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审视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韩国中产阶级的变迁。

内容简介

全球化导致中产阶级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将少数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群体与受其负面影响的广大群体区分开来。这种内部分化为韩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复杂动动力,因为新兴富裕群体试图将自己与其他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建立新的特权阶级地位。

本书探讨了这些紧张关系如何在三个领域(消费与生活方式、居住隔离以及教育实践)发挥作用。在这三个领域,富裕中产阶级的主导取向是保留他们新获得的特权并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具海根认为,他们这种新的阶级实践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赢家和输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焦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言
  • 致谢
  • 引言 分裂的中产阶级
  • 研究目的
  • 富裕特权阶级的崛起
  • 韩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我的研究方法
  • 本书的章节安排
  • 第1章 韩国中产阶级的兴衰
  • 中产阶级的崛起
  • 作为中产阶级的中产层
  • 作为话语和社会契约的中产层
  • 中产阶级身份认同
  • 突然的逆转
  • 不断变化的中产层含义
  • 第2章 增长的不平等
  • 收入分配趋势
  • 劳动力市场的分化
  • 正规工人与非正规工人
  •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
  • 自雇部门
  • 顶层收入的集中化
  • 两极分化的形式
  • 中产阶级的衰落与内部分化
  • 第3章 消费和阶级区隔
  • 对奢侈品(名品)的狂热
  • 传统的再现
  • 健康生活文化
  • 超越名品
  • 作为地位象征的身体
  • 改变参照群体
  • 第4章 阶级形成 江南风格
  • 江南的开发
  • 投机性房地产投资
  • 江南文化
  • 阶级形成,江南风格
  • 作为成功典范的江南
  • 在全球化时代巩固阶级特权
  • 第5章 教育的阶级斗争
  • 韩国教育的两面性
  • 教育热与平等主义
  • 学阀社会
  • 高中平准化政策
  • 私人教育市场的扩张
  • 江南妈妈
  •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 阶级再生产
  • 第6章 追求全球教育
  • 全球化和英语热
  • 早期留学
  • 儒家“大雁”家庭?
  • “大雁”家庭的衰落
  • 全球教育策略化
  • 作为文化资本的世界主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和人性的发展多少有相似性,透过韩国中产的焦虑我看到了自己

    江南区的妈妈们为自己子女的升学焦虑的同时,北京海淀区的妈妈们也有这同样的困局。在东亚文化的价值观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似乎中国也走上了相同的脚本。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也在进行战略性的变革,首先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课外补习班被勒令,小学教育开始要求减负),结果竞争从台面上的排名到台下的假想敌竞争,家长们对补课以及素质教育的金钱和时间投入更上一层楼;其次是对富豪阶层的打压,但近年来大公司的扩张并购大有韩国财阀的架势,小公司在各种巨无霸中越发难以把握新的发展机会,融资难成为小公司站上牌桌的第一大关卡;最后是因为阶层跃迁的成本以及难度直线上升而导致的摆烂文化,如果付出 90% 的努力和付出 10% 的努力最后得到的东西没有区别,那么这个游戏我就不玩了,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成为当下年轻人的首选。在这样的基础上,整个经济架构或许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都站在历史的分岔路口,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下牌桌,而光这一点普通人就足够小心翼翼的奋斗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韩国

      中产阶级固化焦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