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透本质,直击要害,巧妙解答人生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初本形式,收录了《朝日新闻》周六副刊“烦恼咨询教室”栏目上的50篇文章。

在这个栏目里,上野千鹤子回答了各种读者来信——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无法原谅40年前的内衣小偷、我想重启人生……青春苦恼、夫妻关系、母女问题、老年防护,一篇篇来信饱蘸人生酸甜。上野千鹤子简洁明快、一针见血,从女性主义者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切身的建议,让男女两性都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青春满是烦恼
  • 1. 女校学生也能体验“男女共度的青春”吗?
  • 2. 我想改变大男子主义的社团风气
  • 3. 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
  • 4. 过去的伤害让我无法说出“喜欢你”
  • 5. 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喜欢穿女装
  • 6. 要去留学,却没有干劲
  • 7. 女同中的neko不能是男性气质的吗?
  • 8. 开朗的“家里蹲”儿子让我感到烦恼
  • 9. 总来保健室的棘手学生
  • 第二章 沉重的母爱
  • 10. 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
  • 11. 母亲怀疑我向这个栏目投稿了
  • 12. 我想让妈妈对自己的外表认清现实
  • 13. 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回想起了受虐待的经历……
  • 14. 我想让母亲理解我曾经受过的伤
  • 15. 我担心自己能否照料好母亲
  • 第三章 丈夫真讨厌!
  • 16. 退休的丈夫限制了我
  • 17. 丈夫的配色品位很差劲!
  • 18. 我讨厌“奶奶”这个称呼
  • 19. 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
  • 20. 爱“家务骚扰”的丈夫让我头疼
  • 21. 丈夫沉迷于偶像团体
  • 22. 当老师的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地说教
  • 23. 学霸丈夫是废材?
  • 24. 曾是学者的父亲,从不看护奶奶
  • 第四章 夫妻永远是谜
  • 25. 妻子擅自带了只吉娃娃回家
  • 26. 丈夫想要变成女人
  • 27. 88岁的丈夫寻求身体接触
  • 28. 我担心儿子儿媳的夫妻关系
  • 29. 姐姐情人的孩子好可怜
  • 30. 女儿问:雄性就只知道播种?
  • 31. 对我那酗酒而死的丈夫的思念
  • 32. 离婚之后,我想谈恋爱
  • 第五章 和人相处真难
  • 33. 该怎么应对比我年纪小的讨人厌领导
  • 34. 有娃同事讲话毫无顾忌,让我讨厌
  • 35. 和残障同事之间的关系
  • 36. 我从没吵过架
  • 37. 我总是在生气
  • 38. 周围人对国际婚姻的窥探让我感到厌烦
  • 39. 男性朋友的玩笑令我困扰
  • 40. 我想辞去社区官员职位
  • 41. 父母不可思议的邻里关系
  • 42. 无法原谅40年前的内衣小偷
  • 第六章 众人皆会老去
  • 43. 我讨厌“阿姨”这个绰号
  • 44. 女性独自生活需要准备什么?
  • 45. 我想重启人生
  • 46. 即便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我也想笑着生活下去
  • 47. 婆婆偷东西?
  • 48. 志愿活动让我产生了优越感
  • 49. 向阿尔茨海默病预备军夫妻建言献策
  • 50. “续命、葬礼、坟墓”,没有也罢
  • 译后记 衰老与女性困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问题解答者上野千鹤子

