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医学进步背后的风险故事,启示我们如何选择新技术。

内容简介

每一个医疗决定,都是一种风险。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如何做决定?无论你选择化疗、X光检查还是心脏移植,每一个医疗决定,都是一种风险。

保罗·奥菲特医生指出,从三百多年前人类的第一次输血到现如今的新冠疫苗开发,风险,伴随着每一种新治疗手段的出现。20世纪,美国人的人均寿命整整增长了30年,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同时,每一项医学突破都伴随着胜利与悲剧。

我们是否要接受,以及何时接受新技术?

输血、麻醉、化疗、疫苗、抗生素、X光检查、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制剂,本书从现代医学九种伟大成就入手,讲述每一种医学进步背后的风险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医生也信“命”?!
  • 推荐序 过去未曾过去,现在生成未来
  • 引言 赌命
  • 第一部 冒险
  • 第一章 路易斯·沃什坎斯基:心脏移植
  • 第二章 瑞恩·怀特:输血
  • 第三章 汉娜·格林纳:麻醉
  • 第二部 监督
  • 第四章 “吉姆”:生物制品
  • 第五章 琼·玛拉尔:抗生素
  • 第六章 安妮·戈茨丹克:疫苗
  • 第七章 克拉伦斯·达利:X射线
  • 第三部 意外发现
  • 第八章 11个无名儿童:化疗
  • 第九章 杰西·盖尔辛格:基因治疗
  • 后记 与不确定性共存
  • 致谢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可惜没有兴奋剂泛滥的相关内容

    作者确实善于说故事,九个篇章,篇篇都很吸引人。确实从来没想象过,有些已经看似司空见惯的医疗技术的背后,会有这样的血泪史。医学的每一次大进步,都可能伴随着一些普通人的牺牲。那些徘徊在天才与疯子一线间的医生、勇敢或鲁莽的先驱者、命悬一线又孤注一掷的患者,这些人让医疗史更加丰满和触动人心。 不过本书还是与我所期待的稍有不同,我可能更多的想了解当下医疗中存在的模糊或者不确定的安全问题,但这本书却是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提到了新冠疫苗的不安全性,我想这本书更大是对医疗行业内人的一种警示和提醒,作为普通人我觉得除了科普一下之外,收获不算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无常,医学有限

