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审视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韩国中产阶级的变迁。

内容简介

全球化导致中产阶级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将少数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群体与受其负面影响的广大群体区分开来。这种内部分化为韩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复杂动动力,因为新兴富裕群体试图将自己与其他中产阶级区分开来,并建立新的特权阶级地位。

本书探讨了这些紧张关系如何在三个领域(消费与生活方式、居住隔离以及教育实践)发挥作用。在这三个领域,富裕中产阶级的主导取向是保留他们新获得的特权并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具海根认为,他们这种新的阶级实践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赢家和输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焦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言
  • 致谢
  • 引言 分裂的中产阶级
  • 研究目的
  • 富裕特权阶级的崛起
  • 韩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我的研究方法
  • 本书的章节安排
  • 第1章 韩国中产阶级的兴衰
  • 中产阶级的崛起
  • 作为中产阶级的中产层
  • 作为话语和社会契约的中产层
  • 中产阶级身份认同
  • 突然的逆转
  • 不断变化的中产层含义
  • 第2章 增长的不平等
  • 收入分配趋势
  • 劳动力市场的分化
  • 正规工人与非正规工人
  •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
  • 自雇部门
  • 顶层收入的集中化
  • 两极分化的形式
  • 中产阶级的衰落与内部分化
  • 第3章 消费和阶级区隔
  • 对奢侈品(名品)的狂热
  • 传统的再现
  • 健康生活文化
  • 超越名品
  • 作为地位象征的身体
  • 改变参照群体
  • 第4章 阶级形成 江南风格
  • 江南的开发
  • 投机性房地产投资
  • 江南文化
  • 阶级形成,江南风格
  • 作为成功典范的江南
  • 在全球化时代巩固阶级特权
  • 第5章 教育的阶级斗争
  • 韩国教育的两面性
  • 教育热与平等主义
  • 学阀社会
  • 高中平准化政策
  • 私人教育市场的扩张
  • 江南妈妈
  •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 阶级再生产
  • 第6章 追求全球教育
  • 全球化和英语热
  • 早期留学
  • 儒家“大雁”家庭?
  • “大雁”家庭的衰落
  • 全球教育策略化
  • 作为文化资本的世界主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财阀掌控下的韩国

