  • 三、 “新国画运动”推波助澜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十七年广东中国人物画的走向
  • 一、 新中国美术的左翼生态
  • 二、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
  • 三、 “十七年”履迹
  • 第三章 美协主导下“十七年”的广东中国人物画
  • 一、 美协体制下广东中国人物画的题材选择
  • 二、 美协的态度及作为
  • 三、 美协组织的写生活动
  • 四、 活跃的展览
  • 第四章 新时代“院画”
  • 一、 画院的前世今生
  • 二、 职责与任务
  • 三、 画家群落
  • 第五章 “岭南画派”人物画探究
  • 一、 高剑父的人物画变革
  • 二、 方人定的人物画变法
  • 三、 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的人物画
  • 四、 关山月的中国人物画教学
  • 五、 黎雄才人物写生
  • 第六章 新时代的一个剪影
  • 一、 师承因缘及其影响
  • 二、 解读成名作
  • 三、 广求变法的探索之路
  • 第七章 “写生”探微
  • 一、 “橡皮擦”之争
  • 二、 国画姓“国”?
  • 三、 追本溯源
  • 第八章 “建设主题”下的广东中国人物画建设
  • 一、 “建设主题”的云兴霞蔚
  • 二、 主题创作中的人物画性格
  • 三、 速写探微
  • 四、 从速写到创作
  • 附录
  • 附录1 1949—1966年广东美术史事件年表
  • 附录2 岭南画派1949—1966年活动年表
  • 附录3 广东省美协大事年表(1949—1966年)
  • 附录4 日本近现代著名画家表及其代表作
  • 附录5 方人定艺术年表
  • 附录6 杨之光艺术年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