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每过十年都该读一遍《巴黎圣母院》,它总能唤醒你心中热爱世界的力量!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学史上,《巴黎圣母院》让美与丑、善与恶产生极端的碰撞,是震撼灵魂的命运交响曲,浪漫主义文学的至高代表!每过十年都该读一遍《巴黎圣母院》,它总能唤醒你心中热爱世界的力量!入选《纽约时报》世界十大名著、《泰晤士报》不可不读的十大名著。著名翻译家李玉民经典译本,特别收录雨果原创画作11幅,展示雨果作为画家对于美的深度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并立的两座丰碑
  • 作者原序
  • 第一卷
  • 01 大堂
  • 02 彼埃尔·格兰古瓦
  • 03 红衣主教大人
  • 04 雅克·科坡诺勒老板
  • 05 卡希魔多
  • 06 爱丝美拉达姑娘
  • 第二卷
  • 01 从卡里布迪斯旋涡到希拉礁
  • 02 河滩广场
  • 03 “以吻还击”
  • 04 夜晚街头追逐美女的麻烦
  • 05 麻烦续篇
  • 06 摔罐成亲
  • 07 新婚之夜
  • 第三卷
  • 01 圣母院
  • 02 巴黎鸟瞰
  • 第四卷
  • 01 善人
  • 02 克洛德·弗罗洛
  • 03 怪兽群牧人更怪
  • 04 狗和主人
  • 05 克洛德·弗罗洛续篇
  • 06 不得民心
  • 第五卷
  • 01 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 02 这个要扼杀那个
  • 第六卷
  • 01 公正看看古代法官
  • 02 老鼠洞
  • 03 玉米饼的故事
  • 04 一滴泪报一滴水
  • 05 玉米饼故事的结局
  • 第七卷
  • 01 山羊泄密的危险
  • 02 教士和哲学家原本两路人
  • 03 钟
  • 04 命运
  • 05 两个黑衣人
  • 06 户外大骂七声的效果
  • 07 狂教士
  • 08 临河窗户的用场
  • 第八卷
  • 01 银币变成枯叶
  • 02 银币变成枯叶续篇
  • 03 银币变成枯叶终篇
  • 04 抛却一切希望
  • 05 母亲
  • 06 三颗不同的心
  • 第九卷
  • 01 热昏
  • 02 驼背独眼又跛脚
  • 03 失聪
  • 04 陶土瓶和水晶瓶
  • 05 红门钥匙
  • 06 红门钥匙续篇
  • 第十卷
  • 01 格兰古瓦连生妙计
  • 02 你去当乞丐吧
  • 03 快乐万岁
  • 04 坏事的朋友
  • 05 法王路易的祈祷室
  • 06 火焰剑闲逛
  • 07 夏多佩驰援
  • 第十一卷
  • 01 小鞋
  • 02 白衣美人
  • 03 浮比斯成亲
  • 04 卡希魔多成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哎呀我说命运啊!

    雨果的这本《巴黎圣母院》看完了。看完脑海里闪烁着一句话:“哎呀我说命运啊”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围绕着圣母院展开。主教代理弗罗洛因为欲望而把爱丝美拉达推上绞刑架,自己也被卡希魔多推下深渊。卡希魔多因为爱而成为战斗士,最后与爱丝美拉达长眠在墓地里。这本书有 472 页,但可读性很强。雨果的语言讽刺犀利,同时也幽默有趣,看得津津有味,也引发深思。拉开来看,是 15 世纪法国巴黎那动荡不安的时局,以及生活在这动荡的环境中市民们的各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中心点则是巴黎圣母院。是刻在圣母院上的那两个字:命运。所有的人都逃脱不了命运,都被命运笼罩着,束缚着。首先是女主人公爱丝美拉达。这个天真单纯的吉普赛女郎,喜爱唱歌跳舞,对于人性有着向阳的信赖。在他人有困境时勇于伸出援手。把被拉上绞刑架的格兰古瓦搭救下来,素不相识就做了对方的妻子。卡希魔多在绞刑架上奄奄一息祈求要水喝时,是爱丝美拉达用怀中的水杯喂水给卡希魔多喝。然而,这个把两个人从绞刑架上拯救下来的女子,却被推上了绞刑架。这让人对良善产生了怀疑,对真诚意味深长。原本,爱丝美拉达也可以逃过绞刑架。只要她委身于弗罗洛。但这个柔弱的女子,有着坚强的韧劲。她心心念念着浮比斯,任何男子都比不上她口中的浮比斯。哪怕是让她恐惧的绞刑架,她也绝不松口。只为了心中的光和亮。可惜这束光亮不为她而绽放,眼睁睁看着她被拉上绞刑架。