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想国译丛。《华盛顿邮报》推荐、徐贲导读。带你真正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更好地认识内心。

内容简介

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奥斯维辛:
  • 导读 集中营:一个牲人和兽人的世界
  • 序言
  • 第一章 意想不到的开端
  • 第二章 服从命令与自主行动
  • 第三章 死亡工厂
  • 第四章 腐败
  • 第五章 疯狂的杀戮
  • 第六章 解放与报复
  • 致谢
  • 图片出处说明
  • 理想国译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能使人善良?

    人的知识化有多可靠,我们究竟能否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未必。我们或许太迷恋切崇拜知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有两重:一是将知识视为工具,用工具谋求生存与发展,这是可能的。二是将知识视为塑造健全人格的指引,追求知识即是追求知识的本来目的,不是手段。这是最纯净的目的,但未必能把人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在阅读中再一次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作用。理想国译丛的《奥斯维辛》,较全面的讲清了这间人间炼狱的由来始末。与教育相比,与知识相比,与道德教化相比,环境看上去更能决定人的性格与行动。人说欧洲经过种种文化启蒙,各种思想革命的洗礼,人的现代化程度可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但是我们看德国纳粹与普通民众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展现出了种种极端的【非人】举动。他们不把自己当人;发展出了最原始的兽欲,暴力凌辱犹太人,手法上如同对待最弱小的动物。他们不把犹太人当人;用系列【非人】的态度对待之。阅读《奥斯维辛》,几乎会对种种文化启蒙、教育手法、道德教化对人的作用萌生出至极的悲观。这些平常深受现代化侵染的【人】,怎么会在战争状态下迅速沦为【非人】?视人为人何其难得。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经磨难,迎来胜利的曙光,却要忍受各种的羞辱,他们的心该多痛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特定制度和文化下集体的恶

        1. 灭犹的决定并不是希特勒一个人做出的,这是特定制度和文化下集体的恶,集权制度下,下级经常超出上级的指示给再下一级更严苛的要求,导致执行过程中最高级的命令严重走形。2. 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不会因为学历、技术而固定,环境可以改变所有人,人的处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