      现代医学一方面在不断拉高人们的预期,各种高精尖技术眼花缭乱,让人忍不住会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另一方面但凡在现实中有过真实接触,相关体验又会让人产生失望的情绪,乃至于绝望。《赌命:医疗风险的故事》作者在介绍医疗风险的同时也告诉了读者现实世界里的医疗最为真实的一面。我们看到医学进步的背后往往都是充满了血与泪的教训。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生无常,医学有限。1. 人生无常 “不确定性才是命运的本质。” 王兴医生在推荐序里的一句话可以说是点出了其中的精髓所在,其在著作《医生,你在想什么》里也曾有所提及。现代医疗的发展或许让人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错觉,可惜不管我们抱有多大的期待,这根救命稻草时常会让人意识到人生无常。《临终困局》更是以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告诉我们真实的医学能做到的实在是有限。生命脆弱、医学有限,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人们对此难免会做出一些努力。期待自身的努力和技术的加持可以让现实情况有所改变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并不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技术展现出来的巨大能量确实会让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每一次面对新技术的出现人们似乎都会经历从信心满满到回归真实的过程,其中时常以无辜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本书作者一来是批评了美国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草菅人命、急功近利,二来也是对读者进行科普。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医疗最为真实的一面后,面对现实中的具体处境也可以做出更为理性的抉择。2. 错误难免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九大现代医学进步背后的胜利和悲剧故事,移植、输血、麻醉、生物制品、抗生素、疫苗、X 射线、化疗和基因工程。这些故事也在不断问我们,是否应该选择接受以及应该什么时候接受。在这些故事中不难发现医疗新技术存在的错误,大致如下:认知不充分、步子太大又缺乏监管、过于沉迷孤注一掷、对动物试验结果产生了错误信心。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往往可以说是对于其中的风险没有进行足够的了解,对其的认知又时常不正确。如此一来,哪怕号称是患者知情,也往往是欲盖弥彰、掩耳盗铃。书中血淋淋的教训摆在我们的面前,可看到其中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却时常让人扼腕叹息。有些我们本该避免的却没有想到更没有做到,想当然的心态更是让不少的错误积少成多、由小变大。以输血来说,如今我们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了。可即便是按照书中的规范进行严格操作,实际情况中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你或许不会认为输一次血就可以让人就此丧命,但时至今日仍有可能会发生。大概这才是医疗的真实面目。接受陌生人的血液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医疗和新技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救人治病的同时也可能会伤人性命,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时常只有一线之隔。3. 人祸可憎如果要说本书中最让愤怒的那大概要说人祸的部分。天灾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固然会带来伤害,可人祸这些明明可以消除的部分却时常没有就此解决。《世纪的哭泣》里为我们展现了美国政府对于同性恋群体的阴暗往事。在所谓的政治正确下,人们完全无视艾滋病带来的伤害,任其肆虐,甚至寄希望于它消灭掉同性恋群体。可惜一味置之不理的结果并不是病毒的自行灭亡,反而是让其成为了席卷全球的一场大风暴。在本书中提到输血的时候,如果说人们对于血液提供者人种的标记是无稽之谈,可对于艾滋病的恐惧就显得合理一些。事实上,有不少人感染上艾滋病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输血而发生的。普通人是如此,医护工作者也是难以避免。我们或许会以为人们在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之后可以吃一堑长一智。可惜经历过疫情之后人们都会明白美国社会有多么的离谱。《生命线》更是严肃地告诫读者,在医疗科学面前一些政治或者其他因素的参与会让错误继续横行,完全无视更为科学靠谱的事实和证据。4. 血泪教训我们如今享受着书中那些医学新技术带来的福音,让生命的质量得以提升,可在这之前有不少的人以及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这些血泪教训不能忘记,更应该牢记于心。作者在书的结尾也总结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保持谦卑、错误难免、对科学有信心、明确风险理性决策、孤注一掷带来希望更会带来伤害、理性看待动物实验。当我们单看这些经验教训或许会觉得有点老生常谈,可看着书中那些鲜活生命不幸遭受的一切,抽象的理论变得不再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书中的困境,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以最为新颖的基因工程来说,或许在对贺建奎进行惩戒后我们会觉得稍微安心,但这魔盒一旦打开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关上的。要是想到在关上之前所吞噬的鲜血和生命,怎能不使人如履薄冰、谨小慎微?5. 英雄悲剧 “给我一个英雄,还你一出悲剧。”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用来描述书中的医疗技术较为恰当。美国政府和社会以英雄的待遇给那些技术的赢家,可却忘了由此而来的悲剧。对于赢的执念,或许在不顾一切之后制造出了更多的英雄,可这些英雄也是凡人。凡人会犯的错这些人也不能免俗,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所谓的英雄有些时候常常创造出了一个自己也难以掌控的东西。我们不否认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和改变,可因此也会带来一些难以承受的伤害。有些我们可以在事前加以规避,有些却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充分了解。X 射线的故事中,我们既看到了它在造福人类的一面,也切实看到了它对人们造成的那些伤害。我们不能简单对技术说好或者坏,否则寒蝉效应的影响会让更多人噤若寒蝉不敢进行冒险的操作。“过去未曾过去,现在生成未来。” 书中讲述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往,可它不仅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反倒会换一种模样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6. 写在最后好书总是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在本书的故事中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也好,对于有所了解的也罢,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不少让人惊喜的地方。故事之外的启发,不免让人陷入深思。“归根结底,人们应该利用一切可用的信息,做出最明智、最清醒、最冷静的决定,同时了解到,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是错误的。所有选择,哪怕是最简单的选择,都伴随着风险。” 本书中这段话不光让我对风险和知情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更发现了在意识到医疗的局限性之外人本身就是不确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书中有多少沉重的前车之鉴,类似的悲剧还有可能会再次上演。我们或许会认为自己面对自然和疾病变得信心百倍,在某些技术上可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一些最为常见的困境中未见得就可以做到更好。《当医疗出错时》里对于医疗过失的近距离观察和思考让我们受益良多,在本书中更是意识到问题的复杂。除了像《北欧向左,美国向右?》里的系统问题之外,有些更为根本的问题一样值得我们去重视并认真解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本书通过介绍心脏移植、输血、麻醉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揭示了医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冒险史,很多时候时代的局限性并不允许我们做到足够了解一种疗法的潜在收益超过它的已知或理论风险。我们不能等到了解一切才做出决定,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一切,况且很多病人的时间所剩无几,他们也等不起。在冒险的过程中有些时候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那如何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呢?作者又从生物制品、抗生素、疫苗、X 射线的发展史暴露出的监管缺失及监管无力等问题,道出了监管的重要性。实施监管的目的是避免人为操作中极易出现的错误、失实称述、故意无视、贪婪和欺诈。实际上每一部规范医药行业的法律都基于一场重大的悲剧。因为唯有重大悲剧才能让各执己见的相关人员摒弃前嫌,放下成见,真心实意的合作。谁要是在此时此刻还在唱反调,那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很多医疗的进步并不是规划出来,很多时候都是阴差阳错的意外发现,因为人体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人们要通过试错来慢慢揭开医学及人体的神秘面纱,但是因为不确定的存在,试错的过程中,有些代价是渺小的,有些代价都巨大的,甚至是生命。科学家、临床医生、学者和制药公司高管必须时刻保持谦虚,对新发现必然带来的学习曲线保持敬意。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