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时代教育政策研究报告集

内容简介

本书由教育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报告组成。十余篇报告均属于教育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新时代经济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自身的重大问题,主题涉及了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监管评价、教育发展战略等领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编委会
  • 丛书总序
  • 出版说明
  • 1.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教育应对
  • 一、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特征事实
  •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总量特征
  •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 二、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教育政策国际比较
  • (一)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及其启示
  • (二)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及其启示
  • 三、 挑战与政策建议
  •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教育的挑战
  • (二)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教育政策建议
  •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教育应对研究
  • 一、 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分析
  • (一)京津与河北之间在综合经济实力上形成较明显的位差
  • (二)京津冀在空间上具有密度疏导、共同发展的互补空间
  • (三)京津冀在产业结构上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
  • (四)京津冀产业同构化现象仍然存在但趋向减弱
  • (五)京津金融业发展存在差距,河北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
  • (六)京津冀科技投入来源与投向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 (七)京津冀区域间经济联系较弱,北京对津冀的带动作用小
  • 三、 京津冀城镇化水平与教育需求
  • 四、 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分布及协调性分析
  • (一)基础教育
  • (二)职业教育
  • (三)高等教育
  • 五、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现状
  • (一)基础教育
  • (二)职业教育
  • (三)高等教育
  • 六、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革新
  • 3. 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教育应对研究——基于中等职业教育视角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分析框架
  • (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地区经济规模的匹配度分析
  •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分析
  •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效益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分析
  • 四、 京津冀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分析
  • (一)规模匹配度
  • (二)结构匹配度
  • (三)质量效益匹配度
  • (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京津冀中职教育提升策略
  • 五、 长江经济带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分析
  • (一)规模匹配度
  • (二)结构匹配度
  • (三)质量效益匹配度
  • (四)数据分析结论
  • (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长江经济带中职教育提升策略
  • 4. 未来五年高等教育规模与空间布局研究
  • 一、 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与结构调整
  • (一)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整体情况
  • (二)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
  • (三)普通高校教师数
  • (四)生师比
  • 二、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变化及影响因素
  • (一)普通高校持续增长
  • (二)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协调取向
  • (三)高等教育布局演进
  • (四)新设本科院校布局影响因素
  • 三、 政策启示
  • 5.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
  • (一)普通高中教育已进入高位稳定发展阶段
  • (二)中西部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 (三)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持续向城区和镇区集中
  • (四)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略高于中职
  • (五)民办高中成为普通高中的重要组成
  • 二、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高中教育布局面临问题
  •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面临问题
  • (三)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
  • (四)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政策存在的问题
  • (五)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
  • (六)高中育人模式存在问题
  • 三、 世界各国普及高中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一)出台系列制度保障高中教育普及
  • (二)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
  • (三)加强高中教师教育改革
  • 四、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一)完善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
  •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高中正常运转
  • (三)完善教师队伍发展体制机制
  • (四)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 (五)实施高中特色发展计划,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 (六)建立健全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体系
  • 6. 绿色发展理念下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绿色发展政策措施研究
  • 一、 概述
  •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及意义
  • (三)课题的研究路线
  • 二、 绿色校园发展现状调研
  • (一)绿色校园政策标准调研
  • (二)节约型校园与绿色校园的内涵
  • (三)绿色校园建设调研
  • 三、 绿色校园发展障碍分析
  • (一)政策障碍
  • (二)标准障碍
  • (三)技术障碍
  • 四、 学校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研究
  • (一)学校绿色节能相关政策体系构成及现存问题
  • (二)学校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 (三)学校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分类研究
  • 五、 学校绿色发展目标与路线研究
  • (一)学校绿色发展目标
  • (二)学校绿色发展路线研究
  • 六、 结论
  • 7.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 一、 深刻领会“互联网+”教育培训发展的政策要求
  •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互联网发展的论述
  • (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三)“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发展的要求
  • (四)《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 二、 当前我国互联网在教育中运用的现状及问题
  • (一)基本现状
  • (二)当前互联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 规划“互联网+”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 (二)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向
  • 四、 建立“互联网+”教育与培训机制的建议
  • (一)建立多元协调型管理模式
  • (二)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三)创新教育与培训支持服务机制
  • (四)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 (五)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和评价机制
  • (六)健全教师技术素养与能力提升机制
  • 五、 研发“互联网+”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政策
  • (一)建立风清气正的互联网教育空间
  • (二)实现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全覆盖
  • (三)健全“互联网+”教育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 (四)推进“互联网+”教育与培训的创新
  • (五)完善“互联网+”的国家教育管理系统
  • (六)支持企业参与“互联网+”教育与培训
  • (七)加强“互联网+”教育与培训的研究
  • (八)探索“互联网+”教育与培训的评价方式
  • 8.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和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 一、 研究背景与调研样本学校
  • (一)研究背景
  • (二)调研学校基本情况及选取依据
  • 二、 “合理回报”为特征的营利模式向非营利模式变化带来的民办高校办学转变
  • (一)以往以营利为主的办学模式
  • (二)非营利为主后民办高校的办学转变
  • 三、 分类管理后民办高校的具体办学风险分析
  • (一)非营利民办高校转型后的办学风险
  • (二)营利民办高校转型后的办学风险
  • 四、 分类管理下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对策
  • (一)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对策
  • (二)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对策
  • (三)一种PPP模式下的民办高校运行模式
  • (四)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9.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状况调查报告
  • 一、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来源及其结构分析
  • (一)抽样调查情况
  • (二)主要调查结论
  • 二、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收益及其支配问题
  • (一)某省11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产结构
  • (二)某省11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收入状况
  • (三)11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费用支出情况
  • 三、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处置制度设计及政策建议
  • (一)举办者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资产处置态度及诉求
  • (二)各省市有关民办学校办学收益及财产处置的规定
  • (三)完善中国特色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产权制度的建议
  • 10. 民办学校教师社保待遇问题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我国民办教育现状和教师养老金差距分析
  • (一)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 (二)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权益存在的问题
  • (三)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养老金差距趋势分析
  • 三、 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调研分析
  • 四、 典型国家私立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
  • (一)韩国私立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
  • (二)日本私立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
  • (三)美国私立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
  • (四)小结
  • 五、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基本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11. 新时期独立学院规范发展探究
  • 引言
  • 一、 党建引领:更新办学理念,践行应用导向
  • 二、 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三、 市场机制:激发办学要素活力
  • 四、 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治理制度
  • 五、 法律法规:破除歧视性政策
  • 六、 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
  • 七、 退出机制:逐步探索与完善部分独立学院有序退出
  • 八、 “县域办学”:规范与转型发展新路径
  • 九、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