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人到哲理,从热爱到理想,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电影行业的过往、流变与哲思都在这里。

内容简介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黑泽明的接棒人大林宣彦讲述其一生的电影哲思。这个在荧幕上为自己人生画上句号的老一代电影人,在癌症晚期拄着拐杖上台给大家讲课,告诉大家电影行业那些过去的事,自述其毕生对电影的领悟。

“电影诞生之前,是存在着莫大的苦痛的。身为一个电影人,我今天讲授的课不是教大家如何拍出“大结局”的最后一节课,而是教大家如何将美好结局不断传递、延伸下去的一节课……看电影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欣赏行为,而是成了一种人生体验。一次崭新的体验能够让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电影,即是哲理
  • 我现在还能做电影的理由
  • 我一直都有“最后一次”的觉悟
  • 淀川长治的教诲和临终
  • 手冢治虫留下的哲理
  • 为了未来,我必须活下去
  • 第一章 包含在“那个时代”电影里的信息
  • 看老电影的意义
  • 《七武士》和将来应当去拍的电影
  • 《夏威夷·马来海海战》的特摄场景
  • 小津安二郎制作“豆腐店电影”的理由
  • 《秋刀鱼之味》和《彼岸花》里的信息
  • 法国新浪潮和战争
  • 第二章 “和平孤儿”心中的战争,“现在的小孩”心中的战争
  • 战后陷入迷途的和平孤儿
  • “物质与金钱带来的复兴”和“清贫”
  • 《空中之花——长冈花火物语》和人们的灵魂
  • 不合常理的美好
  • 战争与和平,知性与心性
  • 通过忘却战争来拥抱战争的日本人
  • 活在“战前”的当代年轻人
  • 《鬼怪屋》也是战争电影
  • 电影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 第三章 永不言弃和美好结局
  • 表达是一种反应,而不是行动
  • 表达者不能成为“可爱的吉祥物”!
  • “永不言弃”
  • “9·11”带给美国电影的变化
  • 新“永不言弃”
  • 美好结局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 祈祷中诞生的哲理
  • 《正午》,还是《赤胆屠龙》?
  • 现在拍摄《花筐》的理由
  • 第四章 坦率地活成自己
  • 小孩子看到的“大人的真面目”
  • 看来日本是输了……
  • 我没死成,真
  • 立川谈志说:“我才不想因为癌症就死掉呢!”
  •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和平到来的证据
  • 后继有人是很重要的
  • 我从来就没拍过“卖座的电影”
  • 第五章 直到不再需要电影的时代
  • 是成为“烟火”,还是成为“炸弹”?
  • 现在,有“战争的苗头”
  • 《听,海神的声音》和《缅甸的竖琴》
  • 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不该拍什么样的电影?
  • 类型和技术之前,首先要有哲理
  • “接力”传递下去的和平
  • 终章 最后的话
  • “癌症”教会我的
  • “电影格尔尼卡”
  • 我要活到130岁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电影的哲理

    电影需要电影人带着自己对世界的解读理解,怀揣着美好,通过故事通过影视与声乐去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思考和生活热情,让生活与世界变得和平美好。电影不是娱乐,只是无聊的逗笑;电影不是炫技,只是空洞的特技的叠加;电影不只是一桢桢好看的画面,她应该是抚慰人心,给人于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给每个人的电影必修课

      凭借《转校生》《穿越时空的少女》《寂寞鬼》扬名影坛的大林宣彦来说,这或许是送给年轻人的最后一课。2016 年,他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那时候医生说他只能活 3 个月,或许是最初的电影梦还未完成,冥冥中有股力量在支撑着他,2018 年他还是颤颤巍巍地做了这次演讲。大林宣彦既是前卫电影人,也是广告奇才,被评价是游离于现实与幻想的 “影像魔术师”,可以称得上是站在日本电影领域前端的开拓者。他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黑泽明的接棒人。在《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一书中,展现了这位老一代电影人对电影的痴迷和思考。他在这本书中历陈日本电影的哲理与知名导演的故事,同时对年轻一代电影人寄予了厚望:要将 “美好的结局” 不断传递、延伸下去。他说:“做电影和看电影都是一种理念的选择,也是你所秉持的生活…… 电影人并不是只有拍电影的时候才能昭示我们的哲理,要在不拍电影的时候,也贯彻我们的哲理。这才是我们导演行业的深奥之处。” 他觉得 “艺术表达者们一定不能当可爱的吉祥物,反而要当粗犷有力的那种。而欣赏者们也是如此”。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人的智慧

        讲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年纪来分为早期,晚期作品,作者的阅历对于艺术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早年、晚年各有风貌,尤其是晚期的作品,寥寥几笔的虾艺术价值远高于早期的挤挤挨挨的满纸的虾。读这本《最后的讲义・大林宣彦:电影即哲学》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被岁月洗礼之后的人性的味道,有一种苍凉的善意,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似乎还夹杂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期许,然而,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已经仙去,无法再实现他的活到 130 岁的目标。日本在战后诞生了很多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比如黑泽明,据说张艺谋都是他的粉丝,我无意中在 B 站看到黑泽明电影《梦》的片段,雨后彩虹下的狐狸嫁女那个场面,让我呆住了,是一种非常不真实的美,在梦幻中带着哀怨。似乎在繁复的华丽中有一种禁锢。而这个禁锢是什么,对于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似乎感受不是那么强烈,而对于一个岛国,在战争失败后被美国控制同时又给予经济机遇的日本,这种禁锢的感受一定相当强烈,可能一方面是一种恐惧,另一方面确是一种安全。而这本书中透出的味道就是一种在矛盾中挣扎的豁达,有一个暮年老人的智慧和沉淀,尤其是借助电影这个工具来展示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和平的呼吁。对于和平,就是禁锢吧,即是对战争的恐惧,也是对被砍断了灵魂的哀怨。而这种哀怨不能大声疾呼,只能变成思考和哲理,变成一个老年人对于回忆的思考。这本书的标题开宗明义的表明了作者,一个导演对于电影的态度,是哲学,是有灵魂的。而不是娱乐和赚钱的工具。但是似乎在当下被资本裹挟下的文艺圈,似乎哲学已登不上大堂,都得为票房让路。媒体声嘶力竭地宣传的都是大片,xx 亿票房,明星 xx 达成百亿票房。而哲学这种飘渺而无法量化的东西在物质和金钱面前溃不成军。所以读这本书,听一位老人的叨叨,有一种人性的共情,但是似乎觉得落伍。我们每个人终究会老去,也许年纪增长了,不见得增长智慧,读有智慧老人的书,感受历史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还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