主教代理克洛德・弗罗洛也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个从小禁欲上进的博学之人,在学海里一往无前。溺爱自己的弟弟,也给予了卡希魔多一个家。但当爱丝美拉达出现的时候,一切都崩塌了。克洛德被欲望掩埋了,做出了一系列扭曲的行为。刺伤了浮比斯,却嫁祸给了爱丝美拉达。让爱丝美拉达被扣上女巫的罪名。也是克洛德亲手把爱丝美拉达送上了绞刑架。因为对方不愿意成为他欲望的奴仆。以爱之名,把对方拖拽进深渊。这是克洛德的爱情方式。在克洛德身上,让人看到,有些人的遇见,就是为你打开地狱之门。最后是让人唏嘘不已的卡希魔多。这个驼背,独眼,罗圈腿,耳聋的不幸之人,却撑起了整本书的正义之举。卡希魔多一出生,就成为了千夫所指的恶魔。但这原本不是他所愿。他的出生被贴上一些列的不幸,只能够被迫接受。从来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出生,也没有人问过他内心的所思所想。他一出生就是被抛弃,被指责,被谩骂。只有圣母院的钟懂得他。只有在绞刑架边上,那个亲手喂他喝水,拯救了他一命的女子,爱丝美拉达。唤醒了他心中的力量和斗志。但因为太过丑陋,心心念念的女子对自己避之不及。卡希魔多只能够在背后默默守护,为她构筑一个避难所,偷偷送她鲜花。在众人都为爱丝美拉达被送上绞刑架而欢呼的的时候,只有卡希魔多选择了陪葬。永远拥抱这个他觉得散发着光芒的女子。故事落幕,人物散场,圣母院依旧,命运依旧。这一切像梦,又不是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去岁之雪今何在?——《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什么可以算做史诗级的传世名著?至少有两点 —— 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巴黎圣母院》就是一本史诗级的传世名著。作者在第一章,列举了一长串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古迹名胜,提出【今何在?】的追问。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岁月和人事,如何摧残那些巧夺天工的杰作?用什么取代了那一切呢?】人生到底有什么是可以永恒,因此而值得追求的呢?伟大的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总是对人类命运有这样的追问。🔶小说写大教堂的命运与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对照、对比和依存,既是观我生,又是观无量。作者在第三卷专门写圣母院和巴黎城。【看它的废墟,能辨识出三种破坏,都不同程度地深深损害了这种艺术:一是时间,它在不知不觉中,随处弄出豁口裂缝,剥蚀这种艺术的表面;二是政治和宗教革命,它们从本质上说是盲目而狂暴的,…… 三是时髦,式样越出越怪诞,越愚蠢。…… 况且时尚多变,往往推倒重来,其跋扈程度,是时间和革命所望尘莫及的。】对于建筑艺术(甚至包括所有艺术),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中有自然的、时间的因素,更有人为的因素。圣母院和所有伟大的建筑丰碑一样,既是时间的度量衡,又是人性的检验剂。就建筑艺术而言,圣母院是一个多风格的混合体。它自诞生以来,更是经历了多次的损毁。人世间的混战,人生的复杂难言,与大教堂相映,成为镜像。无论是自然演化,还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往往是人类生存既需要,却又与之抗争的对象。生活神秘的苦难和大教堂的命运,可以说是出于同样的根源。🔶还有一组对照,是建筑与印刷术,这两种艺术载体的演绎和流变。在第五卷,作者借代理主教之口,说到【这个要扼杀那个,书要扼杀建筑物。】建筑是花岗岩制成的 "大书"。【人类社会初始的六千年历史中,从印度斯坦最古老的佛塔,直到科隆的大教堂,建筑艺术始终是人类最伟大的著作。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仅一切宗教象征,而且全部人类思想,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无不有其一页,无不有其丰碑。】但是随着印刷术的兴起,建筑艺术已经式微。 【在建筑艺术的时代,思想曾化为高山,牢牢地把握一个时代和一块地盘。现在,思想化为无数鸟雀,四处飞散,同时占领空中和地面的所有点。】建筑艺术的 "纪念碑" 功能,和主宰性,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文字,能够快速、便捷、便宜的印刷在纸面上的文字。