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资本论》的理解并没有穷尽,重新阅读《资本论》,总能开启出马克思哲学解释的新空间。

内容简介

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论》的不同理解,揭示了《资本论》中的丰富内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本论》再次成为学界的热点。但在这新一轮的解读中,或者拘泥于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讨论,或者是从文献编纂角度讨论马克思文稿的修改情况以及恩格斯的编辑作用。从思想阐发的总体水平来看,并没有根本上的突破,可以说,对《资本论》的热度主要停留在一种情感上,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反思的内在要求上,如何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哲学批判,正是本书所要着力探讨的主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导言
  • 上篇 《资本论》的哲学前提
  •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
  • 第一节 形而上学批判与哲学的历史实现
  • 第二节 资本逻辑与社会批判
  • 第三节 自由历史与人的解放
  •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哲学与政治思想:马克思与黑格尔
  • 第二节 历史性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度解释
  •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
  • 第一节 生产逻辑的引入及其哲学意义
  • 第二节 生产逻辑的哲学分析
  • 第三节 生产逻辑的局限与资本逻辑的凸显
  • 第四节 资本逻辑对生产逻辑的统摄
  • 第五节 简要的结语:超越资本逻辑
  • 第四章 从主体、结构到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 第一节 主体—客体历史辩证法的内在逻辑及其深层问题
  • 第二节 人与结构:阿尔都塞的解释以及对阿尔都塞的批评
  •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结构化的总体
  •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的当代境遇
  • 第一节 生产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再建构
  • 第二节 生产与理性:解释范式的二重化
  •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的现代批评
  • 第四节 问题与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参照系
  • 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之维
  • 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对理性的批判
  • 第二节 批判理论的逻辑界划
  •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思维特征
  • 下篇 《资本论》的哲学问题
  • 第七章 作为哲学概念的商品
  • 第一节 为什么不是物而是商品成为马克思哲学的起点
  • 第二节 商品:从质到量的转变
  • 第三节 抽象劳动与商品世界的形式化
  • 第八章 使用价值的哲学反思
  • 第一节 使用价值的遗忘与理论无意识
  • 第二节 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使用价值
  • 第三节 哲学视域中的使用价值
  • 第四节 人的需要:一般设定及其反思
  • 第九章 商品拜物教
  • 第一节 商品—物的世界的形成
  • 第二节 商品—物的世界的“幽灵”
  • 第三节 商品拜物教:从无意识到形而上学
  • 第四节 经验论、观念论与拜物教
  • 第五节 资本逻辑与认知型
  • 第十章 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什么
  •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 第二节 劳动:从经济学的范畴到哲学人类学的设定
  • 第三节 劳动力与主体问题
  • 第四节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肯定与否定
  • 第十一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与《资本论》的逻辑对立
  • 第一节 认知型:制约文本的深层结构
  • 第二节 《大纲》的哲学基础
  • 第三节 《资本论》的哲学逻辑
  • 第四节 简要的结语
  • 第十二章 资本逻辑与时间规划
  • 第一节 商品的普遍化:物化时间的社会存在基础
  • 第二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物化时间的计量
  • 第三节 工作日与物化时间的制度化
  • 第四节 资本逻辑与自然时间
  • 第五节 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与自由时间的解放意义
  • 第十三章 资本逻辑与空间规划
  • 第一节 资本逻辑与劳动空间的重构
  • 第二节 生活空间与城市空间;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
  • 第三节 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
  • 第四节 心理空间与意识空间的重新建构
  • 第十四章 分工问题的哲学思考
  • 第一节 分工理论:从古代思想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变迁
  • 第二节 生产逻辑与分工理论
  •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分工理论
  • 第四节 关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分工理论的一个辨析
  • 第十五章 机器、技术与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 第一节 机器的哲学分析: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转变
  • 第二节 资本逻辑视域下的机器
  • 第三节 机器与工人的生存处境
  • 第四节 自然力、科学与资本控制
  • 第五节 简要的结语:机器与资本逻辑的结构化
  • 第十六章 资本逻辑与主体问题
  • 第一节 主体理论: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唯物主义
  • 第二节 从类主体、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视野转换
  • 第三节 资本逻辑与主体问题的再思考
  • 第四节 主体问题的理论指向:一个简要的结语
  • 第十七章 市民社会的哲学批判
  • 第一节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哲学分析
  • 第二节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第三节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特征
  • 第四节 超越市民社会:全面发展的个人与自由人联合体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