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B站知名芯片大UP主“老石谈芯”力作,详解FPGA在异构计算时代的新方向和新技术。

内容简介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款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它在制造出来后仍然能够被任意修改电路结构,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要。相比于其他种类的芯片,FPGA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同时在性能、功耗和开发成本等方面达到了出色的平衡。因此FPGA被广泛应用在电信、工业控制、高性能计算等多个领域。

本书详细梳理和分析了FPGA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开发的新方法,以及FPGA在异构计算时代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并重点讨论了FPGA的主要技术特点。

本书致力于向业界决策人士提供FPGA的先进理念与有价值的实践模式,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同时也为FPGA从业人员在处理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时,提供系统的方案和有价值的参考。此外,本书对学界、企业界和社会中的非专业人员或技术爱好者了解FPGA的先进理念和知识,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1
  • 推荐序2
  • 前言 PREFACE
  • 第1章 延续摩尔定律——FPGA的架构革新
  • 1.1 什么是FPGA
  • 1.2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FPGA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1 发明阶段:历史的必然
  • 1.2.2 扩张阶段:设计自动化的兴起
  • 1.2.3 累积阶段:复杂片上系统的形成
  • 1.3 超越维度的限制——3D FPGA
  • 1.3.1 赛灵思堆叠硅片互联(SSI)技术
  • 1.3.2 SSI技术的主要缺点
  • 1.3.3 SSI技术小结
  • 1.3.4 英特尔EMIB技术
  • 1.3.5 基于EMIB技术的异构FPGA的潜在问题
  • 1.3.6 EMIB技术小结
  • 1.4 突破集成度的边界——从FPGA到ACAP
  • 1.4.1 ACAP概述
  • 1.4.2 芯片架构:在传统中变革
  • 1.4.3 CLB微结构:翻天覆地
  • 1.4.4 第四代SSI技术:3D FPGA的进一步优化
  • 1.4.5 片上网络:高带宽数据传输的全新利器
  • 1.5 灵活与敏捷共存——英特尔Agilex FPGA
  • 1.5.1 英特尔10nm工艺能否后发制人
  • 1.5.2 全新的芯片布局与微架构优化
  • 1.5.3 CXL:CPU与FPGA互连的终极方案
  • 1.5.4 可变精度DSP:全力支持AI应用
  • 1.5.5 增强版HyperFlex架构
  • 1.5.6 oneAPI:英特尔的雄心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拥抱大数据洪流——云中的FPGA
  • 2.1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微软Catapult项目
  • 2.1.1 Catapult项目的产生背景
  • 2.1.2 在数据中心里部署硬件加速单元的考虑因素
  • 2.1.3 几类硬件加速模块的对比
  • 2.1.4 Catapult项目的三个阶段
  • 2.1.5 微软Catapult项目小结
  • 2.2 FPGA即服务(FPGA as a Service)
  • 2.2.1 亚马逊AWS-F1实例:FPGA云服务的首次尝试
  • 2.2.2 AWS FPGA云服务的技术概述
  • 2.2.3 其他公有云提供商的FPGA加速服务
  • 2.3 下一代电信网络:SDN、NFV与FPGA
  • 2.3.1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意义
  • 2.3.2 使用FPGA加速虚拟网络功能的实现
  • 2.4 系统级解决方案:FPGA加速卡
  • 2.4.1 FPGA应用方案的转型
  • 2.4.2 英特尔的FPGA加速卡布局
  • 2.4.3 赛灵思的FPGA加速卡布局
  • 2.4.4 第三方FPGA加速卡
  • 2.5 虚拟与现实之间——FPGA虚拟化
  • 2.5.1 为什么要进行FPGA虚拟化
  • 2.5.2 FPGA虚拟化的主要目标
  • 2.5.3 FPGA虚拟化的层次划分
  • 2.5.4 常见的FPGA虚拟化实现方法
  • 2.5.5 FPGA虚拟化的未来研究方向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FPGA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独特优势
  • 3.1 实时AI处理:微软脑波项目
  • 3.1.1 FPGA资源池化的主要优点
  • 3.1.2 脑波项目系统架构
  • 3.1.3 脑波项目的性能分析
  • 3.2 AI加速引擎:FPGA与深度神经网络的近似算法
  • 3.2.1 使用低精度定点数代替浮点数
  • 3.2.2 网络剪枝
  • 3.2.3 深度压缩
  • 3.3 下一个Big Thing:FPGA公司在AI时代的布局
  • 3.3.1 赛灵思
  • 3.3.2 英特尔
  • 3.3.3 Achronix
  • 3.4 路在何方:FPGA在AI时代未来的发展方向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更简单也更复杂——FPGA开发的新方法
  • 4.1 难上加难:现代FPGA开发的痛点
  • 4.2 让软件工程师开发FPGA——高层次综合
  • 4.2.1 FPGA高层次综合的前世今生
  • 4.2.2 高层次综合的主要工作原理:以AutoPilot为例
  • 4.2.3 高层次综合工具常用的优化方法
  • 4.2.4 高层次综合的发展前景
  • 4.3 商业级开源开发工具:赛灵思Vitis
  • 4.4 一个晶体管也不能少:英特尔oneAPI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站在巨人的肩上——FPGA发展的新趋势
  • 5.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FPGA学术研究概况
  • 5.1.1 多伦多大学
  • 5.1.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 5.1.3 帝国理工学院
  • 5.1.4 清华大学
  • 5.1.5 FPGA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
  • 5.2 FPGA 20年最有影响力的25项研究成果
  • 5.2.1 FPGA系统架构篇
  • 5.2.2 FPGA微架构篇
  • 5.2.3 FPGA布局布线算法篇
  • 5.2.4 其他EDA/CAD算法篇
  • 5.2.5 FPGA应用篇
  • 5.3 这是最好的时代——FPGA未来的发展方向
  • 5.4 本章小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FPGA入门级资料