知识获取终于由少数精英垄断,下沉到了平民阶层。作者虽然无限缅怀建筑艺术的光荣岁月,但依然热情歌颂印刷术的到来。 小说中写到:【这两种艺术究竟哪一种真正代表人类思想?究竟哪一种表述人类思想?不仅表现人类思想对文学和学术的癖好,而且表现人类思想开阔、深沉而又普遍的冲动呢?究竟哪一种既不间歇,又天衣无缝,始终附着前进中的人类这个千足怪物呢?是建筑艺术,还是印刷术呢?是印刷术。这一点我们不要弄错。】历史进程到这个阶段,包括这本小说的作者、读者在内的最广大多数,都是印刷术的获益者。巴黎圣母院可能会坍塌,但是《巴黎圣母院》的经典光辉永远流传。 这种迭代在今天看,也很有参照意义。仿佛是呼应代理主教关于 "这个要扼杀那个" 的言论,作者甚至对他之后的时代做了精妙的预言。【这座神奇的大厦还一直在兴建。印刷机这台巨型机器,不断抽汲社会的全部智慧汁液,又不断吐出新的建筑材料。全人类都登上了脚手架,每人的才智都是工匠。最卑微的人也能堵个洞,或者放上一块石头。】迭代仍在继续。如今印刷品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书以及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等等,还有日新月异的 AI 技术。离开了纸质印刷书籍,我们人类的思想,另寻他途,还会 "顺着传播更快,费用更少,更能广为流传的斜坡流淌"。更多的 "巴别塔" 搭建起来了,思想上的、观念上的、内容上的变化更是巨大的。🔶除了以上关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敲钟人和代理主教的这一组对照,正是对人性深渊的反复探测。敲钟人和代理主教,是圣母院的一对灵魂人物。代理主教是敲钟人的养父,给了这个 "怪物" 第二次生命。敲钟人对代理主教则是无限的崇拜和忠诚,堪比任何一只动物对它的主人,任何一个儿子对他的父亲。他们还有两个共同的热爱 —— 其一是圣母院:【那个时期,这座大教堂的命运实在奇特,同时得到两个人的热恋: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从两种不同层次出发,都同样极为笃诚地热爱圣母院。…… 卡希魔多是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具有野性,遇事凭借本能,他爱大教堂的美丽、高大,爱它宏伟整体所生发出来的和谐。克洛德则是个满腹经纶、想象力奔放的人,他爱大教堂的寓意、神话,爱它包藏的神理、门脸儿上各种雕刻隐藏的象征,如同羊皮书中第二次文字下面掩盖的最初文本,总之,爱它向人类智慧提出的永恒的谜。】尤其对于敲钟人来说,圣母院既是他的栖居之所,更是天地宇宙;而敲钟人让圣母院有了呼吸和活气。他们二者之间,互相依附,是 "自然天成的和谐",是 "近乎同质的结合"。其二是吉普赛姑娘:【他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神态严峻,眼睛只盯住一个目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整个巴黎在他的脚下,只见建筑物的尖塔林立,天边丘峦环抱,桥下的河流斗折蛇行,街道上人流滚滚,半空中烟云雾霭,而屋顶则鳞次栉比,环连波动,从四面八方进逼圣母院。然而,于全城中,主教代理只看地面的一点,即圣母院广场;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只看一个身影,即那个吉卜赛女郎。】"于天上看见无所有,于一切眼中看见深渊。" 从天地间,到圣母院,从圣母院再到人群中那一点妙曼的旋转的身影,有数道目光倾注在这之上。代理主教的目光是凝固的,又是跳动的火焰。而在大教堂的更高处,还有敲钟人的目光,是无限的陶醉而温柔。由此,我们看到了一组链条:代理主教,敲钟人,圣母院,吉普赛姑娘,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水晶花瓶布满裂纹,水银泄地。陶土瓶盛满清水,供养着玫瑰花。一张偌大的蛛网上,跳舞的可怜的生灵,小小的苍蝇颤抖着,吸引到一只可怕的蜘蛛,蜘蛛缓缓靠近,谁又能逃脱这大造尘网?所有的因缘际会都在此时汇聚。悲剧的熔岩在地下缓缓流动,然后逐渐加热,滚烫,沸腾燃烧,破出地表,到处奔流不止,尽毁了一切。🔶作者在小说序言中写到:【在石壁写下这个词("宿命")的人,几百年前就消逝了,历经几代人,这个词也从大教堂的墙壁上消逝了,就连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从地球上消逝。本书就是基于这个词而创作的。】