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92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内部审计实务全面指南:技巧、案例、文书。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内部审计程序、实用文书、技术方法、实战技巧、实务指南、经典案例等内部审计全部精华。书中大量案例、技巧和运用中各式的文书等,均取自实际工作,并进行了优选和适当加工,更具现实指导性,可作为内部审计师必备工具书。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篇 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第1章 内部审计概述
- 1.1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1.1.1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1.1.2 结论和启示
- 1.2 内部审计的定位与作用
- 1.2.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1.2.2 内部审计的特征
- 1.2.3 内部审计的职能
- 1.2.4 内部审计的作用
- 第2章 内部审计的准则体系
- 2.1 内部审计准则概述
- 2.1.1 内部审计准则的含义
- 2.1.2 内部审计准则的作用
- 2.2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
- 2.2.1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及演变过程
- 2.2.2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内容
- 2.3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 2.3.1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
- 2.3.2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具体内容
- 第3章 内部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
- 3.1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概述
- 3.1.1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 3.1.2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机制
- 3.1.3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 3.1.4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原则
- 3.2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 3.2.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
- 3.2.2 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 第4章 内部审计的机构与人员设置
- 4.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模式选择
- 4.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原则
- 4.1.2 内部审计机构常见设置模式
- 4.1.3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4.2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 4.3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 4.3.1 执业技能体系
- 4.3.2 职业知识体系
- 第2篇 内部审计作业流程
- 第5章 准备阶段
- 5.1 确定审计项目
- 5.1.1 项目来源
- 5.1.2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 5.1.3 项目综合评估
- 5.1.4 项目启动
- 5.2 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
- 5.2.1 审核之前的审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
- 5.2.2 编制检查清单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5.2.3 面谈
- 5.2.4 穿行测试
- 5.3 风险评估
- 5.3.1 风险评估的考虑因素
- 5.3.2 风险评估总结
- 5.3.3 风险评估保证的要点
- 5.3.4 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的审计程序
- 5.3.5 风险控制矩阵
- 5.4 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 5.5 确认评价标准和审计资源
- 5.5.1 确认业务的评价标准
- 5.5.2 确认所需的审计资源
- 5.6 制定项目审计方案
- 5.6.1 制定审计方案内容
- 5.6.2 审计方案模板
- 5.7 下达审计通知书
- 5.7.1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 5.7.2 审计通知书的编制及下发要求
- 5.7.3 审计通知书范例
- 第6章 实施阶段
- 6.1 开展现场工作
- 6.1.1 现场进点会
- 6.1.2 索取、收集必要的资源
- 6.1.3 现场观察
- 6.2 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
- 6.2.1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 6.2.2 测试内部控制制度
- 6.2.3 调整审计方案或扩大测试
- 6.3 实施审计测试程序
- 6.3.1 收集、鉴定审计证据
- 6.3.2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
- 6.3.3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
- 6.4 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
- 6.4.1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6.4.2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 6.5 进行小结会与撤点会
- 6.5.1 小结会
- 6.5.2 撤点会
- 6.5.3 总结与考核
- 第7章 报告阶段
- 7.1 审计中期报告
- 7.1.1 向主管审计师汇报测试结果
- 7.1.2 中期报告
- 7.2 审计发现、结论、建议
- 7.2.1 审计发现
- 7.2.2 审计结论
- 7.2.3 审计建议
- 7.3 审计结果沟通
- 7.3.1 结果沟通的概念
- 7.3.2 结果沟通的目的
- 7.3.3 结果沟通的形式
- 7.3.4 结果沟通的内容、时间和记录
- 7.3.5 结果沟通的对象和方法
- 7.4 撰写审计报告
- 7.4.1 审计报告的定义和作用
- 7.4.2 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
- 7.4.3 审计报告的内容
- 7.4.4 审计报告注意事项
- 7.5 审计报告的复核与报送
- 7.5.1 审计报告的复核
- 7.5.2 审计报告定稿
- 7.5.3 形成审计意见
- 7.5.4 审计报告发送及存档
