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破解人格面具、直击人性真相。

内容简介

“人格面具”是指个人在与外部世界互动时所展现出的行为模式。

本书以荣格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揭秘“社交面具”下的人性真相。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精准捕捉个体心理的共通性,认清自身局限与弱点,发现内在自我的隐匿面。

理解人格面具,你将看清“真我”与自身需求,并以更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用好人格面具,将为解决焦虑、抑郁、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等心理问题找到突破口,全面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规则,在复杂的世界里清醒做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灵魂炼金从人格面具出发
  • 前言
  • 第一章 了解人格面具的秘密——认识你自己
  • 第一节 人格面具理论
  • 第二节 人格面具的种类
  • 一、公开面具和隐私面具
  • 二、人物面具、角色面具和原型面具
  • 三、正常面具和病态面具
  • 四、儿童面具和成人面具
  • 五、男人面具和女人面具
  • 六、主体面具和客体面具
  • 七、主导面具与非主导面具
  • 第三节 人格面具的形成和转化
  • 一、人格面具的形成
  • 二、人格面具的转化
  • 第四节 错综复杂的人格面具关系
  • 一、相似
  • 二、相反
  • 三、互补
  • 四、友好
  • 五、疏离
  • 六、对抗
  • 第五节 人格面具是人际交往的产物
  • 一、主体面具的使用
  • 二、客体面具的使用
  • 第六节 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面具障碍
  • 一、面具外障碍
  • 二、面具间障碍
  • 三、面具内障碍
  • 第二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分裂的人格面具
  • 第一节 自己与自己的厮杀对决——人格分裂
  • 第二节 挣脱不开的幻觉——精神分裂
  • 第三节 稳定的不稳定——边缘性人格障碍
  • 第四节 躁狂与抑郁交替上演——双相障碍
  • 第五节 每个人都是“两面派”——轻微分裂
  • 第三章 自己何必难为自己——对抗的人格面具
  • 第一节 纠缠不清的两股势力——强迫症
  • 第二节 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矛盾型依恋
  • 第三节 我是父母的提线木偶——双重束缚
  • 第四节 病态的审美意识——完美主义者
  • 第五节 令人抓狂的选择犹豫症——决策困难
  • 第六节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 第四章 表里如一真的行得通吗——单一的人格面具
  • 第一节 单面人的苦楚
  • 第二节 人格障碍本就是面具单一
  • 第三节 偷窃是让父母难堪的手段——冲动控制障碍
  • 第五章 挣脱束缚的牢笼——发作的人格面具
  • 第一节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抑郁症
  • 第二节 无病呻吟的心理病症——焦虑症
  • 第三节 更彻底的人格分裂——癔症性精神障碍
  • 第四节 身在曹营心在汉——游离的人格面具
  • 第六章 主导面具与潜在面具的拉锯战——面具干扰
  • 第一节 为何总是事与愿违
  • 第二节 失误是无意识的目的——自我拆台
  • 第三节 控制不住的强迫性恐惧
  • 第四节 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心身障碍
  • 第七章 所有的人际互动都是面具互动——投射
  • 第一节 幻觉是压抑的延伸
  • 第二节 鬼是压抑的面具投射到空气中的结果
  • 第三节 自编自导的假性互动
  • 第四节 女人的直觉很准吗——强大的投射性认同
  • 第五节 用进废退的面具——面具转移
  • 第八章 面具≠假面具
  • 第一节 假作真时真亦假——伪装者的面具
  • 第二节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演员
  • 第三节 分裂的心与身——面具混乱
  • 第四节 迷恋病人角色——做作性障碍
  • 第九章 心理障碍的治疗——面具重建技术
  • 第一节 面具治疗的关键环节——面具分析
  • 一、观察法
  • 二、问题法
  • 三、成长史
  • 四、家谱图
  • 五、关系网
  • 六、向量图
  • 七、配对法
  • 八、动力学
  • 第二节 面具单一和面具分化不良的治疗手段——分化
  • 一、情境分析
  • 二、矛盾分析
  • 三、内容分析
  • 第三节 面具疏离、分裂和压抑的治疗手段——整合
  • 一、互相认识
  • 二、自我对话
  • 三、求同和折中
  • 四、转化
  • 第四节 面具发作、干扰和投射的治疗手段——安置
  • 一、识别
  • 二、释放
  • 三、接纳
  • 四、控制
  • 第五节 面具的新建
  • 一、模仿
  • 二、实践
  • 三、扳机点技术
  • 四、“移魂大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次深度的自我系统扫描

    书名 “解密” 二字,精准概括了全书主旨。作者黄国胜并未将 “人格面具” 简单视为虚伪或负累。他清晰地指出,面具是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是我们在家庭、职场、社交场中赖以生存和合作的工具。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必然拥有并熟练使用多种面具。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读者超越对 “戴面具” 的道德批判,转而进行一场冷静的自我功能审视。我们拥有的面具是否足够灵活?在切换时是否感到耗竭?是否存在某个面具过度膨胀,吞噬了其他面向,甚至反客为主,让我们忘记了面具之下的本来面目?这些问题构成了全书探索的脉络。全书内容精炼,仅九万余字,但结构缜密。开篇,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搭建起荣格学派的理论框架,为我们读者厘清 “人格面具”、“自我”、“自性” 等核心概念的关系。这部分论述避免了学究气,代之以生活化的比喻,让抽象理论瞬间变得可感可触。随后,笔锋转向具体情境。职场中雷厉风行的管理者,家庭中温和体贴的伴侣,朋友间插科打诨的开心果 —— 这些都是不同面具的展演。通过一系列案例,生动展示了面具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与互动。他特别分析了面具固化、面具冲突等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指出了从灵活适应到僵化束缚的危险转折。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尤为突出。它不止于 “解密”,更致力于 “建构”。后半部分,作者提供了如何识别、评估乃至调整我们人格面具的可行方法。这并非鼓励人们抛弃所有面具,回归一种想象中的 “纯粹自我”—— 那在现实中既不可能,也无益处。真正的健康,在于提升对自身面具的 “元认知” 能力,成为面具的导演,而非被其操控的演员。我们能清醒地知道何时戴上、何时摘下,并能维护一个相对稳定、不受角色侵扰的内在核心。这种内在的自主性,是抵御身份焦虑与情感耗竭的基石。

      转发
      1

    出版方

    斯坦威图书

    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肇始于2001年成立的北京斯坦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除传统的经管、财会图书的策划出版优势外,主要的策划出版领域为人文学术、心理学专业及大众读物,以及高品位的时尚艺术类图书。其出版图书 80% 以上为各语种的引进版权作品。专业化、国际化与时尚化是我们不懈的努力目标。理性、激情、想像力是我们不变的工作风格,也是我们策划出版的旨趣所在;为读者传递“生生不息的激情与想像,永远向前的动力和理念”是我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