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给你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行动武器,让你想到又做到。

内容简介

人们总是很难持续行动,他们中断营养计划,不遵守药物治疗方案,无法坚持执行新年时订下的计划:放弃了减肥,拖延症照犯。但是,市场上的畅销书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它们总是告诉人们要培养习惯,可是习惯占生活和工作中行为的40%。但我们的行为中还包括另外的60%,那么我们该拿这部分怎么办呢?

本书将带来媲美《影响力》的行为改变科学,通过3种行为分类、7大武器,让你能够持续行动,实现持久改变,是一个无需意志力,就可达成目标、实现成功的极简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小传
  • 痴迷于探索人类行为
  • 从理解行为到做出改变
  • 受西奥迪尼称赞的持续行动法
  • 中文版序 善于坚持,更应学会如何改变
  • 前言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行动
  • 第一部分 影响行动的7种武器
  • 第1章 对抗为达成持久改变而做准备
  • 行动背后的科学
  • 实现行为上的持久改变,只需两个步骤
  • SCIENCE:7种行动武器
  • 第二部分 掌握7种行动武器的力量
  • 第2章 武器1:阶梯模型 整合步骤、目标与梦想
  • 找到第一把梯子,投入全部精力
  • 阶梯模型让你小步迈进,信心更强
  • 阶梯模型为何有效
  • 阶梯模型如何助力生活目标达成
  • 阶梯模型如何帮你实现商业目标
  • 第3章 武器2:社交磁力 社群的力量会影响个体的行为
  • 什么样的社群才具有吸引力
  • 成功社群具备的6大要素
  • 什么样的社群会对成员带来持久影响
  • 如何运用社交磁力加速商业成功
  • 第4章 武器3:要事为先 重要的事让人更有动力去做
  • “重要性”对行为的影响
  • 人生3件头等大事
  • 如何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 运用要事为先打动商业客户
  • 运用要事为先激发生活动力
  • 第5章 武器4:极度容易 越简单,越容易坚持到底
  • 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
  • 别让想做的事变得过于复杂
  • 让事情变得更容易做的方法
  • 运用极度容易助力商业项目脱颖而出
  • 第6章 武器5:行为在前 行为的改变影响着我们的大脑
  • 神经记忆,一套强大的心理技巧
  • 行为在前的4种类型
  • 如何运用行为在前掌控自己的生活
  • 如何运用行为在前让用户做出选择
  • 第7章 武器6:致命吸引 极度诱惑能让你停不下来、自发行动
  • 欲罢不能背后的科学原理
  • 哪些奖励是对行为影响最深的诱惑
  • 提升吸引力的5个妙招
  • 在生活中运用致命吸引的两种方式
  • 在商业中运用致命吸引强化品牌忠诚度
  • 第8章 武器7:反复铭刻 把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设为默认
  • 什么是大脑的可塑性
  • 大脑喜欢自动驾驶:让行为铭刻成习惯
  • 神奇的“认知疫苗”
  • 让反复铭刻赋能生活
  • 第三部分 整合7种武器,升级自我
  • 第9章 进攻:分心时代 如何发挥武器的更大效能
  • 要想持续行动,不能只用一种武器
  • 分清3种行为类型,是选择武器的前提
  • 让7种武器组合起来,发挥大于7的力量
  • 后记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 译者后记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影响力・行动篇》:从理论到实践的持久改变指南  作为湛庐 “影响力实践三部曲” 的收官之作,《影响力・行动篇》在罗伯特・西奥迪尼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聚焦 “如何将影响力转化为持续行动”,通过行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实用的行动方法论。本书不仅延续了原版《影响力》对社会心理学的深刻洞察,更从 “知” 到 “行” 跨出了关键一步,堪称行为改变领域的里程碑式作品。一、理论创新:行为分类与 7 种武器的科学框架作者肖恩・扬(Sean Young)将人类行为划分为三大类型:自动行为(如习惯性动作)、冲动行为(受情绪或环境触发)和常见行为(需主动规划的日常行为)。这一分类打破了传统 “习惯养成” 的单一视角,揭示了行为改变的复杂性。例如,减肥失败常因冲动行为(如暴饮暴食)与常见行为(如健身计划)的冲突。  针对这三种行为,书中提出了 7 种行动武器:  1. 阶梯模型: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通过 “小胜利” 积累信心;  2. 社交磁力:利用社群的正向压力与归属感推动行动;  3. 要事为先:聚焦核心目标,避免精力分散;  4. 极度容易:简化行动路径,减少决策疲劳;  5. 行为在前:通过行动反向塑造心理状态(如 “假装自信” 以增强自信);  6. 致命吸引:设计即时反馈与奖励机制;  7. 反复铭刻:通过重复将行为固化为默认模式。  这一框架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还被应用于商业场景。例如,“社交磁力” 解释了为何社群运营能有效提升用户黏性,而 “极度容易” 则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黄金法则。二、从实验室到现实:跨界实践与案例支撑肖恩・扬的跨界背景为本书注入了极强的实践基因。他曾为 NASA 设计宇航员训练程序,并为 Facebook、英特尔等企业优化用户行为模型。书中案例横跨健康管理(如坚持药物治疗)、商业营销(如保险销售策略)甚至音乐产业(如乐团管理),展现了行为科学的普适性。  例如,作者提到自己曾利用 “致命吸引” 原理,通过设计即时奖励机制,在 3 个月内成为保险销售冠军。这种 “实验性写作” 风格,使理论更具说服力,也呼应了原版《影响力》中以案例驱动的叙事传统。三、对原版理论的延续与突破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提出了六大原则(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等),但其重点在于 “如何影响他人”;而《行动篇》则转向 “如何自我驱动”,强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掌控。例如,“承诺与一致” 在原版中被用于解释传销组织的洗脑机制,而本书的 “反复铭刻” 则将其转化为正向习惯的培养工具。  此外,本书还回应了原版未深入探讨的问题:习惯仅占行为的 40%,剩下的 60% 如何改变?通过整合神经科学、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肖恩・扬给出了答案:行为改变需 “组合出拳”,而非依赖单一策略。四、现实意义与局限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行动篇》的 “分心应对指南” 极具现实价值。例如,“要事为先” 帮助读者抵御信息过载,而 “行为在前” 则为拖延症提供了 “先行动,再调整心态” 的解决方案。  然而,本书对文化差异的讨论较少。例如,“社交磁力”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效果可能更强,但书中未对此展开分析。此外,部分案例偏向西方语境,本土化应用需读者自行探索。五、结语:谁该读这本书?《影响力・行动篇》适合两类人群:  - 个人成长追求者:希望摆脱 “三分钟热度”,实现持久改变;  - 商业实践者:需设计用户行为路径的产品经理、营销人员。  作为《影响力》的实践篇,本书并非简单的 “成功学鸡汤”,而是一本融合科学严谨性与操作指南的工具书。若原版教会我们 “看透套路”,本书则赋予我们 “重塑自我” 的密钥。  延伸思考:在信息战与算法操控泛滥的当下(如美国 “影响力行动” 利用社交工程散布虚假信息),本书倡导的 “行为自主性” 更显珍贵 —— 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指南,更是一份抵御外界操控的宣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管怎样,先动起来

