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南政法大学学子经典阅读心得,传承经典精神。

内容简介

《悦读经典》的诞生源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读书会活动。多年以来,西南政法大学一直有着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和求知若渴的学子情怀。本书汇集了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学生的书评,通过阅读经典图书,让经典著作在学子心中重放光芒。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委员会
  • 卷首语
  • 山河有思——做大学问者无他,心思热而已
  • 谈规则意识——《社会契约论》书评
  • 一、从社会契约到规则意识
  • 二、规则意识的双向建立
  • 三、经典涤荡
  • 洛克《政府论》的精神
  • 一、纵向演变
  • (一)自然状态
  • (二)战争状态
  • (三)政治社会
  • 二、横向的制度设计
  • 不能承受的信息之重
  • 一、信息奴役人类
  • 二、思想力的退化
  • 三、群体的暴力
  • 四、个人的缺失
  • 密尔的自由主义信仰
  • 一、密尔的“绝对自由”
  • 二、密尔的“自由限度”
  • 三、密尔的“自由应用”
  • 四、结语
  • 西方哲学的沉思
  • 一、古代哲学
  • 二、近代哲学
  • 法学门外的风景
  • 学会提问——遇见未知的自我
  • 一、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 二、如何架构起批判性思维
  • 三、批判性思维如何进入百姓家
  • 四、批判性思维在法学中的重要性
  • 谈美国大学生的精神开放
  • 一、关于“白板”
  • 二、关于灵感与创造
  • 三、关于大学
  • 从语言和限权角度看社会——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有感
  • 一、语言是心灵的桥梁,抑或是分化的开始
  • 二、权力的存在是在调整不平等的状态,还是在扩大不平等的差距
  • 三、语言和权力如何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 人生如星辰
  • 公共说理:法治的阶梯
  • 一、民主与法治
  • 二、公共说理与民主
  • (一)公共说理需要民主的环境
  • (二)公共说理促进民主发展
  • 三、公共说理与法治
  • (一)公共说理的特点与法治
  • (二)公共说理实际上是通过对民主的影响来发挥对法治的作用
  • 新与旧的碰撞——简述中国基层社会的百年变迁
  • 一、旧的社会
  • (一)稳定的基层社会
  • (二)脆弱的农业经济
  • 二、新的社会
  • (一)老人逝去的权威
  • (二)私与公
  • (三)自由化的婚姻
  • 三、比较
  • 四、结语
  • 法海三浅——法学似海,却也只是闲庭信步
  • 从“司法”的角度看《联邦党人文集》
  • 一、司法独立
  • 二、司法权力之分配
  • 三、陪审团制度
  • 四、结语
  • 舶来的民主靠不住
  • 一、西式民主在世界
  • 二、西式民主在中国
  • 三、当今中国对“民主”的误读
  • 四、总结
  • 由乡土规矩到现代法治——由民法的基本原则说起
  • 一、乡土规矩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与契合
  • (一)平等原则
  • (二)意思自治原则
  • (三)诚实信用原则
  • (四)公序良俗原则
  • (五)小结
  • 二、现代法治对乡土社会的改造
  • 三、法治与本土资源的良性互动
  • 四、结语
  • 士人治政下的君主制
  • 一、“士人治政下的君主制”及其天生弊病
  • 二、制度流变:地方行政的劣化
  • 三、制度的发展脉络:士人治政下的君主制的构建与固化
  • 四、结语
  • 理性,国之所幸
  • 法官何以守护宪法
  • 一、法官的法律智慧
  • 二、法官的政治勇气
  • 三、法官对法治的坚守
  • 四、结语
  • 谈美国的政府结构
  • 一、普选权与议会代表的产生
  • 二、行政官员的权力
  • 三、政策稳定性
  • 乡土社会与法治——从小农经济的角度谈起
  • 一、小农经济对乡土社会的影响
  • 二、商品经济下西方法治的发展
  • 三、此种乡土社会下的中国法治
  • 四、中国法治的现状
  • 让法律活在心中——从种族歧视和公众自由司法大案中看美国
  • 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民主的阳光下
  • 一、何谓民主制度
  • 二、公民和国家从民主制能得到何种好处
  • 三、如何发扬民主的积极作用
  • 司法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 论民主制度下的“好政体”——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 一、民主体制下的民主政体
  • 二、个别国家民主政体的启示
  • 三、“好的民主政体”不应是唯一的
  • 四、结语
  • 乡土婚姻与现代婚姻制度之别
  • 一、婚姻的缔结
  • 二、婚姻的维系
  • 三、婚姻的解除
  • 四、结语
  • “土气”的中国——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一、“土气”的文字
  • 二、“土气”的格局
  • 三、“土气”的秩序治理
  • 法学镜像
  • 一、论行文与思想的独特性
  • 二、从经典事例中看对法治的认识
  • 三、感想
  • 有效政府和有限政府
  • 一、有效政府
  • (一)国家安全
  • (二)国家经济
  • (三)军事力量
  • 二、有限政府
  • (一)立法权
  • (二)行政权
  • (三)司法权
  • 在民主的土地上
  • 古镜新记
  • 对“道德”进一步的感悟
  • 在尘世中固守本心
  • 道可道,非常道
  •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 风起于青萍之末——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狼来了
  • 重新认识《史记》
  • 一、缘何作《史记》
  • 二、以何成《史记》
  • 三、为何读《史记》
  • 唐代刑法原则的乡土性分析
  • 一、同居相为隐
  • 二、矜恤原则
  • 三、自首减免刑罚
  • 觅渡,觅渡,渡何处?
