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左拉代表作品之一,翻译家郑永慧经典译本。

内容简介

《娜娜》是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共二十部)的第九部小说,出单行本之前,先在《伏尔泰报》上连载(1879年1月—1880年2月)。《娜娜》讲述主人公娜娜被游艺剧院经理看中,主演《金发维纳斯》获得成功,巴黎上流社会的男士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先后由银行家斯泰内和皇后侍从米法伯爵供养,成为巴黎红极一时的交际花,把追求她的男人的钱财一口口吃掉,使他们一个个破产,有的还命赴黄泉。她最后因患天花病死,时值第二帝国即将在普法战争中崩溃,而娜娜一生的兴衰,则成为第二帝国腐化堕落的社会的写照。该作的问世扩大并巩固了左拉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娜娜》发表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小说出版的第一天,其销售量达五万五千多册。小说曾被改编为电视、电影在法国多次播映,相继被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作者简介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登山书”

    这本书前半部分,没什么意思,得看到最后才渐入佳境。不过,这本书的一个硬伤,就是为啥大家都围着 “娜娜” 转啊。从书里面描写来看,娜娜虽然姿色不错,但是也不是国色天香吧。真是荒诞,可能作者就想表达这点吧。这本《娜娜》我记得在微信读书上面,看到过,它被列进了全球十大禁书。我其实不觉得有什么?如果是性描写的话,书里面很少,远远比不上《包法利夫人》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补课左拉,重温19世纪法国历史。

      记得多年前去巴黎,在先贤祠见到左拉和雨果、大仲马在同一墓室,那时的我对他知之甚少。这本小说不仅是对左拉的补课,更是对法国历史的重温。    左拉(1840-1902)出生在巴黎的工程师家庭。七月王朝(1830-1848)大兴土木,1843 年左拉父亲携全家迁往普罗旺斯承揽水利工程,左拉度过了小康家孩子美好的童年。    7 岁时,左拉父亲去世,留下的遗产和抚恤金不足以支撑体面的生活,少年的他应该体会到了这种左支右绌的窘迫,塞尚是左拉的中学同学。    1858 年母亲带着 18 岁的左拉重返巴黎,但连续 2 年未通过高中毕业文凭考试,不得不去找工作,从此进入社会。此时的巴黎就像一个大工地,拿破仑三世正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铁路、工厂在信贷机构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在一派欣欣向荣中,有人失败也有人一夜暴富,伴随巨额财富而来的是戏院、马场和娜娜。娜娜的装扮成为时尚风向标,本身就是隐喻。文化艺术也有长足发展,每年法兰西美术院举办美展,拿破仑三世喜欢古典主义,也给落选者留出展出空间,间接催生了马奈、塞尚为代表的印象派。1867 年巴黎举办世博会,作为出版社记者的左拉,想必报道过此次盛会。然而不久,他又见证了普法战争的失败,以及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的成立。时任报社记者的左拉,负责战地通讯与时评,如果他在凡尔赛现场报道的话,一定倍感耻辱吧?彼时的他脑海中会不会想起 “进军柏林”?    《娜娜》写于 1880 年,那时已经是第三共和国(1870-1940)了。2 年前,巴黎刚刚第三次承办了世博会。宏伟的宫殿、壮丽的展览与繁华的街景,抚慰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给巴黎带来的伤痛,纸醉金迷的日子又回来了。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娜娜,她们是长三堂子里的红官人,她们是陈白露,她们是葛薇龙,她们是大明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