    “烦恼树洞” 这个咨询栏目在日本的知名度可能比上野千鹤子本人的一大堆著作还更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助其出圈的一大推手。读者的问题,作者的回答,在彼此的互动中也变得富有趣味。《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 II:愤怒也是一种能量》依然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而在本书中上野千鹤子就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扮演一个人生问题解答者的角色。或许这种特殊的关系有些像医生和患者,只是难免会掺杂进个人的主观感受。1. 忠于自己如今这年头想找个对象确实没有那么容易,对于异性恋来说早已是常态,对于同性恋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此类情况,书中一个女生咨询了作者与之相关的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非常值得一看,简单来说要忠于自己,相信总会找到一个可以接受自己本来面目的人。换句话说,宁缺毋滥。与其迎合他人刻意扮演,倒不如坦然接受真实的自己。忠于自己不光是在伴侣关系中适用,对于书中其他的人生问题更是如此。特别是当事情发生在家庭成员内部之间,更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所谓的妥协和退让只会在委曲求全中变得更加糟糕。有些时候我们没办法改变现有的环境,也不能让眼前的问题消失,有些时候换个视角和思维方式或许就有所不同。忠于自己,也是在基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被太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等外部因素所蒙蔽双眼,可以更为冷静理性进行思考与行动。我们的人生角色和过往经历,或许让我们早已习惯于某些思维惯性,从而忽视这不过是一个主观的产物,从而忽视了更多可能性的出现,也可能就此错失了解决问题的良机。2. 女性愤怒要学会感受女性的愤怒,要学会接住女性的愤怒。最近听到有位朋友如是说。结合本书来看,这也是在挑战我们的固有认知,从而重新认识愤怒以及其背后的力量。《好不愤怒》里提醒我们女性的愤怒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在《去他的父权制》以及《我,厌男》一书里这种对于女性愤怒的表述更为直接生动,自然会让一些男性感到不适。社会长期以来的规训,让女生往往被迫选择成为一个拥有女性气质的人的而不会去做出其他的选择。这就像《生而为男?》里的男性气概一样更像是后天塑造以后的结果。《性别打结》反思了无孔不入的父权制,鼓励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出改变。本书更是借助一个个具体的真实案例来表明相关的看法。作者从不鼓励女性按照社会期望的发展,反倒鼓励像她一样特立独行一些。女性的愤怒或许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或许是其他原因,但这往往可以成为改变的开始,从而让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更近一步。哪怕有些时候比较慢,可只要不放弃,改变会不断出现。3. 经验交流医生和患者的隐喻或许让我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面对书中的问题作者显然更为专业或者说经验更多一点。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更像是患者之间在进行经验交流。有人久病成医,有人初来乍到。哪怕作为一个誉满天下的女性主义学者,作者所精通的领域也是极为狭窄的,至于实际的经验也可能欠缺的。面对读者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未见得就可以给出多高明的建议。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作者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不要光顾着讲述自己的经验从而忽视了提问者的感受。当彼此之间缺乏共通之处,一味灌输自己的想法也很难有太多借鉴意义。换个角度来看,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契机,让作者结合学者的训练和自身的经历对某些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能给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这样也不算辜负了读者的信任。教学相长,不是口头上说说的,更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贯彻和落实的。在此方面作者的表现还算不错,至少是值得读者去反思和深入学习的。4. 教学相长面对人生这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作者也好,书中的提问者也罢,很多时候都是所知甚少。向作者提问有些时候是为了更好的答案,有些时候则只是倾诉。通过线上咨询这种方式,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些时候可能是隔靴搔痒,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看见问题本身就是解决问题一个不错的开始,倘若能让更多人看见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有些问题只有在说出来之后,读者才回到发现不是自己一个人面临类似的困境,面对人生的诸多问题自己从不孤单。或许其中的经验还能为后来者提供参考。至于说进行持续的深度跟踪,我想最厚的结果未必就会让人乐观。有些事情上即便有前车之鉴,人们或许会抱着侥幸心理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为甚者为了一时意气而一意孤行。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作者自然也无法做到拯救他人。即便是身为人生问题解答者,作者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提供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至于此后的结果就另当别论。5. 平等交流一个是普通民众,一个是知名学者,借用《影响力》里的分析往往会受到权威等因素的影响让交流变得不太平等,所幸的是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还算不错。在某些问题上,作者的态度和建议或许会比较强势,但其他时候整体上还是做到了平等交流。尤为突出的是对于他人选择和命运的尊重以及接受。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在这种助人的背后到底是单纯的快乐还是对于他人的一种操纵和掌控,看似泾渭分明,有些时候则可能会变得界限模糊。说到底面对复杂的人生,哪怕是相似的问题,不同的具体处境也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孰优孰劣,有时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些时候仍需要现实的检验和反馈。面对面的交流或许容易注意到,可隔着网络可能会聚焦于某些简单标签,从而忘记了背后依然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和各有特色的人际关系网络。说到底我们作为一个必死的凡人所能做到的本来就不多。6. 写在最后如果你抱着寻找答案的心态去阅读本书,那你大概率会失望。且不说中日之间文化和社会上的各种不同,单是具体情况的差异就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换个角度看,你要是学习作者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本书倒是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在那些普遍达成共识的地方比较容易,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才是真正的挑战。我们不必急着选边站队,更要试图去了解和理解。在明白了各方的道理以后试图寻找出一条更为合适的道路,这不是简单的妥协退让,反倒是一种创新思维。抱着开放更新的态度,从本书中自然更能注意到了那些引发内心触动的地方。当这与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认知产生冲突,这才会迎来真正的挑战。不同的选择给出了不同的结果,自然也就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我们看着他人的故事,或许脑中想的更多还是自己的人生。借鉴他人的经验,能对自己有一点帮助,本书就不算白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上野千鹤子回答了各种读者来信 —— 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无法原谅 40 年前的内衣小偷、我想重启人生…… 青春苦恼、夫妻关系、母女问题、老年防护,一篇篇来信饱蘸人生酸甜。上野千鹤子简洁明快、一针见血,从女性主义者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切身的建议,让男女两性都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

        2025 年读的 2/20 本书。本书从以下几个下面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困惑:1. 青春满是烦恼 2. 沉重的母爱 3. 丈夫真讨厌 4. 夫妻永远是迷 5. 和人相处真难 6. 众人皆会老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