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1千字
字数
2024-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窥“双减”政策深意,推动教育创新及改革发展。
内容简介
“双减”国策出而教育事业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一经出台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已有75年的“教育老兵”,顾明远先生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历次重大教育改革。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的丁瑞常博士就“双减”的前世今生,对其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系列专访,形成本书。
本书不仅梳理了“双减”政策的来龙去脉和关键要义,并且就我国基础教育数十年的减负之路为何会如此艰难坎坷,反对“应试教育”究竟是在反对什么,为什么必须叫停“教育资本化”,“双减”之路如何走下去等众多根本性问题给出了两位“90后”教育人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老问题
-
第一节 为什么要给学生“减负”
-
第二节 七十多年的“减负战”
-
第三节 “减负”的“结”为什么久久解不开
-
第二章 为什么反对应试教育
-
第一节 应试教育是怎么来的
-
第二节 反对应试教育是在反对什么
-
第三节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应试教育的末路
-
第三章 校外教育的“越位”与教育资本化
-
第一节 “变味的”校外教育
-
第二节 教育行业绝对不能资本化
-
第四章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落实
-
第一节 “双减”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
-
第二节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
第三节 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做好“双增”
-
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
二、增加校内课后服务供给,重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
第五章 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
第一节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
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
二、重要的不是能跑多快,而是能跑多远
-
三、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
四、重视家庭教育
-
五、重视校外教育活动
-
六、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要靠制度建设来实现
-
一、新增教育投入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
-
二、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改革学制
-
三、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
四、教育评价破除“五唯”顽瘴痼疾
-
五、完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
-
第三节 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
-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
二、让教师把精力放在课程与教学上
-
三、重振师范教育
-
四、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队伍建设
-
五、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四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
一、让“智慧教育”促进智慧的教育
-
二、利用新科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展开全部
175.“双减”从何来?向何去?
这本书系统阐述了 “双减” 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前行的路径。举几个例子:1.2007 年 11 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区参加小学生 “减负” 座谈会。我说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上好,让每个学生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少布置课外作业。其次,学校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家长切勿再增加学生的额外课业负担,不要买那么多课外辅导书,不要上那么多补习班,不要上奥数班。谁想到我话音刚落,一个小学生举手发言。他说:“顾爷爷,你说不要上奥数班。但是,不上奥数班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将来毕业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啊?” 这话出自小学生之口,我真是觉得又可笑又可叹。2.30 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一线,关于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二者是不是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一直争议不断。社会上出现一种说法,素质教育是给优势群体的,对于底层老百姓,应试教育才能带来真正的 “实惠”。一位大学生就站起来说:“我们就是靠应试教育考上了大学,没有应试教育,我们不一定能上得了大学。” 我认为,应该从教育的目的来理解这对概念,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3.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免费师范生(现称 “公费师范生”)在工作两年以后回来读教育硕士学位。他们反映在北京师范大学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地方无用武之地,只要考试成绩高就好。应试教育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4.“文化大革命” 期间就曾取消一切考试,1973 年高校恢复教学工作,招生采取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的办法。结果导致走后门成风,全社会弥漫着 “读书无用论” 的思想。5. 一大批高考或竞赛意义上的顶尖学生过于关注短期目标(如每次考试的成绩)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容易缺乏源于兴趣和志向的内生动力,且长期形成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惯性,较难改变,即产生了 “应试教育后遗症”,在大学的学习往往演变成了 “高四”“高五”,甚至还有一些智商超高的天才学生,一直到博士毕业,还只是 “高十二” 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有很大可能考上大学后就泯然众人,浪费了巨大天赋,成为家庭不可言说之痛。6. 我们发展教育往往最忽视的就是儿童的需要,把成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们,忘记了促进儿童自我发展这个最根本的目的。学校关心的是自己的升学率及其能带来的一系列荣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让自己 “长脸”,能否 “光宗耀祖”;政府官员关心的是如何让教育成为助力自己升迁的政绩;而一些社会教育机构说是办教育,其实就是做生意,关心的只是如何赚到家长口袋里的钱。我认为,如果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7. 中国具有悠久的家庭教育传统,前人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在教育科学领域里,家庭教育学科研究也几乎是一片空白。8. 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或困惑。例如,在团队活动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矛盾,当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产生冲突、团队与团队之间出现各种矛盾时,该如何处理?这时学生会进行思想上的斗争。经过思想斗争,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会提升。9.20 世纪末,我曾在巴黎访问了一个 “教育优先发展区”。我最初不理解什么是 “教育优先发展区”。区督学解释,因为这个区大多是非洲移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国家把这个区域定为 “教育优先发展区”,在经费、教师编制上都比普通地区宽裕。这就是向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的例子。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