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鉴兴衰,知得失,稽古以至治,从《资治通鉴》窥见司马光的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怎样读《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
  • 认识《资治通鉴》的几个关键问题
  • 从“通”“鉴”二字谈如何读史
  • 再谈屈原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资治通鉴》中?
  • 我们为什么读《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
  • 秩序至上还是君主至上?——司马光政治观念再解读
  • 司马光早期政治思想初探
  • 王安石和司马光,到底谁更懂经济?
  • 一个曹操,各自表述
  • 德政,是一种治理模式
  • 凡是教学都应该给予方法
  • 《资治通鉴》Q&A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入门前打底用书

    《稽古至治》书名的来历实际上是司马光在讲自己编修《资治通鉴》的目的的时候,说 “稽古以至治”,“ 稽古” 的意思是: 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 “至治” 有 “最好的治理” 的意思。实际上司马光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为 “至治” 而 “ 稽古”,因为达到好的治理这个目的,所以学习一下古人的管理学。这本书的作者姜鹏老师是位明星学者,研究《资治通鉴》的专家,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也有独特的地方。即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部围绕《资治通鉴》如何读的问题展开。一本书如何读,确切的说是一本史书如何读,我以前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只是拿着就读,兴趣使然,全当解闷,但是却缺乏思考。在本书其中一篇文章《从 “通”“鉴” 二字谈如何读史》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三国中魏蜀吴,哪个最先失败?是蜀汉吗?没错,从政权形式上看,蜀汉是第一个被灭掉的。但是灭掉它的是谁?实际上是司马氏,司马家族在当时已经取代了曹氏家族的位置,成为了真正曹魏政权的控制者。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曹刘孙三家,曹家才是最早失败的那个。那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象?->-> 请看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小书大读的书,信息量巨大,是"授之以渔"的一类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资治通鉴》之前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读《资治通鉴》的冲动,但是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搁浅。尤其是作为普通读者,往往是望而生畏,最后只能望洋兴叹。本书作者给普通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两大理由:提升格调和格局。

        阅读原书受古文的限制,阅读白话本又掺杂作者的私货,纪事本末体又失去了其中的哲思。即使想要阅读,也依然困难重重。不可否认,这些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世间那件事又没有难度呢?这件事固然有难度,但是很值得,尤其是有各种前人的努力,我们参悟其中的智慧难度已经大大降低。这一点对于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都是非常好的。

        以人为本,从自己出发,带着目的和思考,活学活用。既是我看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也是在读《史记》过程中一再体会到的,这一点在读《资治通鉴》中再次浮现在脑海。这大概就是史书,尤其是像《史记》和《资治通鉴》这样经典的魅力,也是穿越过历史长河数千年值得我们再次认真阅读的价值。越是在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越需要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至于能获得多少,就看个人的能力,这也是阅读的一大乐趣。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解答常见关于《资治通鉴》的疑惑,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历史阅读等方面的知识,也会在为人处世上得到不少启发。不过其中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难度,好在影响不大。

          1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