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述南宋冤案,再现岳云、岳雷、赵构、秦桧的幽微心理。

内容简介

围绕南宋“莫须有”冤案,以岳云、赵构、秦桧、岳雷的人称视角来进入同一段历史的六篇小说,作者将史料化为清晰可感的叙事,在既定的历史框架下再现了不同人物的幽微心理。

这一系列小说的核心人物是死于二十三岁的岳飞之子岳云。在少年的目光中,脸谱化的悲剧英雄还魂为尘世中人,注定被碾碎的蝼蚁拥有了珍贵的羁绊。

目录

  • 版权信息
  • 飞蓬尽杯
  • 一 画是护身符
  • 二 跟你爹去讨饭
  • 三 念经有屁用
  • 四 事与愿违
  • 五 说铁骑儿
  • 六 拜见两位衙内
  • 七 我不稀罕
  • 八 领头的你猜是谁?
  • 九 什么鬼东西?!
  • 十 今朝有酒今朝醉
  • 十一 转了个大圈
  • 十二 三只猴子
  • 十三 哭哭笑笑喘口气
  • 十四 跟我走
  • 十五 颠倒妄想
  • 十六 我来给你讲故事
  • 十七 被碾得稀扁
  • 断云微度
  • 一 砍头的强盗命
  • 二 尽忠报国
  • 三 内圣外王
  • 四 打烂了屁股
  • 五 官家的眼神
  • 六 我是赢官人
  • 七 捡了一串小孩
  • 八 就不是什么可教之材
  • 九 媳妇、儿子和妈妈
  • 十 遍地大魔头
  • 十一 血肉骨头汤
  • 十二 为什么要退?
  • 十三 我记得你们
  • 十四 起兵事,竟如何
  • 十五 梦里不知身是客
  • 寒鸦夜啼
  • 一 覆巢
  • 二 枕流
  • 三 血光
  • 四 瞽者
  • 五 如晦
  • 六 守静
  • 七 杯酒
  • 八 牺牲
  • 九 寒鸦
  • 十 离魂
  • 十一 南墙
  • 十二 乱麻
  • 十三 快刀
  • 蓬窗睡起
  • 一 堪折
  • 二 神霄
  • 三 泼墨
  • 四 出岫
  • 五 断斧
  • 六 浮灯
  • 七 笔阵
  • 八 千里
  • 九 曲破
  • 十 窑变
  • 十一 白头
  • 十二 青衫
  • 十三 花开
  • 花若离枝
  • 一 洗红
  • 二 觞咏
  • 三 五蕴
  • 四 漂客
  • 五 松漠
  • 六 友恭
  • 七 尘刹
  • 八 穷经
  • 九 白驹
  • 十 黄雀
  • 十一 渔夫
  • 十二 暖风
  • 十三 寒蝉
  • 十四 窃国
  • 十五 义孝
  • 十六 深心
  • 衰草连天
  • 一 天青
  • 二 孤鸿
  • 三 忧心
  • 四 逝水
  • 五 背嵬
  • 六 哑然
  • 七 泡影
  • 八 彻骨
  • 九 厉鬼
  • 十 囹圄
  • 十一 浮萍
  • 十二 无为
  • 十三 不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莫须有》是一本奇特的书,也是我刷的第一本书。

    用了一个多小时,匆匆刷了这本书。总体感觉,作者倪湛舸是一位才子。这本书分别站在岳云、宋高宗、秦桧、岳雷的视角叙述这段时间跨度并不长的历史。写岳云的成长,宋高宗与父亲哥哥的恩怨情仇,状元秦桧的北国南还、迎合赵构陷害岳飞的经过,岳雷看到父兄冤死风波亭,后又与寡嫂到广东艰难度日。倪湛舸老师的历史知识把握的很到位,连每个人的角色语言心理变化都描述的丝丝入扣,基本真实还原了我们想象中的当时的历史脉络。这种写法首次见到,点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回到大宋去唱“满江红”

      作者以第一人称身份扮演岳云,回到大宋再经历一场风波亭,匆匆一阅,如电影《满江红》看的是演技,既然是穿越扮演,那就不必当真,看一个热闹也就是了,适合电视剧剧本。这本书恰恰不能当历史看,因为如果学历史,熊毅老师讲资治通鉴是最好的,因为让读者还原到当时的场景去,以古人的角度思考,明白历史的必然。或者如华杉老师讲历史,解读《论语》或《孙子兵法》,也就是用历史的经验指导现在的生活,也非常好。但是如果借历史的壳子,其实用现在人思想,场景和生活,去评判或展现历史场景,那就是幻想,用现在的思维,把自己带到过去扮演公子王孙做一回英雄,那完全是白日梦的感觉,舒服就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并非讲英雄故事的书,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的故事。有些人有梦想,也有一些人很难说清自己想要什么。第一章里岳飞问岳云想要什么,岳云内心空空,说了句 “我想要打胜仗,赶走女真人”。岳飞马上就看破了这是空话,“这种空话,糊弄谁呢”。读到这里便明白还真是与众不同的一部作品,看这几句对话,就让人觉得分外实在,这才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对话 ,而不是那种所谓的深明大义。 如果说书中第一章的目的是打消我们来看英雄故事的心态,之后两章岳云视角展开的讲述则是让我们真正走进岳云的内心世界,看他如何 “托身洪流,与之沉浮”。从岳云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其实不过是一个不那么美好的家庭,我们只是看到一位缺乏父母之爱的少年。岳云从军,想来不过是想跟父亲在一起而已。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着力去写岳云的赫赫战功,毕竟在岳云眼中,重要的不是赫赫战功。转眼到第四章,突觉作者笔下的文字文风一转,原来是到赵构了。倪湛舸的文字将当了十来年皇帝的赵构身上那股孤家寡人的味道展现出来了。赵构的心思,其实岳飞和秦桧都明白,无论战和,都不过是为了当这半壁江山的皇帝。 写到秦桧这位背负了千年骂名的大奸臣,作者的文风再次变换,那股文人气息扑面而来。书中一次次把秦桧在面临抉择之时的无奈却不得不为的心态展现出来,最后针对同一件事分别从岳云、赵构、秦桧的视角来看,发现各人的心思不尽相同。其实这才是人之常情,人心本就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对同一事有相同的看法。

          1
          评论
        • 查看全部18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