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邂逅汉武帝,漫谈中国历史上首个狂飙突进的时代。

内容简介

大漠戈壁里的戍卒,沟渠大堤上的劳工,西域道路上奔波的使者,田地间种植庄稼的农夫……更多人的生活和故事,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了。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有限的信息,去管窥这个曾经鲜活的世界。 史书没有记录这些人,但我们知道,他们是存在的。

本书内容源自《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书。以汉武帝刘彻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以该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为突破口,通过对事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因素的解析,逐步展开了公元前1世纪前后的历史画卷,揭开了汉武帝时代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表达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汉武帝出生前的世界
  • 第一章 皇帝头上的“三座大山”
  • 1.汉初统治集团的构成
  • 2.汉初国家面临的三个问题
  • 3.汉代税收体系概况
  • 第二章 七国之乱与太子之死的隐秘联系
  • 1.汉初中央与诸侯的关系
  • 2.平定七国之乱
  • 3.当太子怎么就这么难
  • 第三章 周亚夫之死
  • 1.慈父的霹雳手段
  • 2.又一次“鸿门宴”
  • 3.景帝的逻辑
  • 第四章 汉武帝的“三把火”
  • 1.新政的社会基础
  • 2.儒学和黄老之争
  • 3.武帝初掌权
  • 第五章 十三年与两万里
  • 1.凿空西域的起源和使团构成
  • 2.张骞被俘
  • 3.张骞的回国路线问题
  • 4.凿空西域的历史价值和史家对张骞的评价
  • 第六章 匈奴简史,游牧帝国的起源
  • 1.人类发展的内在动机
  • 2.游牧文明的产生原因
  • 3.匈奴发展概况
  • 4.农牧冲突的实质
  • 第七章 察举制——汉代“公务员”招考指南
  • 1.被扶持的儒家学说
  • 2.汉武帝和群臣的矛盾
  • 3.察举制的起源
  • 4.察举制的构成之一——常科
  • 5.察举制的构成之二——特科
  • 6.察举制的补充——征辟制和任子制
  • 第八章 西汉政权架构和内朝制度
  • 1.汉代的行政层级
  • 2.君主和官僚的矛盾
  • 3.内朝制度的初创过程
  • 第九章 诡异的马邑之战——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
  • 1.马邑之战的起源
  • 2.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争论
  • 3.是战是和看利益
  • 4.汉军的作战计划
  • 5.作战计划的破产
  • 6.战后的责任人处理
  • 7.战后影响
  • 第十章 一场洪水和将相之死
  • 1.瓠子堤决口
  • 2.黄河的形成和决口历史
  • 3.黄河堤坝工程
  • 4.瓠子堤决口的后续
  • 5.新老外戚的冲突
  • 6.窦婴、田蚡之死
  • 7.汉武帝的生育问题
  • 第十一章 拓边西南
  • 1.拓边西南的起源
  • 2.西南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 3.秦汉对西南的开拓和道路建设
  • 4.夜郎自大的由来
  • 5.汉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策略
  • 6.开拓大西南对中国的意义
  • 第十二章 从奴隶到将军,汉朝人可以多能打
  • 1.作战部署
  • 2.战役目的
  • 3.作战经过
  • 4.龙城的位置
  • 5.战后处理
  • 6.龙城之战的影响
  • 7.将军卫青
  • 8.西汉的军事编制和骑兵装备概况
  • 9.将军的成长之路
  • 第十三章 卫青四征漠南,霍去病两战河西
  • 1.第一次漠南之战
  • 2.第二次漠南之战
  • 3.第三次漠南之战
  • 4.第四次漠南之战
  • 5.冠军侯霍去病
  • 6.第一次河西之战
  • 7.第二次河西之战
  • 第十四章 漠北决战
  • 1.战前准备:汉军的物资消耗情况
  • 2.两千年前的总体战
  • 3.作战部署
  • 4.卫青军作战经过
  • 5.霍去病军作战经过
  • 6.战后结局
  • 7.中国人的民族使命
  • 第十五章 中年皇帝的艰难致富路
  • 1.汉代军费开支情况
  • 2.财政的窘迫
  • 3.汉初混乱的货币政策
  • 4.汉初工商业豪强崛起的原因
  • 5.硬核的财政改革
  • 6.盐铁专卖
  • 7.统一货币
  • 第十六章 两王谋反——一场几万人陪葬的惨剧、闹剧
  • 1.淮南王的家族史
  • 2.汉代郡国并行体制的由来
  • 3.削藩策和推恩令
  • 4.《淮南子》和淮南王的政治抱负
  • 5.淮南王谋反经过
  • 6.衡山王谋反经过
  • 第十七章 南越请降
  • 1.岭南概况
  • 2.南越国的建立过程
  • 3.南越历代君主世系
  • 4.发型和文明同化问题