    FPGA,全称为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芯片。它与我们熟知的 CPUGPU 等芯片一样,是构成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FPGA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 “可编程” 特性,这意味着它可以根据需要重新配置,以执行不同的任务。这与大多数其他芯片不同,后者一旦制造出来,其功能就固定不变。FPGA 的核心是由大量的逻辑门组成的门阵列,这些逻辑门可以进行基本的二进制运算,如逻辑与、或、非等操作。通过编程,这些逻辑门可以被组合成复杂的电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种灵活性使得 FPGA 在设计和开发阶段非常有用,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原型验证或硬件仿真时。FPGA 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明阶段、扩张阶段和累积阶段。在发明阶段,FPGA 主要用于 ASIC(应用特定集成电路)流片前的测试和验证,帮助降低流片风险。扩张阶段见证了 FPGA 容量的增加和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兴起。到了累积阶段,FPGA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成了多种硬件资源和 IP 核的复杂系统,如处理器内核和 AI 引擎。随着技术的进步,FPGA 的架构也在不断演进。赛灵思的 SSI 技术和英特尔的 EMIB 技术是两种先进的 3D 芯片封装技术,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 FPGA 的性能和良率。SSI 技术通过堆叠硅片互联来提升良率,而 EMIB 技术则通过硅桥接层连接硅片,降低系统制造复杂度和传输延时。在多用户支持方面,FPGA 可以通过多个 FPGA 级联来实现,每个 FPGA 负责单个或少量用户的需求。这种多租户 FPGA 虚拟化架构需要软硬件两个层面的支持。硬件层面需要实现多 FPGA 互连,形成 FPGA 资源池,并与其他硬件结构如 CPUGPU 等协同工作。软件层面则需要一个虚拟化框架来管理用户任务的 FPGA 部署和资源调度。微软的 Catapult 项目和 IBM cloudFPGA 项目都是多租户 FPGA 虚拟化的典型例子。Catapult 项目通过集成弹性路由单元,实现了多用户的网络通信。而 cloudFPGA 项目则将 FPGA 作为网络设备接入数据中心网络,成为池化的硬件加速资源。FPGA 虚拟化技术的未来研究将集中在资源池、虚拟化框架以及多用户支持的深入研究上。这包括研究更先进的互连与通信方法,提高 FPGA 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支持不同的 FPGA 架构和开发环境。随着摩尔定律的讨论,FPGA 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型架构和制造工艺,以延续芯片性能的提升。同时,FPGA 也在数据中心、电信网络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型计算模式如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也将与 FPGA 结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总之,FPGA 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电子设计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FPGA 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言之有物,从概面上了解FPGA的必读之书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和其它介绍 FPGA 的书不同之处在于:本书介绍的是渊源历史,讲清楚了 FPGA 的发展由来。不是教怎么用这项技术,而是为什么用。书中集中介绍领域内的顶尖学者和 25 项重要研究成果,是用另一种方式为读者提供的入门阶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详细介绍了 FPGA 架构的发展过程,以及目前 FPGA 最热的应用场景,值得一读。对于 FPGA 开发的难度,感受颇深,但痛并快乐着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