- 第8章 后续审计跟踪阶段
- 8.1 整改情况调查
- 8.1.1 下达整改通知书
- 8.1.2 审计整改调查
- 8.2 后续审计
- 8.2.1 编制后续审计方案
- 8.2.2 后续审计程序
- 8.2.3 后续审计报告
- 8.3 审计文件整理归档
- 8.3.1 审计档案内容和整理
- 8.3.2 审计档案归档注意事项
- 8.3.3 审计档案归档及保管期限
- 8.4 审计成果利用
- 8.4.1 整改落实
- 8.4.2 审计情况通报
- 8.4.3 责任追究
- 8.4.4 移送
- 8.4.5 结果公告
- 8.4.6 考核评优
- 8.4.7 人事任免
- 第3篇 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 第9章 内部审计证据
- 9.1 内部审计证据
- 9.1.1 内部审计取证相关概念
- 9.1.2 内部审计证据的类型
- 9.1.3 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性
- 9.2 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 第10章 抽样技术
- 10.1 审计抽样概述
- 10.1.1 审计抽样的概念
- 10.1.2 审计抽样的方法
- 10.2 内部审计抽样的基本流程
- 10.2.1 样本设计阶段
- 10.2.2 样本选取阶段
- 10.2.3 对样本实行审计程序
- 10.2.4 样本结果评价阶段
- 10.3 属性抽样审计
- 10.3.1 属性抽样审计的概念
- 10.3.2 属性抽样审计的基本步骤
- 10.3.3 三种属性抽样审计的比较
- 10.4 变量抽样审计
- 10.4.1 变量抽样审计的概念
- 10.4.2 变量抽样审计的分类
- 第11章 分析性技术
- 11.1 分析性技术概述
- 11.1.1 分析性技术的概念
- 11.1.2 分析性技术的特点
- 11.1.3 分析性技术的作用
- 11.2 分析性技术的方法
- 11.2.1 趋势分析法
- 11.2.2 比较分析法
- 11.2.3 比率分析法
- 11.2.4 回归分析法
- 11.2.5 模型分析法
- 11.3 分析性技术的实际应用
- 11.3.1 分析性技术的关键
- 11.3.2 分析性技术在内部审计各阶段的应用
- 第12章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
- 12.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 12.1.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 12.1.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
- 12.1.3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 12.1.4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 12.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 12.2.1 确定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 12.2.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 12.3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 12.3.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工作的性质
- 12.3.2 审计档案的结构
- 12.3.3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 12.3.4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 12.3.5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 第4篇 基础内部审计实务
- 第13章 企业业务循环内部审计
- 13.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1.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 13.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 13.1.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1.4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
- 13.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2.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 13.2.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 13.2.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2.4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
- 13.3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3.1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 13.3.2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 13.3.3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3.4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
- 13.4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4.1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 13.4.2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 13.4.3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
- 13.4.4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审计案例介绍
- 13.5 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
- 13.5.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
- 13.5.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 13.5.3 库存现金审计
- 13.5.4 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 13.5.5 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案例
- 第14章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 14.1 建设项目审计概述
- 14.1.1 建设项目审计的含义
- 14.1.2 建设项目审计的特点
- 14.1.3 建设项目审计的方法
- 14.2 建设项目审计的内容
- 14.2.1 开工前审计
- 14.2.2 在建项目审计
- 14.2.3 竣工决算审计
- 14.3 建设项目审计的要点
- 14.3.1 聘用专业人员的风险和质量控制
- 14.3.2 跟踪审计方式的选择
- 14.3.3 跟踪审计中审计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区分
- 14.3.4 不同承包合同形式下的造价审计重点
- 14.4 建设项目审计案例介绍
- 14.4.1 某科研所综合楼建设项目审计案例