【去岁之雪今何在?】就是如此巧合,以这本小说而更加闻名的巴黎圣母院,历经多次的天灾人祸,最近的一次是 2019 年 4 月 15 日,由于钟楼部分电路系统故障,维修中的大教堂起火。【这个巨大的躯体已经中空,只剩下骨架子,灵魂离开了,只能见到灵魂空出的地方,仅此而已。就好像一具骷髅头骨,还有眼睛窟窿,却没有目光了。】大火导致标志性尖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整座建筑严重损毁。不过在被毁灭中,总有新的生长。在大火五周年后,2024 年 12 月 8 日,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深刻石上的命运……

        很多人都知道《巴黎圣母院》这本书,都知道有个钟楼怪人,长得很丑,有还有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和道貌岸然的阴险的神父。 可是作者雨果到底是为什么写了这个故事呢。写 15 世纪的故事讽喻他所在的 19 世纪,还是怎样? 这本书的开始雨果说:作品一旦出版,它的形制不论是否雄伟,只要一经肯定,认识和宣布,就如同婴儿发出了他的第一声哭喊,不管男和女,它就是那个样子了,父母再也无能为力了。斯人已逝,因为最近读完这部小说感受很强烈,好像入戏了似的,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是关于雨果写这部小说的缘起,很多年前读并没有太注意这个细节,当时读的事另外的版本,还有那时只顾着读故事去了。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序言里提到,在巴黎圣母院两座钟楼之一的暗角墙壁上,有一个手刻的单词,深深地嵌入石头里,是大写的希腊语 “命运”,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着雨果,以至于让他不断追问,猜测那个痛苦的灵魂,他为什么要把这个罪恶或是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头上才肯离开人世。 于是凭借 “命运” 这个单词,雨果写下这部著作。 当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有时感觉故事情节令人不可思议,但如果以 “命运” 两字来回顾,就容易理解了。我们了解一下其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一是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当时他收养伽西莫多的时候,心里发的誓言却是为了自己亲弟弟,要把这个丑陋的孩子抚养成人,将来弟弟万一犯了什么罪,这就是为他做的善事来补偿。这个念头本身就是违背他所信仰的宗教。他有崇高的使命感,不婚不娶,却一眼爱上了爱斯梅拉达。作为神父的理智怎么也战胜不了人的情欲,想要爱崇尚美,得不到就毁灭。最后和弟弟都被一手养大的伽西莫多摔死了,想来命运多么的荒唐。二是美少女爱斯梅拉达,从小流浪街头,没有受到什么教育,根本认不清弗比斯丑陋虚伪的内心。当母女相认的时候,本来逃过了追捕,可是听到了弗比斯的声音,就暴露了自己,最终也送了命,也间接地导致了母亲的死亡。命运可真会捉弄人。三是爱斯梅拉达的母亲,石屋里十五年的苦修,其实她是经常见到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跳舞。可是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识。母女相认的时刻,夙愿了却,死神降临。真是造化弄人。最后敲钟人伽西莫多,书里交代,爱斯梅拉达被偷走了,她母亲看到的是个 4 岁的小怪物躺在那里。原来小时候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就有过交集,之后的命运也始终和她分不开。读完这本书,仿佛感受到伽西莫多在说:世人耻笑我,只有你给我清水喝。世人都在观看绞刑架下的你,我会把你抱走。世人嘲笑我丑,配不上你的美。我的心却和你一样的美。你被毁灭,我陪你。世人要把我们分开,我就粉身碎骨不叫人看见。生的时候命运待我如此苛刻,唯有死亡让我们永不分离。诚然,个人的命运始终脱离不了那个荒谬的时代。所以雨果先生凭借 “命运” 两字,以浪漫主义的笔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现实主义的深远主题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