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领域研究展现中日西学复杂传播,助于不同文明对话。
内容简介
本辑《西学东渐研究》主题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西学”,希望能从东亚的视角来理解西学东渐,并探讨儒家文化处理与异文化对话的不同可能性;本辑所收文章涉哲学、宗教、文学和文献学等四个层面,希望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展现西学在中日之间的复杂传播情况。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不乏富有深度的讨论、角度新颖的考察、罕见文献资料的分析、详实具体的个案研究。这些不同的文章展示了中、日与西学相遇的多样性、复杂性:西学东渐对中日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而东学被介绍到西方,同样也对西方思想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时,交流双方都做出了选择性、多样性的诠释,存在着互鉴互促的可能思想空间。这也为当代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了经验借鉴。不同文明之间需要互鉴互促,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前提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艾儒略《性学觕述》及其来源
- 一、《性学觕述》的构成
- (一)在中国翻译亚里士多德评论
- (二)艾儒略生平和1624年开始写作关于灵魂的著作
- (三)1625—1630年出版的《灵性篇》
- (四)从《性学篇》到《性学觕述》,可能第一次发表在17世纪30年代晚期
- (五) 艾儒略与中国人对话的成果《性学觕述》
- (六)1646年重新编辑《性学觕述》时的政治处境
- 二、《性学觕述》的来源
- (一)在其他学者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调查
- (二)《性学觕述》来源的新发现
- (三)植物灵魂的平行段落
- (四)感觉灵魂的平行段落
- 结语
- 理性与性理的邂逅
- 一、儒家文献向欧洲的传入
- 二、莱布尼茨与中国哲学的接触
- 三、卫匡国译《大学》
- 四、罗明坚译《大学》
- 五、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 (一)《普遍实践哲学》
- (二)《中国实践哲学演讲》
- 六、卫方济的《大学》译文
- 七、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
- 结语
- 试论日本明治初期西化思潮形成的远因
- 一、引言
- 二、锁国体制中的西方认知:新井白石与闯入的外来者
- 三、对外面世界的探索与民间舆论的育成:兰学的滥觞及勃兴
- 结语:东西大交通与世界的联动
- 卢梭“革命观”之东传:中江兆民汉译《民约论》及其上海重印本的解读
- 前言
- 一、中江兆民翻译《社会契约论》:从反暴君到民主
- 二、关于革命暴力和革命政党
- 三、戊戌变法前夕中国人对中江译本的反应
- 结论
- 东亚近现代语境下的《论语》诠释
- 一、前言
- 二、原典批判下的《论语》:武内义雄
- 三、和辻的伦理学与其《论语》观
- 四、白川静的《论语》观与孔子形象
- 五、重探孔子哲学的当代意义:台湾日据时期到战后的过渡
- 结论
- 1900—1919年:章太炎因明与中国哲学之重建
- 一、以论理学、因明创立先秦名家
- 二、以唯识学成就《齐物论释》
- 三、“一字千金”与“不得其本”
- 在包容与排他之间
- 一、儒家立场与天主教
- (一)《天主实义》中的以耶补儒
- (二)《圣朝佐辟》中的辟耶佐儒
- 二、儒家立场与佛教
- (一)《天主实义》中的以耶排佛
- (二)《圣朝佐辟》中的通释辟耶
- 三、儒家立场的双重性质:包容性与排他性
- (一)对包容性的利用
- (二)对排他性的利用
- (三)双重性质的内在矛盾
- 结论与思考
- 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间的对话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礼仪之争:明清之际西学在东方的传播与影响
- 一、鲁比诺辩驳书的内容构成
- 二、是否允许传教地信徒从事或协助偶像崇拜?
- 三、辩驳书中的孔子崇拜、祖先崇拜与城隍崇拜
- (一)祭孔
- (二)祖先崇拜中的丧葬仪式
- (三)城隍神崇拜
- 小结
- 马若瑟《汉语札记·下编·第四章》中的西方修辞观
- 一、取程:空间的隐喻
- 二、旅人:从《梦美土记》到《汉语札记》
- 三、耶稣会士的辞格之学
- 四、辞格之外——再回伊利索斯
- 浅谈明治和制汉词的多元特性
- 一、前言
- 二、明治和制汉词的数量及分布
- 三、明治和制汉词的特征及分类
- 四、“宝石箱效应”和汉字符号
- 五、“社会”一词的来源及演变
- 六、“宗教”一词的来源及演变
- 七、“宝石箱”变成“废物箱”
- 八、和制汉词的文化功能
- 明清时期汉文西学书在明治日本的流传
- 一、珀蒂让版《圣教要理问答》:明治时代重刊明清天主教教义书之前驱
- 二、《耶稣言行纪略》:从汉文“翻译”成日文的教义书
- 三、三岛良忠重刊教义书:“哲学”转向
- 结语
-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传教士印刷出版事业
- 引言
- 一、天主教东亚早期活动及其出版
- 二、天主教·吉利支丹文献概况
- 三、中日之间的天主教·吉利支丹文献
- 四、比较研究的具体课题
- (一)上层关涉的可能性
- (二)关于原典判定的讨论
- (三)有关影响关系的讨论
- 结语
- 附录 《西学东渐研究》第6—10辑目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