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杂志主题:詹姆斯·卡梅隆电影完全解读。

内容简介

本期主要内容《阿凡达:水之道》《有一种类型叫卡梅隆》《“卡神”的垫底烂片》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徒步抵达
  • 阿凡达:水之道
  • 有一种类型叫卡梅隆
  • “卡神”的垫底烂片
  • 出道即低谷
  • 1981井喷的前夕
  • 大胆的创新者
  • 动作片典范
  • 终结者八个精彩时刻
  • 从剧本到配乐
  • 改变在暗涌,但尚未爆发
  • 1984乐观向前
  • 史上最强续集
  • 卡梅隆的“太空征程”
  • “母亲”归来再战异形
  • 卡梅隆的一场漂亮“战争”
  • [异形2]是个手艺活
  • 1986欣欣向荣与危机四伏
  • 闪光的反派
  • 史上最佳续集之一
  • 血雨腥风与点点温情
  • 诞生过程
  • T-1000诞生记
  • 1991大片引领下的世界电影
  • 悲壮的爱情史诗
  • 比那艘船更永恒
  • 沉没之前的星光
  • 再造巨轮1912
  • AI卡梅隆会梦见CG大船吗
  • 终结的感觉
  • 上岸之后李奥纳多与温斯莱特
  • 1997变化的序幕
  • 技术革新的旷世之作
  • 现在和未来的潘多拉
  • [阿凡达]的经典瞬间
  • [阿凡达]的诞生
  • 创造阿凡达
  • 潘多拉星球动植物名录
  • 技术引领新潮流
  • 2009 3D时代来临
  • 80年代探案片遗珠
  • 风云雄霸天下
  • 手冢治虫与日本电视动画
  • 非典型印尼电影
  • 解读之前先了解
  • 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
  • 语言之外
  • 再看一遍《黄金时代篇》吧!
  • 詹姆斯·卡梅隆电影海报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卡梅隆的坚持是正确的。恰如 [泰坦尼克号]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空前的灾难包裹了伟大的爱情,两者碰撞之后,产生巨大的能量。[阿凡达] 的成功同样如此:在前所未见、令人震撼的世界里,人类也没有停止制造悲剧的步伐。所以,不是 [阿凡达] 的故事简单,而是我们从未走出这种悲剧循环,所以它将一直被讲述。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叙事方式,但故事将永远是那些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徒步抵达

      就技术与艺术的潜意识呈现而言,我喜欢的三位大家丹尼斯・维伦纽瓦、克里斯托弗・诺兰和詹姆斯・卡梅隆其实各有抵达。维伦纽瓦是艺术的信徒,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维伦纽瓦甘取一瓢饮。他的作品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孩子,比如 [沙丘],袒露着维伦纽瓦小心翼翼而又胆大包天的野心。只是他攫取现有艺术的光芒,再造一种艺术语言的壮举,因为其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识以及太过敬畏而拘谨的行动力,导致建筑、音乐、舞蹈、雕塑等被镜头过滤后,仍然保持了艺术本源的块状,并未破碎质变为电影的技术元素。[沙丘] 摄人心魄的力量,来自于多项艺术陈列的仪式感和艺术本体的轰鸣。维伦纽瓦这场类似于夸父逐日般的豪勇,并未生出普渡众生的感召力量,更多被视为一种言不及义的自我感动。用缓慢和巨大去制造庄严,用人物的沉默和周遭的声效去渲染情绪,[沙丘] 既创新又守旧,既残破又辉煌,既天高地阔又窄小逼仄。诺兰是概念先行,技术是他修补与完善概念的工具。如果说 [星际穿越] 仍然可以自证方圆,到了 [信条] 里,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在查缺补漏上的吃力。诺兰对惊世骇俗上瘾,乐此不疲地为最通俗的故事找到最不通俗的讲述方法。在享受观众跌宕在心理期待和视觉落差的眩晕时,他急需为每部电影开篇吹下的牛,找到一个自圆其说的技术手段。对于维伦纽瓦和诺兰,技术是艺术实现的手段,在卡梅隆这里,艺术是技术实验的释析物。我们也可以说卡梅隆并没有做好分析他者痛苦的理论准备,他拍摄电影只是按捺不住对某种物品或技术本能一样的冲动,别人的技术是为艺术服务,他是用艺术去校准技术。他不致力于如四季一般按部就班的原因和结果,在他这里,技术本身就是逻辑,就是叙事。当我们还可以在 [终结者] 里找到宏大叙事所热爱的世界未来与人类命运这类重词的时候,到了 [阿凡达],就只能看到连绵不绝的技术冲锋和视觉爆炸。无论是在太空基地还是在潘多拉星球上,任何将惯有的主题词汇链接在一起的企图都是失效的。我们不肯相信在这样气势磅礴又分毫毕现的影像里,竟然没有补缀着等量级的现实隐喻和历史反刍,更不肯相信詹姆斯・卡梅隆只是享用人类伟大的技术更迭所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就像拍摄 [泰坦尼克号] 时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一样,[阿凡达] 再次暗示了拍电影只是他极客思维与空想主义冒险中的一环。在观众不可抑止的失落、必须抓住点什么的不甘和否认与承认此起彼伏的的自我怀疑中,[阿凡达] 用人类最新的技术拍摄了一个最老套的故事。他没有鲜明的指涉,也不曾将个人的困境与群体无意识做任何联动,他只是 [阿凡达],不悬挂任何意义。它的准确是技术上一次次令人目瞪口呆的造次。在詹姆斯・卡梅隆这里,技术是他能够徒步抵达的最伟大的人文主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拓展影像的表达层次

        在所有艺术中,电影被认为是不需要有任何门槛,就可以被观众接受和理解。绘画、文学、音乐,甚至是电影的 “近邻” 戏剧,都不需要背负这种 “责任”。喜欢它们,往往被视为一种品味,而喜欢电影,只能算是一种娱乐。娱乐不需要事先做知识储备。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众意识中,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自信天生看得懂画面、听得懂故事。所谓电影,不过是对人类活动的视觉再现,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看不懂人类活动。显然,事实并非如此。电影的叙事随着它自成一门语言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它和现实的关系、对心理的反映,以及它的主题的深度等,都在拓展着影像的表达层次。要理解这种层次,显然需要一定的经验、知识和共情能力。现实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我们的观影经验和知识如何丰富,总会有些电影,我们不知所云,可能是影片自身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的问题 —— 没有找到理解影片的钥匙。不管怎样,在解读一部电影之前,我们对电影何以成为电影了解越深,越有利于我们理解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看电影

        看电影传媒有着20年电影媒体经验,拥有资深内容团队及策划执行团队,形成杂志、微博、微信、合作媒体平台等全媒体矩阵。创刊20年,累计发行700+。工业影响力及对消费群体的引导性排名中电影类位居第1位。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影杂志之一,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国内电影刊物。11大国际电影节官方合作媒体覆盖全国发达城市区域,集中都市高素质阅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