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在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视野下探讨电影问题的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电影叙事的因果结构、观众对电影虚构的情感反应、摄影影像的认知等基本问题,全面展示了分析传统下的电影哲学、认知主义电影理论的相关成就,向国内学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资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退而结网者言——主编的话
  • 致谢
  • 引言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
  • 一、历史
  • 二、问题
  • 1.“艺术的定义”与“媒介的定义”
  • 2.摄影影像的写实主义论题
  • 3.虚构电影与非虚构电影
  • 4.电影叙事
  • 三、前景
  • 第一编 叙事与认知
  • 机器叙述者的黎明:走向自动化
  • 一、自动化故事生成的早期尝试
  • 二、规划手段在交互式叙事中的应用
  • 三、喜剧情境的自动生成
  • 电影悬念:情感与叙事结构
  • 一、叙事性联系
  • 二、因果关系
  • 三、悬念的叙事
  • 库里肖夫的遗产
  • 一、库里肖夫实验:电影史的“神话”
  • 二、重构“莫兹尤辛实验”
  • 三、新的方向:重构库里肖夫效应
  • 感知运动图画: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与认知主义电影理论
  • 一、无法看见的“看见”
  • 二、视觉推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 三、运动着的影像
  • 第二编 电影、虚构与心灵
  • 电影与虚构:虚构性电影的性质
  • 一、电影作品与虚构
  • 二、电影观众与虚构
  • 三、电影创作者与虚构
  • 情感的逻辑: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虚构悖论”研究
  • 一、“虚构悖论”之提出
  • 二、审美经验理论的“认识论转向”
  • 三、情感的逻辑
  • 第三编 重返理性
  • 电影研究与认知主义
  • 一、审美经验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 二、“六十年代后电影理论”中的反认识论
  • 三、结语
  • 电影理论世界的“居民”
  • 一、“视觉的现代性”
  • 二、退化性幻觉
  • 三、“在场与缺席的游戏”
  • 荒唐的想象和愚蠢的问题:电影理论中的“认同”概念
  • 一、“整体认同”
  • 二、“局部认同”
  • 大西洋两岸的巴赞:写在英文版《电影是什么?》再版之际
  • 一、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
  • 二、直接研究vs.替代性研究
  • 三、捍卫常识vs.相对主义
  • 电影研究的主词和对象
  • 附录一 从未如此的电影理论:一个不安的宣言
  • 一、电影理论和电影哲学
  • 二、活动图画
  • 三、约定性、意图和类型
  • 四、观众
  • 附录二 常规电影的力量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