  • 5.另类的红颜祸水
  • 6.南越统治阶层的反叛行动
  • 7.作战过程
  • 8.南越国和岭南对中华文明的意义
  • 第十八章 开拓西域:三十六国记
  • 1.西域的范围和地理环境
  • 2.西域地区主要国家概况
  • 3.汉朝开拓西域的动机
  •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 第十九章 开拓西域:两征大宛,五战车师
  • 1.汉朝在西域的外交困境
  • 2.赵破奴战楼兰
  • 3.一征大宛
  • 4.二征大宛
  • 5.一战车师
  • 6.二战车师
  • 7.三战车师
  • 8.汉朝经营西域的逻辑和屯田体制
  • 9.四战车师
  • 10.五战车师
  • 11.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 12.解忧公主和亲乌孙
  • 13.楼兰往事
  • 14.边缘疆域的控制问题
  • 15.皇帝和开疆拓土的关系
  • 第二十章 豪强——汉帝国的掘墓人
  • 1.西汉地主阶层的构成
  • 2.宗法制度与豪强起源
  • 3.贵族官僚与豪强的关系
  • 4.汉代豪强势力发展壮大的原因
  • 5.豪强壮大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 6.豪强问题的社会根源
  • 7.豪强势力与汉朝的覆灭
  • 第二十一章 汉匈百年战争的结局
  • 1.自然环境对匈奴战败后的影响
  • 2.赵破奴军的失败
  • 3.天山之战
  • 4.第二次漠北之战
  • 5.第三次漠北之战
  • 6.后期对匈奴作战不利的原因
  • 7.汉朝对匈奴的消耗战
  • 8.匈奴的分裂和消亡
  • 9.我们为什么叫汉人
  • 第二十二章 血战浚稽山
  • 1.李陵的早年经历
  • 2.浚稽山之战的起因
  • 3.汉军的内部矛盾和作战计划调整
  • 4.李陵军团的编制和后勤
  • 5.李陵军团的作战经过
  • 6.李陵军团无人接应的原因推测
  • 7.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 8.司马迁卷入李陵事件的原因推测
  • 9.司马迁受宫刑始末
  • 10.李陵和苏武,你会怎么选
  • 11.汉武帝和司马迁的思想冲突
  • 第二十三章 丈量中国,汉武帝的34次巡行之路
  • 1.巡行活动的起源
  • 2.漠北大战之前的巡行活动
  • 3.漠北大战之后的巡行活动
  • 4.汉武帝的求仙问题
  • 第二十四章 巫蛊之祸
  • 1.巫蛊之祸的史料来源
  • 2.巫蛊之祸的起源和经过
  • 3.各方人物的结局
  • 4.关于巫蛊之祸的阴谋论
  • 5.宫廷政治的起源和运作原理
  • 6.中西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
  • 第二十五章 中国的气候变化和王朝兴衰规律
  • 1. 6500万年来,地球气候的大致情况
  • 2.地球最近10000年的气候变化
  • 3.中国的气候变化和王朝兴衰事件对照
  • 4.西汉时期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 5.汉武帝时期的极端气候灾害
  • 6.汉朝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措施——冬小麦和代田法
  • 第二十六章 水利工程和“看天吃饭”问题
  • 1.农业的生产环境控制问题
  • 2.农作物的能量来源和生产成本
  • 3.汉武帝时期的水利灌溉形式
  • 4.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
  • 第二十七章 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问题
  • 1.尧母门事件概况
  • 2.尧母门事件与巫蛊之祸的联系
  • 3.“轮台罪己诏”说法的由来
  • 4.轮台诏的内容解析
  • 5.托孤大臣
  • 6.国家政策调整的一般性
  • 第二十八章 盐铁会议和上官桀谋反案
  • 1.盐铁会议概况
  • 2.《盐铁论》内容分解
  • 3.盐铁会议的争论核心
  • 4.“与民争利”的实质含义
  • 5.立场的判断和所谓“客观中立”的问题
  • 6.盐铁会议的结果
  • 7.上官桀谋反案始末
  • 8.汉昭帝时期的诡异事件
  • 第二十九章 27天的皇帝
  • 1.刘贺的即位经过
  • 2.刘贺的被废经过
  • 3.关于刘贺被废事件的阴谋论
  • 4.刘贺的结局
  • 第三十章 汉武时代最后的回响
  • 1.刘病已的早年经历
  • 2.汉武帝的庙号和戾太子的谥号
  • 3.汉宣帝的妥协
  • 4.霍光的执政思路
  • 5.霍光与汉宣帝的矛盾
  • 6.政治集团的权力交接问题
  • 7.汉宣帝的执政特点
  • 8.秦汉国家意识形态的演变
  • 9.昭宣时期的国家意识形态演变
  • 10.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思想体系的社会基础
  • 终章 时代和人
  • 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 2.看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 3.时代和人的关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埋下文明的基因

