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遗作,著名翻译家耿济之译本。

内容简介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其长子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

一天黑夜,老卡拉马佐夫的长子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悄然将老卡拉马佐夫杀死,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
  • 作者的话
  • 第一部
  •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 一 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 二 被扔在一边的长子
  • 三 续弦和续弦生的子女
  • 四 幼子阿辽沙
  • 五 长老们
  • 第二卷 不适当的聚会
  • 一 来到修道院
  • 二 老丑角
  • 三 有信仰的村妇们
  • 四 信念不坚的太太
  • 五 将来一定会这样,一定会这样!
  • 六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
  • 七 向上爬的宗教学校学生
  • 八 乱子
  • 第三卷 好色之徒
  • 一 下房
  • 二 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
  • 三 热心的忏悔(诗体)
  • 四 热心的忏悔(故事)
  • 五 热心的忏悔·“脚跟朝上”
  • 六 斯麦尔佳科夫
  • 七 争论的问题
  • 八 喝着白兰地的时候
  • 九 色鬼
  • 十 两人在一起
  • 十一 又一个失去了的名誉
  • 第二部
  • 第一卷 折磨
  • 一 费拉庞特神父
  • 二 在父亲家里
  • 三 和小学生们相遇
  • 四 在霍赫拉柯娃家
  • 五 客厅里的折磨
  • 六 农舍里的折磨
  • 七 在清新空气里
  • 第二卷 赞成和反对
  • 一 婚约
  • 二 斯麦尔佳科夫弹吉他
  • 三 兄弟俩互相了解
  • 四 叛逆
  • 五 宗教大法官
  • 六 暂时还很不清楚的一章
  • 七 “跟聪明人谈谈也是有好处的”
  •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
  •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 二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根据他的自述编写(传略)
  • 三 佐西马长老的谈话和训言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下)
  • 第三部
  • 第一卷 阿辽沙
  • 一 腐臭的气味
  • 二 那样的时刻
  • 三 一棵葱
  • 四 加利利的迦拿
  • 第二卷 米卡
  •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 二 猎狗
  • 三 金矿
  • 四 在黑暗里
  • 五 突然的决定
  • 六 我也来了!
  • 七 无可争议的旧情人
  • 八 梦呓
  • 第三卷 预审
  • 一 彼尔霍金官运的开端
  • 二 报警
  • 三 灵魂的苦痛。第一次磨难
  • 四 第二次磨难
  • 五 第三次磨难
  • 六 检察官捉住了米卡
  • 七 米卡的重大秘密。别人对他发出嘘声
  • 八 证人的供词。婴孩
  • 九 米卡被带走了
  • 第四部
  • 第一卷 男孩子们
  • 一 柯里亚·克拉索特金
  • 二 小孩子
  • 三 小学生
  • 四 茹奇卡
  • 五 在伊留莎床边
  • 六 早熟
  • 七 伊留莎
  • 第二卷 伊凡·费多罗维奇哥哥
  • 一 在格鲁申卡家里
  • 二 病足
  • 三 小魔鬼
  • 四 赞美诗和秘密
  • 五 不是你!不是你!
  • 六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一次晤面
  • 七 再访斯麦尔佳科夫
  • 八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晤面
  • 九 魔鬼。伊凡·费多罗维奇的梦魇
  • 十 “这是他说的!”
  • 第三卷 错判的案子
  • 一 致命的一天
  • 二 危险的证人
  • 三 医生鉴定和胡桃一磅
  • 四 幸福对米卡微笑
  • 五 突如其来的灾难
  • 六 检察官的演说。性格分析
  • 七 历史的观察
  • 八 对于斯麦尔佳科夫的研究
  • 九 种种心理分析。飞驰的三套马车。检察官演说的终结
  • 十 律师的演说。两头伤人的大棒
  • 十一 既没有钱也没有抢劫的事
  • 十二 也没有谋杀
  • 十三 诲淫诲盗的论客
  • 十四 乡下人不为所动
  • 尾声
  • 一 营救米卡的计划
  • 二 谎话一时成为真实
  • 三 伊留莎的殡葬。石头旁边的演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四个维度

    【人物故事】四位卡拉马佐夫兄弟,都是从 "被心灵的饥渴折磨不止" 开始,"缓缓行在幽暗的荒原",但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觉醒的道路。故事结尾,那个甚至不曾觉醒的私生子自杀,其他三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迷途和觉醒。"六翼的天使" 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耳目比从前聪慧。相比周围那些 "罪恶的舌头","空谈和狡狯" 的人,他们对自我的心灵探索和与他人的关系反省是更加充分且仍然没有止境的。耳目口舌心的重生是路途艰辛且充满痛苦的,灵魂与 “自我作斗争”,必然经历难以承受的极致煎熬。但只有完成这些彻底的更新和蜕变,上帝的意志才能附在其上,人才能见识真理,作为向人传讲上帝真道的人,用 "真理把人心烧亮"。特别是在阿辽沙身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正在试图 “创造一个可以作为新一代人正面榜样的基督教道德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信条是:个人与道德之进步可以导致社会进步(实际上可以达到理想社会)。在小说完结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对基督的信仰并不是如同一个孩子那样,我对神的赞美穿越了最为严酷的怀疑的考验。这何曾不是他对个体蜕变的终极想象?【意识形态】另外,我们需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意识形态小说家,“能够想象将思想变成行动,直至最后的结果。” 于是在读人物故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留心时代的声音,具体指的是角色们身处的、受其影响的意识形态、政治或社会理论。我们可以观察这些人的行为和个性背后,受何种具体思想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比如父亲背后的虚无主义。【作品背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时(19 世纪 70 年代末),激进派否定西方的 “进步” 观念是社会演化的唯一途径。激进派 “接受了植根于东正教信仰中的俄国农民生活的道德 — 社会价值,但仍然拒绝接受作为那些价值来源的信仰本身,而是继续坚持他们的无神论。” 激进派的思维,在伊万身上集中显现。他的质问在于:被认为博爱的上帝如何可能创造了一个存在恶的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借他诠释了他认为的激进派当时的思想:否定的不是上帝,而是上帝造物的意义。当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激进派的支持者,他同时充分呈现以佐西马神父的布道为代表的一种理想,即以基督的名义实现普世和解。【作品的复杂性】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当人物内心充分展示时,我们会惊诧于从内容到形式的复杂性。他们绝非仅仅是某种社会类型,而是与超越时代的,更广阔的文化历史力量和道德灵魂的冲突相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卡拉马佐夫兄弟》进行诠释和辩护时就曾指出,“伊万・费尧多罗维奇很深刻,他不同于任何一个当代的无神论者,那些当代的无神论者们在其对神的背离中表露出的无非是微不足道的狭隘和能力低下罢了。”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呢?

      《卡拉马佐夫兄弟》⋯我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为自己… 为心爱的人… 为爱我的人… 为人民… 为爱人民的圣人?上帝?真主?以及一切虚构的圣贤先知神仙主义?… 文学和艺术只负责提问,哲学和宗教负责回答。具体的人负责具体的行,为了证明什么因却犯了什么果。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石木吹书每天吹干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了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

        十九世纪俄我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遗作,著名翻译家耿济之译本。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其长子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老卡拉马佐夫的长子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悄然将老卡拉马佐夫杀死,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