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从不同侧面欣赏到中国现代作家的流光溢彩。

内容简介

商金林教授秉承乾嘉治学理念,执着于“窄而深”的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声望的学者。

作者聚焦于鲁迅、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治学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读著作版本、书信日记、报纸杂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亲历所得,从历史的纵深处揣摩和欣赏这批重要作家的境界、业绩、风范、情谊。

与此同时,作者又从追寻作家作品的完整和思想的真实的高度出发,对他所发现的胡风、宋云彬等一批作家的史料进行阐释和论述,尊重事实,遵循逻辑,体现了严谨扎实的治学风范。

全书分“认识在北大中文系执教过的老师们”“理解与考辨”“史料与阐释”三辑,所汇集的论文既有新颖厚重的学术性品位,又生动流畅,可读性强,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之后,曾引起学界广泛注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商金林学术研究的“现代中国人文史”视野
  • 第一辑 认识在北大中文系执教过的老师们
  • 一代师表 万流仰镜
  • 一、从小就接触社会 注重读社会这部活书
  • 二、爱友如命 有很多相伴一生的朋友
  • 三、爱家恋家 家庭的和美温馨令朋友们羡慕不置
  • 四、总觉得自己所得太多 总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到最好 做到极致
  • 潜德幽光 风范长存
  • 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二、“要为全国制造信仰学术的风气”
  • 三、用拼搏的灯火照亮屈辱和苦难的暗隅
  •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 一、逊志时敏 自强不息
  • 二、“熟谙美之秘密”的“艺术家”
  • 三、“我并不怀疑我自己的造诣很属殊特”
  • 四、定能为人类作出“最伟大的贡献”
  • 为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 一、鲁迅与北大的渊源
  • 二、如何看待礼赞“狂人”与抨击“固有文明”
  • 三、如何看待批判“权势者们的圣人”与“推开了古人”
  • 四、如何看待“舍掉古文而生存”与提倡“多读看外国书”
  • 五、如何看待“尊异端”与“非正统”
  • 第二辑 理解与考辨
  • 太学举幡辉青史 后此神州日日新
  • 一、“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命名
  • 二、“五四运动”的种种划定与阐释
  • 三、1920年代对“‘五四’精神”的阐释
  • 四、1930年代对“‘五四’精神”的阐释
  • 五、1940年代对“‘五四’精神”的阐释
  • 六、《“五四”卅周年纪念专辑》和北大《五四纪念特刊》
  • 从音乐美术中领会人类的思想情感智慧光辉
  • 一、纤夫、船工、打油工“神圣”的“歌声”
  • 二、“杂糅神性和魔性”的山歌
  • 三、“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 日本《中国文学》月报中的“周氏兄弟”
  • 一、关于鲁迅
  • 二、关于周作人
  • 朱光潜《诗论》的五个版本及其写作的背景和历程
  • 一、第一个版本的《诗论》讲义(1934年)
  • 二、第二个版本的《诗论》讲义(1936年)
  • 三、第三个版本《诗论》“抗战版”(1943年)
  • 四、第四个版本《诗论》“增订版”(1948年)
  • 五、第五个版本《诗论》“三联版”(1984年)
  • 林茂鸟自归 水深鱼知聚
  • 一、“姑苏五老”中的叶圣陶和俞平伯
  • 二、书简往回如打乒乓球
  • 三、切磋诗文,那是两人谈得最尽兴的事
  • 四、广博深入 无所不臻
  •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 第三辑 史料与阐释
  • 《胡风全集》中的空缺及修改
  • 《摘星录》考释的若干商榷
  • 名作自有尊严
  • 一 对《荷塘月色》最“犀利的艺术见解”
  • 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
  • 三 “我的女人永远是那么一个”
  • 四 “女性美”不等同于“爱欲景观”
  • 五 原来的荷塘“不过是一湾死水”
  • 胡适与刘半农往来书信的梳理和解读
  • 一、白话诗“讨论”成风气
  • 二、为“尽职起见”赴欧留学
  • 三、“中国旧戏”和“唱双簧”引发的分歧
  • 四、胡适“重情”与刘半农的“执着”
  • 《宋云彬日记》的心态辨析
  • 一、作为“私密文件”的《宋云彬日记》
  • 二、“避席畏闻谈学习,出门怕见扭秧歌”
  • 三、“深恐有人先我得鹿”
  • 四、“方配为正史作注脚”的“真性情”
  • 五、“我的官做得太小了”
  • 六、抓住“机会”悄然“南归”
  • 七、“风光”之后的寥落
  • 八、“夜思师友泪滂沱”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