    从马邑之战的策划失误到轮台诏的政策转向,从西域都护府的屯田制度到豪强地主的掘墓角色,作者始终在解答一个核心命题:汉武帝时代如何塑造了 “汉” 的文明基因。本书以汉武帝刘彻为轴心,展开了一幅西汉中期政治、军事与社会的全景图。作者草说木言依托《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将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分解为三十个章节,从汉初诸侯割据到巫蛊之祸,从卫青漠北决战到盐铁专卖政策,每一事件均被置于经济基础、制度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复合视角下剖析。全书开篇即打破帝王传记的常规叙事。序章 “汉武帝出生前的世界” 详述汉初统治集团的构成与税收体系,揭示中央集权与诸侯势力的角力如何为刘彻的崛起铺路。第七章解析察举制时,不仅梳理 “常科”“特科” 的选拔机制,更指出这是儒家学说与皇权结盟的关键节点,直接关联后续章节中儒学与黄老之学的意识形态斗争。军事征伐的描写呈现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经济学。漠北决战章节列明汉军粮草消耗数据,计算战马与铁器的生产成本,解释武帝后期财政改革实为战争压力的必然产物。对李陵浚稽山战役的复盘,既还原战术细节,亦揭露汉军内部调度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与司马迁受宫刑事件形成权力运作的闭环叙事。本书突破传统史观之处,在于将气候、地理等要素纳入分析框架。第二十五章对照中国气候变化与王朝兴衰曲线,指出汉武帝在位期间频发的黄河水患促使冬小麦推广与代田法创新,农业变革又反向影响对外战略资源分配。南越归附章节探讨发型差异背后的文明同化逻辑,将身体政治学引入边疆治理研究。作为 B 站历史科普 UP 主的转型之作,该书语言摒弃学术腔调,卫青从奴隶至将军的成长史以小说笔法呈现,盐铁会议的辩论场景还原口语化交锋,使《盐铁论》的晦涩论辩变得具象可感。结尾章节跳脱具体史实,讨论历史书写的立场问题,直言 “与民争利” 的评判需回归西汉特定社会结构,这种自觉的史观反思赋予通俗历史写作难得的学术深度。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独夫民贼,皓首匹夫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文国际

      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2月正式成立,承担着海天出版社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紧扣“国际视野、全国平台、深圳表达”的规划主线,打造华文原创出版内容服务资源、“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项目孵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