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苏轼和他朋友的交往看苏轼的个性与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学的宏观视野对苏轼与友人交游做个案研究,由“小细节”透视“大结构”。对象以苏轼前辈、同辈友人为主,可以看到前辈对苏轼思想、政治、文学、学术诸方面的深刻影响,同辈友人与其彼此因为政治立场、人生操守、文学情趣等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交往关系日益密切。
北宋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与文化事件,如“濮议”之争、熙宁变法、元祐党争、西园雅集等,对他们的交往及情感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交往过程,为苏轼一生重要面向的再现,更集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谓是北宋政治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绪论
- 第一章 庆历“四杰”与苏轼政治观念及品格的形成
- 第一节 庆历“四杰”对苏轼的影响与培育
- 第二节 庆历“四杰”对苏轼政治品格的塑造
- 第三节 苏轼对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 第二章 苏轼与陈希亮、陈襄的不同交情——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典型案例比较
- 第一节 苏轼与陈希亮的紧张关系
- 第二节 苏轼与陈襄的亲密关系
- 第三节 从《陈公弼传》探索其与陈希亮关系紧张的原因
- 第三章 苏轼与滕甫在不同政治生态下的交谊
- 第一节 关于二人交往起始时间的考察
- 第二节 苏轼贬谪黄、汝时期与滕甫的交谊
- 第三节 元祐时期两人不断加深的交谊
- 第四章 苏轼与北宋名士陈舜俞的交往及情谊
- 第一节 陈舜俞的籍贯、生平及著述
- 第二节 陈舜俞与苏轼交往寻踪
- 第三节 苏轼《祭陈令举文》真情流露的背景考察
- 第五章 苏轼与刘恕父子的交情及其他
- 第一节 苏轼与刘恕在熙宁以前没有交往痕迹
- 第二节 二人熙宁时期的交往及其特性
- 第三节 苏轼晚年与刘羲仲的短暂交往
- 第四节 关于刘涣生平仕履的相关问题
- 第六章 苏轼与傅尧俞的交往及关系变化——一个从患难之交到势不两立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二人交往起始时间与地点
- 第二节 二人的磨难及交往的情感升华
- 第三节 二人关系的恶化及其原因
- 第四节 傅尧俞的政治私心与人格污点
- 第七章 苏轼与蒋之奇交游峰谷相间的变化轨迹
- 第一节 “濮议”之争对两人关系的影响
- 第二节 两人在熙宁、元丰年间的仕途浮沉及交往转机
- 第三节 元祐年间两人的仕途进退及交往
- 第四节 两人交往关系峰谷相间的政治原因
- 第八章 苏轼与杨绘的交谊及其情感密码
- 第一节 苏轼与杨绘交往的几个重要节点
- 第二节 二人因政治倾向相近而越走越近
- 第三节 二人文字往还流露出的情感信息
- 第九章 苏轼与钱勰交谊的政治、文化底色
- 第一节 关于钱勰及其对新法的态度
- 第二节 苏轼与钱勰的交往始末
- 第三节 二人交谊深厚的原因
- 第十章 苏轼与周邠基于共同爱好的交谊
- 第一节 周邠其人
- 第二节 苏轼与周邠在杭州的交往
- 第三节 二人后续交往及其影响
- 第十一章 苏轼与蔡承禧的黄州交谊
- 第一节 蔡承禧的主要生平事迹
- 第二节 苏轼在黄州与蔡承禧的交往及情谊
- 第三节 苏轼《好事近》可能是次韵蔡承禧“新词”之作
- 第十二章 苏轼与王诜的交谊及“西园雅集”之争议
- 第一节 二人熙宁年间的交往及其与“乌台诗案”的关系
- 第二节 二人元祐时期的交谊
- 第三节 二人共同的文学艺术爱好及关于“西园雅集”之争议
- 第十三章 苏轼与李公麟的诗画交谊
- 第一节 二人交往起始时间考索
- 第二节 二人以诗画为媒的交往
- 第三节 关于苏轼对李公麟评价的相关问题
- 第十四章 苏轼与刘安世交往的曲折进程
- 第一节 刘安世其人
- 第二节 苏轼与刘安世的曲折交往
- 第三节 关于苏轼《与刘器之二首》其一写作时间辨析
- 第四节 “铁人”与“非随时上下人”
- 后记
- 关于“三苏研究院丛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