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婴儿早期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提出层阶自我的理念,对新晋父母有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丛编委会
  • 通过译著学习精神分析
  • 前言
  • 导论
  • 第一部分 问题及其背景
  • 第一章 探索婴幼儿的主观体验:自我感的核心作用
  • 第二章 婴幼儿期视角与方法
  • 观察婴幼儿和临床婴幼儿
  • 发展主题相关理念
  • 自我感的发展进程
  • 第二部分 四种自我感
  • 第三章 显现自我感
  • 小婴儿观察:婴儿研究的革命
  • 临床与父母的小婴儿(young infant)观
  • 显现自我感的性质:对过程和结果的体验
  • 形成显现自我与他人感所涉及的过程
  • 理解婴儿主观体验的途径
  • 第四章 核心自我感:I. 自我与他人
  • 组织的自我感(organized sense of self)的性质
  • 识别自我不变量的自然机会
  • 识别自我不变量(self-invariants)
  • 整合自我不变量
  • 第五章 核心自我感:II. 自我共在他人
  • 作为客观事件的自我共在他人
  • 作为主观体验的自我共在他人
  • 诱发伴随
  • 与无生命物的自我调节体验
  • 第六章 主观自我感:I. 概述
  • 聚焦主体间性的背景
  • 主体间关联的证据
  • 朝向主体间关联的跃进的特质
  • 第七章 主观自我感:II. 情感调谐
  • 分享情感状态的问题
  • 其他概念
  • 调谐的证据
  • 调谐的潜在机制
  • 感觉的统一
  • 被调谐的是什么样的内在状态?
  • 交流活力情感:艺术与行为
  • 调谐作为通向语言的阶石
  • 第八章 言语自我感
  • 第二年出现的新能力
  • 语言对自我—他人关联的影响:新的“共在”方式
  • 第三部分 临床应用
  • 第九章 从临床角度看“观察婴儿”
  • 体质性差异与显现关联
  • 核心关联
  • 主体间关联
  • 失调谐与调谐
  • 言语关联
  • 第十章 治疗性重建背后的理论的启示
  • 刺激屏障、对刺激和兴奋的早期处理,以及正常自闭期概念
  • 口欲性(orality)
  • 本能:本我(id)和自我(ego)
  • 未分化及其推论:“正常共生”、过渡现象、自体/客体
  • 自我调节他人的发展性命运
  • 情感状态—依赖体验
  • 分裂:“好”与“坏”体验
  • 作为个体发生理论核心问题的幻想与现实
  • 第十一章 重建发展性过去的治疗过程的启示
  • 把传统临床—发展主题视为生命主题的启示
  • 把不同自我感视为年龄特异性敏感期主题的启示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