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3千字
字数
200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
内容简介
现象学要求人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观:在尽量不带任何之见的情况下,认真仔细、一线不苟地去描述“看到”、你经历到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结构,它们的存在方式,它们的形成过程,它们现实进程,等等。
本扎记所涉及的哲学家不一定全同现象学直接有关,但是根据作者的体会,他们对了解现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现象学的特征均有帮助,所以都堆砌在里面,供读者自己拣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历史综述
- 第一编 黑格尔时代的反思辨思潮
- 第一章 德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威廉·洪堡
- 第一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 第二节 人文主义教育哲学
- 第三节 哲学的人类学化
- 第四节 历史哲学
- 第五节 语言哲学
- 一、西方语言哲学史简述
- 二、洪堡关于语言的哲学思考
- 第二章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方法论
- 第一节 理性神学
- 第二节 语言解释学
- 第三节 理解的艺术
- 第四节 狄尔泰对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总结
- 第三章 被遗忘的现象学先驱:弗雷斯
-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先驱
- 第二节 德意志民主运动的牺牲者
- 第三节 精神病学与哲学结合的先驱
- 第四节 对康德哲学的改造
- 第五节 弗雷斯并非心理主义者
- 第六节 思维过程与思想对象的区分
- 第四章 贝内克和布尔察诺
- 第一节 贝内克:哲学心理主义
- 第二节 分析哲学的先驱布尔察诺:表象自身、句子自身
- 一、数学研究与天主教改革思想的关系
- 二、知识论
- 三、表象自身和句子自身
- 第二编 黑格尔之后到普法战争之前(1831—1870)的德国哲学
- 第五章 特楞德伦堡
- 第一节 用具体研究取代哲学体系
- 第二节 用直接性取代玄想思辨
- 第三节 特楞德伦堡与费舍关于康德哲学的争论
- 第六章 科学唯物论
- 第一节 福格特
- 第二节 摩莱萧特
- 第三节 路德维希·毕希纳
- 第四节 施蒂纳的唯物主义
- 第七章 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
- 第一节 戏剧性的生平
- 第二节 作为表象的世界
- 一、表象的主观性
- 二、关于物质根据或因果性的分析
- 三、感觉(Empfindung)和感知(Wahrnehmung)
- 四、对认识根据(理由)的分析
- 第三节 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 第四节 静观美学
- 一、审美是对生命意志暂时的超越
- 二、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分析
- 第五节 厌世主义伦理学
- 一、伦理学并非道德说教
- 二、死亡问题
- 三、人生世界:苦海无边
- 四、摆脱痛苦之路
- 第六节 叔本华哲学的局限性
- 第八章 基尔凯郭尔(齐克果)
- 第一节 生平
- 第二节 《非此即彼》
- 第三节 信仰与道德
- 第四节 生活的重复性
- 第五节 畏惧
- 第六节 必然与人生
- 第七节 主体性:生成中的生存、激情、感性
- 第八节 “为人”就是“走向死亡之病”
- 第九章 现象学先驱:洛采
- 第三编 普法战争之后的德国哲学
- 第十章 新康德主义的诞生
- 第一节 背景
- 第二节 赫尔姆霍尔茨
- 第三节 爱德华·冯·哈特曼
- 第四节 鲁尔道夫·奥伊肯和朗格
- 一、鲁尔道夫·奥伊肯
- 二、朗格
- 第十一章 “新康德主义”的鼎盛时期
- 第一节 赫尔曼·柯亨
- 第二节 保罗·那托普
- 第三节 文德尔班
- 第四节 李凯尔特
- 第五节 腊斯克
- 第十二章 与新康德主义同期的科学主义
- 第一节 奥斯特瓦尔德和海克尔
- 第二节 德国实证主义者腊斯
- 第三节 阿芬那留斯
- 第四节 马赫
- 第五节 德国的实用主义:法伊英格尔
- 第六节 科学主义实在论
- 一、屈尔佩
- 二、黎耳
- 第七节 欧根·杜林
- 第十三章 唯科学主义的反对者
- 第一节 布伦塔诺
- 第二节 布伦塔诺的学生们
- 第三节 齐美尔的社会哲学
- 附记1: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社会学
- 附记2:特洛尔奇的宗教学研究
- 第十四章 历史——生命哲学家狄尔泰
-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 第二节 历史理性批判
-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客观性
- 第四节 心理描述
- 第五节 解释理论
- 第六节 生活
- 第七节 自然科学观
- 第八节 胡塞尔影响下的最后工作
- 第九节 海德格尔眼中的狄尔泰
- 第十五章 “重估一切价值”的哲学家尼采
- 第一节 尼采诸形象钩稽
- 一、作为语文学家的尼采
- 二、作为个人主义哲学家的尼采
- 三、作为疯子的尼采
- 四、作为文化批判主义者的尼采
- 五、作为乐观主义人生哲学家的尼采
- 六、作为传记对象的尼采
- 七、作为权力意志论者的尼采
- 八、战后的尼采
- 九、作为存在主义思想家的尼采
- 十、作为欧洲最后一位玄学家的尼采
- 第二节 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展开
- 一、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
- 二、柏拉图主义:一个错误的历史
- 三、基本问题的展开: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 四、尼采哲学的分期
- 第三节 尼采早期的哲学:真理与谎言
- 一、希腊悲剧与苏格拉底
- 二、真理与谎言的起源
- 三、苏格拉底与悲剧哲学
- 四、从谎言到真理
- 第四节 超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
- 一、查拉图斯特拉的言辞和行动
- 二、超人
- 三、权力意志
- 四、永恒轮回
- 第五节 尼采的未来哲学
- 一、《超善恶》的意图
- 二、求真意志与民众偏见
- 三、隐微与显白
- 四、未来哲学与未来宗教
- 五、未来哲学的政治使命
- 第六节 尼采的影响
- 附录一 现象学运动的发展
- 第一节 现象学的起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 第二节 法国现象学
- 第三节 美国现象学
- 第四节 胡塞尔档案馆和德国现象学的复兴
- 第五节 现象学在中国
- 附录二 现象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
- 第一节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和继承
- 第二节 萨特哲学中的现象学
- 第三节 当代分析哲学对现象学的研究
- 第四节 现象学与人工智能研究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