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5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于20世纪法国现象学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早期现象学理论的哲学史研究。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经典哲学理论把人作为思想和行动的主体,赋予主体以奠定人类理性生活的重要地位。人们由此错误地把主体性等同为人类反思的自我确定性和自足性。从18世纪起,思想界对绝对自足主体理论展开持续的批评,把它视为扭曲外部实在、造成世界碎片化以及技术化操控自然的思想根源。
本书以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象学家之一莫里斯·梅洛-庞蒂为主要对话者,澄清主体性所依赖的具身性构成条件及其非自足特征。梅洛-庞蒂认为,构成现代世界理性生活基础的主体性概念同时包含自由和被动双重向度。世界以及事物的实在性只有在与人的原初知觉意识关联中才得以自我显现;主体性生命则在丰富和完善世界意义的经验进程中不断自我展开和自我超越。
同近代笛卡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理论传统相对立,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所要建立的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不断生成的具身化主体性理论。正是在生成主体性的意义上,梅洛-庞蒂要为现代生命的主体性根源重新做出辩护。生成主体性准确揭示了现代人在世界之中始终面临解体危险的柔弱特征。现代人的主体性生命不是在人类理智中把神性内在化,而是在各种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偶然遭遇中自我追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 序
- “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序言
- 导 言
- 第一章 意识的先验自然主义
- 第一节 反实在论的完型概念
- 第二节 从完型到结构
- 第三节 行为结构的分层和结构化
- 第四节 人类符号型结构的整合功能
- 第五节 作为符号化结构的知觉意识
- 第二章 隐匿的唯心论
- 第一节 实在论之超越与理智论之内在
- 第二节 内在中的超越
- 第三节 知觉经验的为真性
- 第四节 现象性之主体性限定
- 第五节 沉默主体的双重生命
- 第三章 脆弱的主体性
- 第一节 向本原时间的现象学还原
- 第二节 主体性生命的“当下场”
- 第三节 先验主体性自我意识之终极性
- 第四节 主体性生命的自我触动
- 第五节 脆弱的生成主体性
- 第四章 世界中的具身化主体
- 第一节 生成性主体的具身化
- 第二节 知觉经验的体验性
- 第三节 空间知觉的意向性
- 第四节 神秘的本原世界
- 结论 无可回退的主体性?
- 文献索引
- 后 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