    看过韩国影视剧,一定不会对财阀这个群体陌生。之前曾一度大火的《财阀家的小儿子》就在回顾韩国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展现了财阀的发家史。那些今日掌控韩国的财阀大多是韩国政府在战后主导的结果。《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通过在消费、住房和教育方面的对比,让中产和顶尖富人群体之间的差异展现得淋漓尽致。通俗易懂的介绍背后是相关研究成果,普通读者感到有趣,专业读者也有收获。1. 贫富悬殊打开本书对于韩国中产和富人群体的描述,我仿佛是看到了《精英陷阱》里的美国。97 亚洲金融危机后加速了贫富两极化,实际上问题早已出现,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这场危机韩国都难以避免如此巨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经济不平等、两级分化,的财富可以将这些人从昔日的中产分裂为少数精英和大量普通中产。前者随着财阀的壮大一起发展,后者则会随时坠入贫穷的边缘。金融危机后的韩国此类情况更是愈加严重。综合来说,在韩国影响一个打工人的经济条件大致有以下因素:是否为财阀工作、是否正式员工、是男还是女。基于以上原因,哪怕在最初相似的群体,有可能一个成为新晋的中产,另一个则成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人。《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揭露了这个看似现代国家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家庭,显而易见掌权的就是那些少数精英和财阀组成的群体,而普通打工人不光会像《老龄化的老虎》一样难以善终,更面临着《明亮的夜晚》和《82 年生的金智英》那样低人一等的人生。如今对于现实感到绝望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不婚不育,老一辈或许难以理解,但确实在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系统里,想要延续曾经的逆袭人生如今也难以实现,一切早已是镜中花水中月。2. 身份消费韩国富人的消费和其他人的区别,除了在金钱数额上的不同之外,更多在于其想要传递出来的信息。买买买的背后则是为了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从前跟风美国,如今回归传统,皆是如此。金融危机后卷入全球化浪潮下的韩国开眼看世界,人们深刻意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这也成为了刻在很多人骨子里的焦虑根源。吃过了昔日的苦,更加担心以往的糟糕情况再次上演,为了避免各人用尽手段。在作者的观察和分析中,韩国富人跟风欧美就是出于以上原因,或者是其表现出来的特点符合此类解释。随着时代发展,回归传统,甚至是和已消失的两班建立联系也不过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特权。然而这些人在享受特权的时候更是感受到了深深的焦虑,想要通过消费来缓解更是不现实的。从衣食住行到整容手术,再到日渐离谱的丧葬文化,韩国富人一掷千金的背后隐藏着对于自身地位深深的焦虑。用尽全身力气只为了在原地不动,对于韩国富人来说不是诅咒,而是想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些占据优势地位的精英想要把如今的位置世袭下去就像现在的美国社会一样。可能全球富人在这方面都是共通的,过惯了好日子总希望一直保持下去。3. 耀眼江南《韩国流行音乐》在结尾部分提到了风靡全球的鸟叔和他的名曲《江南 style》,这里的江南可以说是韩国人人向往的地方,也是所谓 “汉江奇迹” 的最佳代表。 对此《富国的伪善》和《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江南区本来只是一片农田,在韩国政府的强力主导下为了缓解首尔地区的交通压力,选择开荒建立新都市。现在的江南区可以说是韩国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其不仅代表了韩国最为强大的一面,也是融入全球化的代表之作。韩国政府将企业和政府机关搬迁到了新建的江南地区效果甚微,可将老牌高中搬过来效果就显著不少。许多人为了教育纷纷进入到这片热土,娱乐业占上风的江南地区也逐渐向奢侈品等转型。江南江北,一水之隔,可居住位置的不同却让生存环境出现天壤之别。这不光是因为江南区房价一路飙升的造富运动,更在于其本身已经变成了财富的象征。很多人咬牙坚持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脱离这个富人扎堆的群体。从书中的分析来看,很多韩国人就像江南地区的人一样,暴富的背后都是房地产发展的结果,或主动或被动,都是因为分了一杯羹才有了如今的资本,否则就像那些金融危机中大量失业的韩国人艰难度日。4. 教育战争学阀在韩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存在,或许可以说是很多家族难以避开的,也是很多人打破头也想要跻身其中的。教育早已脱离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不过是用来延续财富上的优势和更为最佳打工人的工具罢了。韩国教育竞争上的激烈可比《一激到底》恐怖多了,不光是精英阶层,很多人早早就意识到了浪费时间罪不容恕。对于自我的管理还只是基本功,此后漫长且烧钱的投资才是最重要的。《失业名校毕业日记》里的英国富人为孩子请家教多少有点像好面子,而本书里提到的教育早已成为一场裹挟进所有人的战争。《私立小学闯关记》里的日本在这里不过是开胃小菜,和《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我在上东区做家教》的纽约曼哈顿巨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现实考虑,少数几家精英大学的毕业生群体把控韩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大权来看,你若是不能成为其中一员,不光会影响到了自身经济实力,更注定难以成为更高阶层的一部分。显而易见,韩国教育地狱开局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早年间有些家庭还可以凭借人们对于英语这一特殊技能的崇拜而选择留学以实现弯道超车,可现如今但凡你要回韩国发展,不成为韩国学阀,也要进入这个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否则你连争一争的机会都没有了。5. 精英世袭财阀就像最初进入江南区那些暴发户一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早已向世人展现出国际化精英的一面。你可以说是旧钱改头换面,也可以说是精英世袭,总之就是一小撮富人把控着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一现象还将长期持续下去。金汤勺在韩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它不仅意味着你在经济条件上的优势,还说明你人生的天花板大有不同。至于那些含着其他勺子出生的,能成为一个最佳打工人已经是奢望了。哪怕为财阀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最后依然避免不了随手被抛弃的命运。作为一个游客,你可以欣赏到韩国现代化的多姿多彩,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背后依然是一个相对传统且固定的社会。《制造贫困》说系统性不公让财富贫富差距拉大,而在韩国系统本身就是服务于少数精英的。换句话说,在精英世袭的韩国,被财阀掌控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是愈演愈烈。曾经的中产,要么加入其中,要么沦为被剥削的对象。至于贫困和由此带来的困境不过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国际化大都市玻璃房的韩国精英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且世世代代都将如此,路边吃不饱肚子的穷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寄希望于下一代通过教育和努力改变现状的美梦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徒劳无功中变得可望而不可及。6. 写在最后一度大火的韩剧《鱿鱼游戏》近日奈飞也放出来第二季,借助游戏我们更能具象化理解韩国社会的现状。普通民众的反抗可以说的勇敢的,但也是自不量力的。当铜墙铁壁的现实遇上鸡蛋一样的普通人,孰胜孰败往往一目了然。对于食物链顶端的财阀精英来说,普通人不仅是随时可以抛弃的耗材,更是需要不断被进行清理的垃圾。在提供了经济效益之外,别无他用,压根不会被视为鲜活具体的人。再看现在韩国年轻人痴迷消费不婚不育的举动,表面上的清醒通透背后更多是无奈和绝望。身处人间地狱,自身已经很艰难了,自然没有必要让下一代再遭这个罪。对于那些选择在异国他乡生活的韩国人,这可能提供了新的选择,但也可能只是一种错觉。在异国他乡开启人生,可能也像书中那些为了教育而努力的家庭,看似富有巧思却拗不过故国的大腿。对于那些最后无法摆脱故国影响的更是如此,可想要融入新的国家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在一个全球化出现逆潮的时代,不确定性再次加剧,书中那些残酷的现实不光没有发生好的改变,反而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或许作者的研究结果只是一面之词,可要是联系现实中的韩国,明显并非虚言。受限于研究,书中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点到为止。好在这种以点带面让我们尽可能避免了以偏概全,也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深意。韩国这个巨大的家庭,在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下迎来了一轮又一轮新的挑战,依然选择坚持旧的那一套是否能不被时代淘汰,让我们拭目以待。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和人性的发展多少有相似性,透过韩国中产的焦虑我看到了自己

      江南区的妈妈们为自己子女的升学焦虑的同时,北京海淀区的妈妈们也有这同样的困局。在东亚文化的价值观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似乎中国也走上了相同的脚本。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也在进行战略性的变革,首先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课外补习班被勒令,小学教育开始要求减负),结果竞争从台面上的排名到台下的假想敌竞争,家长们对补课以及素质教育的金钱和时间投入更上一层楼;其次是对富豪阶层的打压,但近年来大公司的扩张并购大有韩国财阀的架势,小公司在各种巨无霸中越发难以把握新的发展机会,融资难成为小公司站上牌桌的第一大关卡;最后是因为阶层跃迁的成本以及难度直线上升而导致的摆烂文化,如果付出 90% 的努力和付出 10% 的努力最后得到的东西没有区别,那么这个游戏我就不玩了,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成为当下年轻人的首选。在这样的基础上,整个经济架构或许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们都站在历史的分岔路口,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下牌桌,而光这一点普通人就足够小心翼翼的奋斗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韩国

        中产阶级固化焦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