      我们总说自己要破局,要打破人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现状不满,但是又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让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甚至会形成所谓的明明自己不舒服却又干脆躺平的 “舒适圈” 怪状。因为后者往往更可怕,会让所有原本没有那么理所当然的事变成 “常见行为”,从而限制自己下一步动作。最近自己在开展自己的 X 项目,当时还没有看完此书,现在结合此书做个阶段小结。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使自己保持着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状态。虽然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却始终无法跳出这个局 —— 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啥事儿能干成?现在被迫动起来发现很多事其实没有想的那么困难。1. 阶梯模型 —— 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五年后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了这个状态我这一年准备怎么做?具体到月份呢?到每一周呢?2. 社交磁力 —— 建立社群(缴费制),所有交过钱的都相当于交了投名状,那么这就不是个松散的组织,更容易固定后续的动作。3. 要事优先 —— 我们太容易聚焦于紧急的事,天天都在救火解决问题。事实上我自己的 X 项目就是重要但也许没那么紧急的事。4. 极度容易 —— 这个倒没有设置很高的优先级,显然这个项目是自己熟悉的,但它有门槛,或者需要自己提升。5. 行为在前 —— 已经定了规矩和时间,做就好了 6. 致命吸引 —— 这个是现在最大的 BUG,我还没有设计奖励机制,后面需要补充。7. 反复铭刻 —— 刚开始,我的 FLAG 是只要自己没有转行就要继续下去。但心里其实清楚这东西不能靠喊口号,要让它无感。什么时候没有心理生理上的负担了,什么时候就成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