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作者多篇针对刑法学的学术文章,具备丰富的学术资源及实践案例,适合刑法学研究者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作者从事刑法学研究以来,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有关重要讲座中的学术文章,进行全面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如刑法总论问题,刑法各论问题,整点研究,实务研讨,疑难案例分析等内容,全面体现了作者在刑法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我国刑法学界提供了刑法学知识供给,引导读者进行刑法学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七、共同犯罪
  • 共同犯罪的法理分析
  • 一、共同犯罪概述
  • 二、正犯
  • 三、共犯
  • 走向共犯的教义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 一、共同犯罪立法的溯源
  • 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 三、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 四、共犯从属性说的接受
  • 五、共犯处罚论的引入
  • 六、单一正犯体系的兴起
  • 从对合共犯论到阶层共犯论
  • 一、三阶层的共犯论
  • 二、四要件的共犯论
  • 三、共犯理论的阶层构造
  • 论犯罪的对合关系
  • 一、彼此俱罪的对合关系
  • 二、非彼此俱罪的对合关系
  • 论共同犯罪的性质与构成
  • 论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
  • 论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
  •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及形式
  • 二、间接正犯的刑罚
  •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
  • 一、引言:从一个基层法院的案例开始
  • 二、间接正犯的概念
  • 三、间接正犯的性质
  • 四、间接正犯的形式
  • 五、间接正犯的认定
  • 六、结语:以一个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结束
  • 论身份在共同犯罪定罪量刑中的意义
  • 论身份与共犯
  • 一、身份的概念
  • 二、共犯的定罪与身份
  • 三、共犯的量刑与身份
  • 身份犯之共犯:以比较法为视角的考察
  • 论我国刑法中的片面共犯
  • 论我国刑法中的共同正犯
  • 论我国刑法中的连累犯
  • 论我国刑法中的实行过限
  • 一、共同实行犯与实行过限
  • 二、组织犯与实行过限
  • 三、教唆犯与实行过限
  • 四、帮助犯与实行过限
  • 共同犯罪人分类的比较研究
  • 从犯如何比照主犯处罚之我见
  • 论胁从犯
  • 论教唆犯的未遂
  • 设定性教唆:一种教唆类型的证成
  • 一、设定性教唆的特征
  • 二、设定性教唆与其他教唆类型的区分
  • 三、设定性教唆的处罚
  •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共同犯罪现象及其评释
  • 历史的误读与逻辑的误导——评关于共同犯罪的修订
  • 一、共犯观念:比较与建构
  • 二、共犯分类:该改而不改
  • 三、主犯处罚:不该改而改
  • 论共同犯罪立法与司法的完善
  • 共同正犯:承继性与重合性——高海明绑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罪名分析
  • 三、共犯关系:承继性
  • 四、共犯关系:重合性
  • 五、结语
  • 八、单位犯罪
  • 法人犯罪的法理分析
  • 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野的分析
  • 一、单位犯罪概述
  • 二、单位犯罪的定罪
  •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
  • 论法人共同犯罪
  • 九、竞合论
  • 罪数形态序说
  • 一、罪数标准
  • 二、罪数的判断
  • 三、罪数的分类
  •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
  • 法条竞合初探
  • 一、法条竞合的理论界定
  • 二、法条竞合的立法方式
  • 三、法条竞合的司法适用
  • 刑法竞合论
  • 一、对罪数论框架的考察
  • 二、法条竞合
  • 三、想象竞合
  • 四、实质竞合
  • 从罪数论到竞合论——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 法条竞合的学术演进——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 对两个司法解释的理论探究——兼论法条的从重选择
  • 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
  • 一、转化犯之界定
  • 二、包容犯之界定
  • 三、转化犯与包容犯之比较
  •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法条竞合及其评释
  • 论共同犯罪与一罪数罪
  • 一、共同实行犯与一罪数罪
  • 二、教唆犯与一罪数罪
  • 三、帮助犯与一罪数罪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