  • 千年孟子——浅读《孟子》所获
  • 《史记·酷吏列传》管窥
  • 历史活源
  • 芜乱盛世
  • 一、“虚假”盛世
  • 二、刑讯逼供
  • 三、君权、君意与官僚
  • 两局棋——夏初禹启之际政治史探微
  • 一则以忧,一则以喜
  • 一、周公与狮子
  • 二、义与力
  • 缘何德治?——用道德代替法制,在明代而极
  • 子夜秋歌——时值深秋,歌以言志
  • “我思故我在”——读《思维迷宫》有感
  • 一、信仰
  • 二、思考
  • 三、无关信仰 思考何如
  • 理性的星空下——读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 谈司法过程的性质
  • 一、法官之任务
  • 二、司法之考量
  • 三、立法之轨迹
  • 四、结语
  • 思维的迷宫,生活之哲学
  • 一、对事物的态度:平常心、异常思
  • 二、对事物的分析:解构、还原和变通
  • 三、哲学事物的外在化:辩证与诡辩
  • 谈自然法最低限度的要求
  • 一、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批判
  • (一)适用范围
  • (二)内容
  • (三)起源模式
  • 二、论述法律规则的问题
  • (一)承认规则
  • (二)变更规则
  • (三)审判规则
  • 三、正义、道德、法律的关系
  • 四、关于国际法的相关问题
  • 奥斯丁法律命令说之局限
  • 一、法律初问——什么是法律
  • 二、对法律命令说的批判
  • 三、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 四、结语
  • 谈哈特的法律规则说
  • 一、对奥斯丁法律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二、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
  • 三、正义、法律与道德
  • 四、对国际法的新解释
  • 法律中的道德与理性
  • 一、启发与思考
  • 二、道德与理性的两难
  • 三、法官如何抉择
  • 四、结语
  • 于错案中寻审判之道
  • 一、法官应保持初心,设身处地
  • 二、完善审讯制度,避免刑讯逼供
  • 三、“真诚”且真实的证词、文件材料
  • 四、鉴定技术的发展和专业、谨慎的鉴定人员
  • 五、理性认识被告人的历史资料和公众舆论
  • 六、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
  • 七、结语
  • 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情结”
  • 一、差序里的乡土情结
  • 二、礼治中的乡土情结
  • 三、血缘中的乡土情结
  • 中国社会的构成及发展
  • 一、中国社会的形成——乡土、血缘
  • 二、中国社会的巩固——自我、礼
  • 三、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变化——文字、权力和欲望
  • 活着,需要理由吗?
  • 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小桂子与韦爵爷——浅析韦小宝的处世哲学与爱情悲剧
  • 解密《商君书》
  • 一、农战——富国强兵
  • 二、重刑轻赏——治国之道
  • 三、法制修明
  • 四、笔者心语
  • 西方的“团体格局”——读《乡土中国》有感
  • 这只是他的国
  • 一、他的国
  • 二、谁孕育了他的国
  • 三、我的国
  • 浅谈中国文化起源——读《美术、神话与祭祀》有感
  • 一、“连续性”与“破裂性”的含义
  • 二、“连续性”的起源
  • 三、“连续性”对三代政治的影响
  • (一)国家特点和统治权威
  • (二)政治决策方式
  • (三)生产资源的分配
  • 四、“连续性”在三代以后的存在形式
  • 五、“破裂性”指导下的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例
  • (一)从地理条件看两种文明思想和制度差异
  • (二)从神话看两种文明的“连续性”和“破裂性”
  • (三)从青铜雕塑来看两种文明的“连续性”和“破裂性”
  • 法律变革时期“科学的自由寻找”——浅评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 一、法律演进的逻辑过程
  • 二、习惯和历史对法律的影响
  • 三、社会学对法律的重要作用
  • 四、结语
  • 附录一:导师推荐书目
  • 附录二:读书活动获奖名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