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品三国严肃正史,还原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的历史面目。

内容简介

本书沿着三国时期的历史脉络,讲述了魏、蜀、吴兴起、鼎立及衰亡的过程;浓墨重彩地分别针对孙权、刘备、诸葛亮和曹操进行评述,还原了他们被一系列文学作品掩盖的历史真面目。跟着易中天读三国、识人性,鉴古知今,何乐不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扉页
  • 第一章 袁绍揭幕
  • 大开杀戒
  • 揭幕人
  • 引狼入室
  • 从门阀到军阀
  • 曹操出手
  • 第二章 魏武挥鞭
  • 迎奉天子
  • 曹袁之别
  • 降张绣
  • 放刘备
  • 官渡之战
  • 第三章 孙刘联盟
  • 荆州告急
  • 诸葛亮出山
  • 鲁肃设谋
  • 孙权拍板
  • 赤壁之战
  • 第四章 三分天下
  • 称王不称帝
  • 刘备入蜀
  • 讨荆州
  • 走麦城
  • 夷陵之战
  • 第五章 武侯治蜀
  • 刘备托孤
  • 诸葛亮执政
  • 蜀汉之亡
  • 东吴之路
  • 殊途同归
  • 第六章 桃园惊梦
  • 千年一梦
  • 再说孙权
  • 再说刘备
  • 再说诸葛亮
  • 再说曹操
  • 后记 何时忘却三国
  • 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国之群星闪耀、异彩纷呈与各方兴衰、终统于晋,一言以蔽之:时势耳。至于忠义、心机、权术、谋略,不应提倡。其时代价值,乃审时度势,思虑决断,顺势而为,进取不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长河中的三国

      三国这段历史很短,本来不是太瞩目,比起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独尊儒术,三国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那么地重要。但是,三国演义闻名于世,情节精彩绝伦,心机、算计、权术、谋略八个字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许多故事和成语广为流传。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许多人物被夸张,许多故事被编造。但是,这能够反映中国人的治世梦。圣君,清官,侠客,对应刘备、诸葛亮、关羽,他们被极度美化。中华文明是个非商业文明,缺少契约精神,所以忠义是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纲常伦理、江湖义气更容易被接受。人们需要英雄人物去崇拜,需要楷模去学习,于是小说里就打造了刘备一代圣君的形象,把诸葛亮打造成清官,也塑造出完美的君臣关系,留下三顾茅庐、临终托孤、桃园结义这些故事,同时也把曹操作为反面典型来衬托正面人物形象。但我不太欣赏刘备,因为他是被纲常伦理、君臣之义捆绑的人设。虽然有仁义之处,但没有什么鲜明个性,而且获取政权都是打着一种 “政治正确” 的旗号在谋取私利,手段太精明。在小说里刘备的仁义之道被过度美化,历史上反而不是如此。但我还是欣赏诸葛亮的敬业和忠诚,治国有方,有智慧,一生节俭、清廉,千古流芳。我也欣赏真正有头脑,有实力,能扛得住风险的,巧妙化解危机的曹操。他庶族出身,白手起家,真正经历过风雨,不像士族出身的袁绍那样缺少进取心,刚愎自用,遇到问题避重就轻。袁绍之所以刚愎自用、心高气傲,就是因为他所出身的士族势力强大,士族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获得人脉、权力以及名利,所以袁绍目中无人。面对危机、恶战时,袁绍一类的士族没有曹操那么有生存能力。士族的强大也是三国的重要历史背景,影响着三国这段历史的走向。真正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恰恰是不被重视或不被看好的董卓、袁绍、孙权等等。如果没有董卓进京、袁绍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也不会形成。如果没有孙权抗衡中原,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会出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忘三国

        喜欢历史是因为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若无此,是否走上历史这条路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品三国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我初次接触到了深层次的历史,不再是那些简单的人物,而是人物背后的集团,阶级之争。一两个历史人物可能掀不起多大的历史波澜,但一个阶级,是注定能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