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展现了汤先生的思想轨迹与学术贡献,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现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作者所写的散文与随笔,分为“在进退两难之间”、“我爱我家”、“北大,我的精神家园”、“所感、所思、所忆杂录”、“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文化随笔”、“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中国的‘老天爷’”等七个部分,其中追忆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与工作,并记录了平时的所思所感以及文化随笔等。最后两部分内容分别出自作者与人合著的《生死》、《天》两部随笔集。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前言
- 在进退两难之间
- 书香门第
- 功课平平常常
- 《国史大纲》与《哀江南赋》
- 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
- 北京大学先修班
- 寻求通往真理的路
-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 “引蛇出洞”的“阳谋”
- 迷惑的十年
- 我爱我家
- 读祖父雨三公文
- 我的父亲汤用彤
- 到云南与父亲团聚
- 西去延安幻想曲
- 父亲给我的三封信
- 从《东方之子》说起
- 记我的母亲
- 我们家的儒道互补
- 我的子孙成了美国人
- 东厂胡同大院中的大孩子和小孩子
- 我和邓可蕴
- 北大,我的精神家园
- 从沙滩到未名湖
- 我与北大
- 我为什么选择北大哲学系
- 北京大学有三个“宝”
- 谈谈硕博连读的好处
- 中国文化书院十年
- 现代社会中的书院
- 所感、所思、所忆杂录
- 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处
-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谈自我身心内外和谐之路径
- “会东西之学,成一家之言”——为司马迁的话加上一句
- 哲学要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超越旧我,开拓新我——写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
-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超越
- 国学教育和东西方文明
- 读书本该会意
- 我最喜爱的书
- 向青年推荐三本书
- 书中自有大智慧
- 可贵的是要有奉献精神
- “真人”废名
- 悼念周一良先生
- 冯友兰先生《新原人》的“四种境界说”
- 记胡适给我父亲的一封短信
- 需要有不同的声音
- 这个提法是不妥的
- “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
- 昔不至今
- 不要把“五四运动”与“打倒孔家店”等同起来
- 关于“学术自由”的一点感想
-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 自由的层次
- 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 文化随笔
- 理性看待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教育
- 小议“以德治国”
- 平等对话才能相互理解
- 知识分子与知识阶层
-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 高行健的《灵山》
- 建设“和谐社会”要有“文化自觉”
- 当代知识分子角色与性格
-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 我是从哪里来的?
- 小妹到哪里去了?
- 人是不是能像花草一样再生?
- 我为什么而活?
- 人真能逍遥吗?
- 我真能相信宗教吗?
- 理想与现实必定是矛盾的吗?
- 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
- 中国的“老天爷”
- 盘古开天辟地
- 女娲炼石补天
- 有意有义的“老天爷”
- 念天地之悠悠
- “天体”为何?
- 天人之际
- 天有三意
- “畏天命”与“知天命”
- 天人合一
- 几点启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