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波兰裔犹太人和大屠杀幸存者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故事。

内容简介

谁是犹太人?《圣经》为何会成为记录一个民族起源的可靠史籍?以色列人是犹太民族直系后裔吗?

本书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引发全球热议的代表作,也是一本批判性民族史,它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大胆地批判了人们广泛接受的叙事和历史话语,运用现代民主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

本书认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犹太人群体之间能形成一个犹太民族,进而成为一个犹太国家,原因只可能是因为,他们运用了被改编过的历史。以色列人的民族认同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情况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始自19世纪下半叶,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发明出来的。无论是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本书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绪论 记忆的重负
  • 迁移中的身份
  • 第一个故事——两位移民的祖父
  • 第二个故事——两位“土生土长”的朋友
  • 第三个故事——两位(非)犹太人的学生
  • 建构的记忆
  • 第一章 制造民族:主权和平等
  • 专业词汇:“人民”和族群
  • 民族:界限和定义
  • 从意识形态到认同
  • 从族群神话到公民意象
  • 作为民族“君主”的知识分子
  • 第二章 神话与历史混合的史学:起初,上帝创造人民
  • 犹太历史的早期形成历程
  • 作为神话与历史混合史学的《旧约》
  • 种族和民族
  • 历史学家们的争论
  • 来自东方的原型民族主义者的观点
  • 一位在西方的族群主义者的表演
  • 在耶路撒冷修史的最初诸阶段
  • 政治与考古学
  • 世俗事务反对神话与历史混合的史学
  • 作为隐喻的《圣经》
  • 第三章 虚构的流亡:改宗和皈依
  • 公元70年被放逐的“民族”
  • 无驱逐的流亡
  • 违反意志,从祖地迁出的民族
  • “万族都要流归于它”
  • 哈斯蒙王朝成员将犹太教强加给他们的邻人
  • 罗马阴影下的犹太化
  • 拉比的犹太教如何看待改宗
  • 朱迪亚犹太人的可悲命运
  • 记住和忘却“国土的民族”
  • 第四章 沉默的王国:探求不再为人知的(犹太人的)时代
  • 阿拉伯福地:改宗的希米亚王国
  • 腓尼基人和柏柏尔人:神秘的卡希珊女王
  • 犹太人的卡根们?在东方兴起的一个奇异帝国
  • 卡扎尔人与犹太教:一个长久的爱情事件?
  • 现代研究探索了卡扎尔人的过去
  • 费解之事:东欧犹太人的起源
  • 第五章 差异性:以色列的认同政治
  • 犹太复国主义与遗传性
  • 科学的玩偶和种族主义者的驼子
  • 建立一个族群国家
  • “犹太人的和民主的”
  • 全球化时代的族群统治
  • 后记 没有国土的民族,没有民族的土地?
  • “犹太人始终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
  • 流亡和历史记忆
  • 巴勒斯坦人是古代犹太人的后裔吗?
  • 最后一招:犹太人的DNA
  • 皈依、卡扎尔人和历史学家
  • 否定犹太民族的生存
  • 族群的民族性和以色列国
  • 致谢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民族”的诞生

    非常专业的一本书,作者是犹太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抛开最近甚嚣尘上的 “西方伪史论 “和犹太金融集团操控阴谋论,读此书帮助我们认清民族这个概念的产生。人类之所以能够组成社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具备构建共同想象的能力,这种能力超越了血缘关系,首先表现为语言。通过共同的语言,人们创造出共同的想象,形成了各种族群。在古代,顶层知识分子 (如祭司) 与神灵沟通,这便催生了文字的出现。在 500 年前的西方社会,知识精英为国王和教宗服务,拉丁文被上层垄断,普通百姓缺乏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扩大了知识精英的团体规模,才催生了法、英、德和俄等文字的发展。有了文字,某一地区的语言 (方言) 就能实现标准化,并进而形成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本。文学和历史等思想也逐渐通过文字得以定型。文化具有疆界,而在共同文化熏陶下的群体则逐渐形成了民族。这种现象早在 2000 年前的秦始皇统治下的中华大地上就已经得以完成。尽管以色列建国初期大部分移民使用意第绪语,但建国后的主要任务便是振兴希伯来语,使其成为法定的官方语言,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免费教学。文字的认同,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新加坡虽然国歌为马来文,全国人口有 76% 为华人,但建国后的教育和工作语言皆采用英文,目的在于消除族群间的差异,通过文字融合,塑造全新的国家认同。日本、韩国以及越南,历史上汉字的影响显而易见,独立自主的民族首先需要的是文字的独立。历史上,中国的独立民族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如果文字消亡,语言将逐渐异化变形,最终导致民族被同化。 关于犹太民族的迁移,有学者提出了中亚迁移说、卡扎尔王国迁移说和可萨王国迁移说等观点。然而,这些复杂的历史细节仍需专家们深入研究。在此,作者希望强调的是犹太人的迁徙并非源于特殊种族论的 “上帝选民”,而是像中国早期的客家人以及近百年来背井离乡的华人一样,是在战乱中被迫流离失所。因此,我们应当反对犹太人虚构的这种特殊种族论。 一战前全世界只有 49 个独立的国家,二战后到现在 190 个国家,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世界趋势,但本书作者和世界上大部分反对犹太复古主义者的原因,是以色列从建国开始走的不是文化认同的建国理念,而是狭窄的种族主义基因方式,已经生活在以色列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人被凭空造出巴勒斯坦人,将可以和平过渡的国家认同的问题(大多数新独立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演变成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间的矛盾,以色列规定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可以回到以色列成为有选举权的公民并分配到住房(定居点),但是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没有投票权,这种是典型的旧南非种族隔离模式,更有甚者 2013 年报道揭露出,当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移民在以色列时,因为肤色深,被不知情的打避孕针,这种种族主义注定会灭亡。所有的强调种族的立国模式都注定了消亡,已经灭亡的纳粹德国不提,苏联解散的主因也是人为强调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属性,虽然大家说的相同的语言和使用都是俄语,但人为强调民族,埋下分裂的诱因。讲到人口出生率,对比南美和北美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强调民族属性,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如果强调民族也早就和日本一样面临没落了,所以强调民族属性就是个坑,如果这个地方是安居乐业的国度,自然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效忠,成为国民。当年原本生活在耶路撒冷这片土地上的哈瑞迪并不认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理念,而他们的出生率和巴勒斯坦人一样,远超犹太复国主义者,这也是作者担心的。温斯顿 - 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说过: I don't believe that we have made a great wrong to the red Indians of America or the black people of Australia because they were replaced by a higher race, a stronger race, a more worldl wisely race. 这才是西方问题的根源,他们认为他们的种族高人一等。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不错

      但写法不够突出结论。作者对以色列的预测一语成谶,值得以色列人们反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桑德的父母都是波兰犹太人,但他们当年都放弃了犹太教,信仰共产主义,这对桑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桑德长大以后,逐渐形成了对 “犹太复国主义” 的敌对立场,这种意识形态强调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必须压制和排斥这片土地上原先住着的巴勒斯坦人。桑德认为,这种态度不仅有违正义,有违历史的走向,也是中东不安定的根源。而他本人在大学任教后,更是对那些没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学生产生了同情。故而才写了这样一本书,来驳斥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