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民间审美文化的“基础问题”的讨论入手,由此进入到“乡土的逻辑”,进而在理论上探寻“民众的美学”,再到更深层面的“民间趣味”的剖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提出,讨论民间审美问题,除了要撇开业已固化的“文人心态”和人们较为熟知的文人审美的模式,还必须在学理上进行“空间性”转移,进入到民间审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场域。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民间审美文化的“基础问题”的讨论入手,由此进入到“乡土的逻辑”,进而在理论上探寻“民众的美学”,再到更深层面的“民间趣味”的剖析。全书引人入胜,透过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读者自会徜徉于民间审美文化的“学术的理解”之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乡土民间的价值确证与“美”的寻找 001
  • 第一章 基础问题讨论
  • 一、民众有没有审美能力?
  • 二、民间文化有没有审美价值?
  • 三、民间审美理论的重构
  • 第二章 乡土的逻辑
  • 一、乡土自然
  • 二、熟人社会
  • 三、农耕生活
  • 四、村落文化
  • 五、民间信仰
  • 第三章 民众的美学
  • 一、身体审美
  • 二、游戏风格
  • 三、生活的美学
  • 四、仪式、狂欢与群体审美
  • 五、地域性与民俗审美
  • 第四章 民间审美(上)
  • 一、关于“民间趣味”
  • 二、“人情味”与融入性审美
  • 三、“真”的价值推崇
  • 四、带“色”的女性审美
  • 第五章 民间审美(下)
  • 五、“善即美”:伦理型审美
  • 六、土味:“俚俗”之趣
  • 七、喜感与“生生”美学
  • 八、有趣、怪诞与审丑文化
  • 第六章 创作、采编和研究
  • 一、“创作者”的讨论
  • 二、“民间艺人”的创作
  • 三、“杂食者”的下层文人创作
  • 四、冯梦龙及其民歌采集活动
  • 五、“到民间去”: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
  • 第七章 传播与传承
  • 一、“民间传播”刍议
  • 二、大众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 三、民间文化的保护与“新生”
  • 附录 吴歌专题研究
  • 传播视野中的吴地俗文学
  • 从吴歌看民间的“来世”观念
  • 论“私情山歌”
  • 女性与“苦歌”
  • 怨歌:旧家庭伦理之不谐音——兼谈清末民初吴中民间世情之演变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