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幼波老师讲《大学》:学人生伟业之法宝。

内容简介

《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讲记》是史幼波老师对《大学》的精细阐释,由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大学》历来被称为“大人君子”之学,其提出的三纲、七证、八目,是历代儒门圣贤内修外用的无上法宝。现代人学修《大学》的目的和意义,首先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个精神的皈依处。我们精神的皈依处在哪里?就在《大学》开篇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精神,皈依到生而为人的天赋德性之中。“明德”,就是天赋于人的光明德性,这是我们学习一切圣贤学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外示为“亲民”,以“至善”为目标,从而开出修身丶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生伟业。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祖灯慧焰继往开来
  • 第一讲 国学与现代人的需要
  • “要命”的学问
  • 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 哪儿来的“邪火”
  •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 读好《大学》,享受人生
  • 长盛不衰“三家店”
  • 四部
  • 粮食店、药店、杂货店
  • 慢泡细品学国学
  • 第二讲 《大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 大学,是大人的学问
  • 古人的小学课程
  • 成人之后,还要成大人
  • 何为大人境界
  • 人人皆成大人,个个吉无不利
  • 《大学》纵览
  • 《大学》经文
  • 《大学》里头有什么道
  • 传统中的“道”和“器”
  • 大学之道乃是大道
  • “大学之道”的总纲
  • 修己治人与自度度人
  • “知止”是两个招式
  • “入定”才有力量
  • “静”是成功者的气质
  • “安”是一种境界
  • 功夫到家,能虑能得
  • 循序渐进,就能得道
  • “八目”是因果的推演
  • 修身是根本
  • 第三讲 从“明明德”中认识我们的精神
  • 中国上古史的基本线索
  • 《尚书》的变迁
  • 古代帝王的“明明德”
  • “自明”与“自性三宝”
  • 精神中的“体相用”
  • 认识精神的本体:“我”是谁
  • 时间和空间都在心上起作用
  • 传统中的精神现象学
  • 精神之妙“用”
  • 让混沌之心光明起来
  • 王阳明先生的“四句教”
  • 第四讲 从日日新到止于至善
  • 自强不息日日新
  • 行行出状元,人人可自新
  • 止于至善,停留在最好的地方
  • 从社会关系中确定最佳位置
  • 领导与下属
  • 父慈子孝,人性之基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至善境界的人格魅力
  • 第五讲 从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
  • 孔夫子的司法观
  • 本末倒置,乱象丛生
  • 知其所止知根本
  • 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 王阳明怎样格物
  • 格物,致良知
  • 人为啥要骗自己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好德如好色
  • 慎独才是真功夫
  • 头顶三尺有神明
  • 第六讲 正心修身与情绪管理学
  • 回顾,从格物到诚意
  • 正心修身,由内而外的修炼
  • 盲龟浮木,人身难得
  • “身见”是个大麻烦
  • 正心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致中和,正心的根本方法
  • 心常在焉,做个有心人
  • 末后一着的功夫
  • 不被情绪牵着鼻子
  • 第七讲 古代齐家之道的窍门
  • 知行合一,内明外用
  • 凤姐管家与张公百忍
  • 修身的五大障碍
  • 不要被情绪偏见所蒙蔽
  • 国之不祥者有三
  • 盲目崇拜带来的灾难
  • 同情心不可泛滥
  • 人不可无傲骨
  • 历史上两个骄傲的人
  •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人心自古就没有变过
  • 第八讲 古代宗法制度的伦理基础
  • 心性修养,八字总纲
  • 从齐家到治国
  • 不孝不足以为人
  •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 用慈爱维系社会大家庭
  •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 君王是古人最大的榜样
  • 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家国同构的传统宗法制度
  • 第九讲 大人君子的最高目标(上)
  • 从治国到平天下
  • 天下九州的治理原则
  • 人间正道,推己及人
  • 独乐乐与众乐乐
  • 殷鉴不远,得民心者得天下
  • 国家要以德为本,以财为末
  • 舍本逐末,后果很严重
  • 因果报应,分毫不爽
  • 天命无常,道善则得之
  • 人之贤者,国之瑰宝
  • 秦穆公的用人之道
  • 弱肉强食之误
  • 亲贤者,远小人
  • 第十讲 大人君子的最高目标(下)
  • 横财可不好消受
  • 两种截然相反的财富观
  • 利者,义之和也
  • 孟献子的财富理念
  • 盛衰兴废的历史教训
  • 天下国家,以义为利
  • 补充关于《大学》之“七证”
  • 修定的具体方法
  • 真得定方可明明德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