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爱尔兰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经典短篇集,再现“爱尔兰的契诃夫”鬼斧神工。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威廉·特雷弗12个短篇,探索了爱尔兰城市与乡间的普通人被掩盖在有节制的日常下的情感极限,表现在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因此这12个故事似有一个延续的主题贯穿始末——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囚徒。

无论是贪恋遗产而被金主愚弄,却对枷锁心存感激的背运夫妇,还是背负着隔世之过、拒绝被金钱感化的不羁浪子;无论是被幻象囚禁了一生、在懵懂中悄悄埋葬初恋的女画师,还是利用人世晴暖,以恩主自居的寄生虫父亲,在作者为书中人物的每一处伤痛追根溯源的过程中,读者们会发现,世间每一座冰山下都是一团火焰,每一个温柔的眼神中都能射出一发子弹。

所收《德利马赫伦疑案》一篇曾被BBC改编为电视剧,再现了人们如何逼近又逃避真相,埋葬又创造真相的一场凶案罗生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三位一体
  • 德利马赫伦疑案
  • 隔世之过
  • 第三者
  • 爱上阿里亚德涅
  • 特雷莫尔的蜜月
  • 版画师
  • 与奥利弗的一杯咖啡
  • 丈夫的归来
  • 校长的孩子
  • 八月的星期六
  • 凯瑟琳的地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生活的囚徒》中译本的封面,画中央挂钩上的黄色雨衣,挂在黑色外套上的望远镜,从敞开的大门望出去的石径斜坡,高处一根已被吹斜的桅杆;画面左侧,从怀斯室内画必有的窗户望出去,海水在躁动,天空在变幻,仔细看去,只有窗棂上的两只海星小摆件兀自无言而调皮地窥视、见证着大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哀乐。在《生活的囚徒》首篇,也是令人印象至深的《三位一体》中,看似背运的年轻夫妇,被暗地调包的旅行,被雇佣的亲情,愤怒的错愕,回避的屈服,轻蔑的嗤笑,残忍的玩弄…… 书页背后一只看不见的手扼住了人物的咽喉。这对男女的余生也许一直就要假装沐浴在威尼斯煦暖的阳光里,尽管内心已是瑞士的凛冬。贪婪即失去,作家在如实描绘一个荒诞的调包记时,给予读者一阵阵毛骨悚然的回味。这本初版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书由十二个小故事组成,在细读十二个故事之后,一个延续的主题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生活的困境。故事的主角多是如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每个生命都在取舍间进退维谷。《特雷莫尔的蜜月》揭露了一对新婚夫妇心照不宣的 “共谋” 关系,《丈夫的归来》讲述了一个身在几十英里外却永远无法归来的丈夫,《凯瑟琳的地》记录了一桩生存与年华的交易……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囚徒。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故事写作的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的时代已经日新月异,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人生似乎有了无限可能,但我们营造的困境似乎也更加复杂难解。困兽犹斗,或许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特雷弗笔下的静水流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间的悲喜每天都在上演

      读《三位一体》感悟生活的微妙平衡与焦虑排解生活的剧场上演着我们的角色,也上演着我们自己。阅读爱尔兰作家特雷弗的短篇小说《三位一体》,治愈了我的焦虑。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却因机缘巧合读到了这篇小说。尽管我们的文化背景和所处境况差异巨大,但我依然感受到人类的悲喜总有交集之处。《三位一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中年夫妇,自结婚后便一直创业、打工,却始终一事无成。后来,他们来到一家老人开的店里打工。这家店一楼是商铺,二楼是住所,他们在此长久安顿下来,并称呼老人为 “叔叔”。他们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叔叔的起居。叔叔对他们不好不坏,还时常因年老体衰而莫名失落,对他们说些刻薄的话。但对这对夫妇而言,这里是他们多年漂泊生活中最适宜的安身之所。同时,由于照顾老人多年,大家都心照不宣:他们给老人养老送终,老人则将店铺和房产留给他们。他们想着,等老人百年之后,就能过上舒心安稳的日子。因此,尽管他们常因老人的刻薄言语而困扰、抑郁,但为了未来,也只能默默承受。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逝着,然而一件事打破了这份平静 —— 老人安排这对中年人去旅行。他自己已无力出行,那他是良心发现、发了慈悲心吗?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惊喜吗? 不会有惊喜,有的或许只是惊吓,更多时候是无奈。他们满心欢喜地参加旅行,却发现这并非如当初所了解的那样,是一场愉悦放松的旅程。他们被安排进了一个全是老人的旅行团,而且旅行目的地对他们而言乏味至极。起初,他们以为是旅行社出了差错,不断申诉希望解决问题。然而,旅行团里的一位老人看穿了背后的缘由 —— 是那位叔叔安排他们参加这个旅行团,目的是让他们依旧无法摆脱自己。更让他们感到刺激与隐忧的是,旅行团里有些老人虽年事已高,却食欲良好、身体健康。这让他们觉得,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离自己愈发遥远。他们还得佯装享受这场所谓的美好旅程,给老人寄明信片,编造并通报旅游信息。这是一个难以道明却又能让人能会心一笑的故事,宛如一个带着苦涩的玩笑,一场大家心照不宣的剧目。尽管心有不甘,众人还是得一同演下去,因为事情的本质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微妙的平衡呢?我们常常牢骚满腹,却又像拉磨的驴一样,在生活的轨道上步履不停。因为我们时常都在扮演着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角色。 但事情的真相是,这其实就是真实的我们。若能不自我欺骗,勇敢认清真相,我们便能少些自寻的烦恼、焦虑和抑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边是命运和生活的无常和无意义,一边是想方设法构建起来的安稳、价值与意义,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这两者之间游走。特雷弗的绝望在于他几乎笃定命运是无常和无意义的,他的没那么绝望则在于他不想就此放弃那些安稳、价值与意义

          1
          评论
        • 查看全部19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