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入门前打底用书

    《稽古至治》书名的来历实际上是司马光在讲自己编修《资治通鉴》的目的的时候,说 “稽古以至治”,“ 稽古” 的意思是: 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 “至治” 有 “最好的治理” 的意思。实际上司马光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为 “至治” 而 “ 稽古”,因为达到好的治理这个目的,所以学习一下古人的管理学。这本书的作者姜鹏老师是位明星学者,研究《资治通鉴》的专家,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也有独特的地方。即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部围绕《资治通鉴》如何读的问题展开。一本书如何读,确切的说是一本史书如何读,我以前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只是拿着就读,兴趣使然,全当解闷,但是却缺乏思考。在本书其中一篇文章《从 “通”“鉴” 二字谈如何读史》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三国中魏蜀吴,哪个最先失败?是蜀汉吗?没错,从政权形式上看,蜀汉是第一个被灭掉的。但是灭掉它的是谁?实际上是司马氏,司马家族在当时已经取代了曹氏家族的位置,成为了真正曹魏政权的控制者。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曹刘孙三家,曹家才是最早失败的那个。那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象?->-> 请看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小书大读的书,信息量巨大,是"授之以渔"的一类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资治通鉴》之前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读《资治通鉴》的冲动,但是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搁浅。尤其是作为普通读者,往往是望而生畏,最后只能望洋兴叹。本书作者给普通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两大理由:提升格调和格局。

        阅读原书受古文的限制,阅读白话本又掺杂作者的私货,纪事本末体又失去了其中的哲思。即使想要阅读,也依然困难重重。不可否认,这些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世间那件事又没有难度呢?这件事固然有难度,但是很值得,尤其是有各种前人的努力,我们参悟其中的智慧难度已经大大降低。这一点对于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都是非常好的。

        以人为本,从自己出发,带着目的和思考,活学活用。既是我看这本书受到的启发,也是在读《史记》过程中一再体会到的,这一点在读《资治通鉴》中再次浮现在脑海。这大概就是史书,尤其是像《史记》和《资治通鉴》这样经典的魅力,也是穿越过历史长河数千年值得我们再次认真阅读的价值。越是在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越需要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至于能获得多少,就看个人的能力,这也是阅读的一大乐趣。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解答常见关于《资治通鉴》的疑惑,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历史阅读等方面的知识,也会在为人处世上得到不少启发。不过其中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难度,好在影响不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史鉴未来,我们研究历史必须肩负现实责任!

          我们研究历史 / 真不少,怎样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走一条中国发展之路,还需要反复探索和寻找,虽然近四十年来有不少的进步,比起来我们发展的还是不够全面。历史定位,现实需求,如何能发展的更好更快。即是历史课题,也是现实需要!总体上社会容易固化、僵化,比较成熟的发展路径和制度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人治让社会没有可以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愿能尽快找到长治久安之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本书回答了一系列关于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作为传统的文人,对儒家礼法的推崇,使其格外重视秩序伦常。反映到资治通鉴的内容,则是对开篇三家分晋的批驳,对道德与才能的论述。这也是资治通鉴作为帝王书,劝诫当权者的最好案例。对于后人学习资治通鉴的理由,则是更好地理解当权者视角的历史,以便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做出当下最佳的决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皇皇巨著,需要一个很好的契机才能被读者正确打开。姜先生这本文集,提出了读通鉴的各种角度,适合读过一些原文以后来加以理解,然后再读。。就像文中说的,通鉴就像江河湖海,趴在边上饮上几口,也是能够解渴的。重点不在通读,而在以自己的需求而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来这样

                了解了资治通鉴是一本怎样的史书,充满了对它的期待,逐渐读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有把历史记载看作文本,而不是历史本身(它甚至不是史料),才能拨开迷雾看透本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