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词汇学、句法学以及语体学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对汉语研究中两个新的研究领域——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建立了这两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提出并论证了“韵律词”等基本概念,进而研究了韵律与句法之间的关系。

本书是汉语韵律句法学的开山之作,1996年出版时,韵律句法尚属前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领域已逐步发展起来,本书论证的很多概念也逐渐被学界认可,成为了本领域的基本概念。

作者认为经过十年的发展,可以对本书进行修订,完善内容,供新近的研究者参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前言
  • 重印前言
  • 第一章 韵律词与韵律构词法
  • 第一节 什么是韵律词
  • 第二节 韵律词的基本类型
  • 第三节 复合词对韵律词的依赖关系
  • 第四节 韵律词对复合词的制约
  • 第五节 其他相关形式与理论推导
  • 第二章 韵律词和复合词的历史来源
  • 第一节 古汉语复合词的判定标准
  • 第二节 赵岐《孟子章句》中的复合词
  • 第三节 复合词来源的传统解释
  • 3.1 音节对立特征的丢失
  • 3.2 单音节的语义歧解
  • 3.3 词汇扩展
  • 3.4 美学因素
  • 第四节 双音化的历史来源
  • 4.1 历史年代
  • 4.2 文献证据
  • 4.3 双音节发展的独立性
  • 第五节 古代复合词发展的韵律机制
  • 5.1 上古音节结构的简化
  • 5.2 韵律理论与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
  • 5.3 双音节音步的语法证据
  • 5.4 双音节音步、韵律词与短语结构
  • 5.5 最小韵律词
  • 5.6 韵律与短语的对应
  • 第六节 理论预测与实践结果
  • 第七节 结语
  • 第三章 四字格与复合韵律词
  • 第一节 “四字格”的独立性
  • 第二节 什么是复合韵律词
  • 第三节 “四字格”的标准组合方式
  • 第四节 “四字格”重音形式的推导
  • 第五节 [1 X X 2]和[X 1 X 2]重音形式的语用区别
  • 第四章 韵律对句法的制约
  • 第一节 有关普通重音的一般论述
  • 第二节 普通重音在汉语及英文里的表现
  • 第三节 如何确定句子普通重音的韵律结构
  • 第四节 韵律结构对句法构造的制约
  • 4.1 [2+1]型动宾结构。
  • 4.2 [动+宾+量]结构
  • 4.3 关于动词挂单的“把”字句
  • 4.4 关于[动+介+宾]结构
  • 4.5 关于[动宾+介宾]结构
  • 第五节 结语
  • 第五章 韵律与句法演变
  • 第一节 先秦汉语中的“SOV”形式
  • 第二节 两种截然不同的宾语前置
  • 第三节 关于倒置的不同解释
  • 第四节 句法演变与重音转移
  • 第五节 结语
  • 第六章 韵律与文学
  • 第一节 汉语的文学属性
  • 第二节 骈偶的历史溯源
  • 第三节 骈偶的韵律机制
  • 第四节 语言学上的自由与限制
  • 第五节 文学上的奇偶相间
  • 参考文献
  • 附录 汉语韵律语法现象辑要
  • 重要概念及术语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诗歌写得好或不好,固然要看其中包含的情感、使用的意象以及运思的巧拙和情景的关联,不过从技巧上讲,也要看诗歌语言是否精致和巧妙,它有相当精密的语音设计。古代诗歌语言形式,到了近体诗而达到极致,也因为到了近体诗而产生弊病。这种只有八句或四句的诗歌虽然给中国古代诗人提供了最富于包孕性的形式,使古代中国诗歌相当精致,但是它也渐渐程式化为一种语言游戏,就像八股文从最好的散文形式蜕变成僵硬的约束思想的形式一样。时下一些流行歌曲词作家,倒是在反复写歌词的时候,渐渐琢磨出了一个道理,就是现代人在表达种种感情的时候,也不妨借用一些古人的诗文。虽然这不免有些点缀装潢,有些儿往演出穿的时装贴上亮闪闪的晶片的意思,不过,有时候效果也还算不错,像《青花瓷》,把 “宣纸”、“侍女图”、“烟雨”、“炊烟” 之类古典诗文常用,而现代社会已经陌生的意象妆点进歌词,而且把 “隔江千里”、“林外芭蕉” 这样来自古代山水画的视觉形象,放在歌词中,仿佛把景象从清晰白描的近处,推向烟雨朦胧的远处,凭空让意境多了些时空层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