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德国传记大师路德维希代表作。

内容简介

作者以大量史料,通过心理分析、剧本等多种形式描绘了俾斯麦的传奇一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俾斯麦形象。在威武、铁血的外表下,俾斯麦的骄傲与勇敢印刻在世人的心中。但通过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俾斯麦一生的失意与忧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卷 1815-1851游荡者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二卷 1852-1862抗争者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三卷 1862-1871缔造者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四卷 1872-1888统治者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五卷 1888-1898流放者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铁血与孤独

    作者摒弃了传统史学的编年体例,转而采用精神分析法解构俾斯麦。书中呈现的不仅是普鲁士宰相的政治决策,更是其决策背后的心理动机。我们看到一个在沙龙中焦虑不安、在森林漫步中获取力量、在政治博弈中寻找宣泄的复杂个体。这种写法让历史人物挣脱了教科书的扁平化叙述,获得了惊人的现代性。俾斯麦的 “铁血” 哲学被赋予全新解读。作者揭示出,这位看似冷酷的现实主义者,内心始终燃烧着浪漫主义的火焰。他那句著名的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决议所能解决,而是要用铁和血” 并非好战宣言,而是对政治现实清醒到近乎痛苦的认知。书中详细记述了俾斯麦如何将这种哲学转化为具体政策:精心策划的三场统一战争、巧妙孤立对手的外交手段、建立欧洲新均势体系的远见。传记特别精彩之处在于对俾斯麦矛盾性的刻画。他既是保守的容克地主,又是现代德国的缔造者;既是君主制的捍卫者,又时常架空君主权力;既是现实政治的实践者,又深受抑郁症困扰。作者通过大量私人信件和谈话记录,展现了一个在公开场合雷厉风行,私下却饱受神经衰弱折磨的复杂形象。这种矛盾性恰恰构成了他政治创造力的源泉。外交战略章节尤为引人入胜。作者细致分析了俾斯麦如何将德意志从地理概念转化为政治实体:1864 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 年对奥地利的闪电战、1870 年对法国的诱敌策略。每一场冲突都显示了他精准的风险计算能力。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胜利后的克制,深知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在战后避免过度削弱对手,保持欧洲力量平衡。传记中没有回避俾斯麦统治的阴暗面。他操纵新闻、建立秘密基金、系统化监视政敌,这些手段在作者笔下既不是简单谴责也不是辩护,而是作为理解权力本质的窗口。在书中我们可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政治成就都伴随着道德代价,历史进步往往由不纯粹的手段推动。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竹石文化

    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竹石文化)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具有二级批发资质、活跃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机构。公司设立了选题策划、设计制作、营销发行、电子书输出、媒体与公共关系等围绕图书出版发行的各个业务部门,建立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年轻高效的专业团队。 竹石文化出版发行方向主要集中在成功励志、经管培训、金融理财、婚恋两性、家教育儿、人文社科、文学文艺、生活等几个方面,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