- 14.4.2 Y公司员工宿舍建设项目审计案例
- 第5篇 按目标分类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 第15章 合规性审计
- 15.1 舞弊审计
- 15.1.1 舞弊审计概述
- 15.1.2 舞弊审计的内容
- 15.1.3 舞弊审计的方法
- 15.1.4 舞弊审计的案例介绍
- 15.2 内部控制审计
- 15.2.1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 15.2.2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 15.2.3 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 15.2.4 内部控制审计的案例介绍
- 15.3 合同审计
- 15.3.1 合同审计概述
- 15.3.2 合同审计的内容
- 15.3.3 合同审计程序
- 15.3.4 合同审计的方法
- 15.3.5 合同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15.3.6 合同审计的案例介绍
- 第16章 保证性审计
- 16.1 风险管理审计
- 16.1.1 风险管理审计概述
- 16.1.2 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 16.1.3 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 16.1.4 风险审计的方法
- 16.1.5 风险管理审计要点
- 16.1.6 风险管理审计的案例介绍
- 16.2 财务审计
- 16.2.1 财务审计概述
- 16.2.2 财务审计的内容
- 16.2.3 财务审计程序
- 16.2.4 财务审计的方法
- 16.2.5 财务审计要点
- 16.2.6 财务审计的案例介绍
- 16.3 信息系统审计
- 16.3.1 信息系统审计的概述
- 16.3.2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 16.3.3 信息系统审计程序
- 16.3.4 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
- 16.3.5 信息系统审计的要点
- 第17章 绩效达标审计
- 17.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17.1.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 17.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17.1.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17.1.4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 17.1.5 经济责任审计要点
- 17.1.6 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介绍
- 17.2 绩效审计
- 17.2.1 绩效审计概述
- 17.2.2 绩效审计的内容
- 17.2.3 绩效审计的过程
- 17.2.4 绩效审计的方法
- 17.2.5 绩效审计的要点
- 17.2.6 绩效审计的案例介绍
- 第18章 绩效提高审计
- 18.1 职能管理审计
- 18.1.1 职能管理审计概述
- 18.1.2 职能管理审计的内容
- 18.1.3 职能管理审计程序
- 18.1.4 职能管理审计要点
- 18.1.5 职能管理审计的案例介绍
- 18.2 战略审计
- 18.2.1 战略审计概述
- 18.2.2 战略审计的内容
- 18.2.3 战略审计程序
- 18.2.4 战略审计要点
- 18.2.5 战略审计的案例介绍
- 18.3 治理审计
- 18.3.1 治理审计概述
- 18.3.2 治理审计的内容
- 18.3.3 治理审计要点
- 18.4 经营决策审计
- 18.4.1 经营决策审计概述
- 18.4.2 经营决策审计的内容
- 18.4.3 经营决策审计要点
- 18.4.4 H电力公司经营决策审计案例
- 第6篇 内部审计管理
- 第19章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
- 19.1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概述
- 19.1.1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概念
- 19.1.2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目标和标准
- 19.1.3 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
- 19.2 内部审计部门计划管理
- 19.2.1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基本要求
- 19.2.2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基本思路
- 19.2.3 年度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 19.2.4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 19.2.5 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关系处理
- 19.2.6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及工作手册编制
- 第20章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
- 20.1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概述
- 20.1.1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目标
- 20.1.2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要素
- 20.1.3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标准和手段
- 20.2 项目运行管理
- 20.2.1 内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 20.2.2 内部审计项目成本管理
- 20.2.3 内部审计项目现场管理
- 20.3 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管理
- 20.3.1 内部审计项目外包服务的内容
- 20.3.2 内部审计机构外包的形式
- 20.3.3 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的优势和缺陷
- 20.3.4 内部审计项目外包的现实考虑
- 20.3.5 加强对内部审计项目外包业务的监管
- 第21章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 2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 21.1.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目标
- 21.1.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范围和措施
- 21.1.3 内部审计质量标准
- 21.2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 21.2.1 内部评估
- 21.2.2 外部评估
- 21.3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流程
- 21.3.1 组建评估组
- 21.3.2 制定评估方案
- 21.3.3 召开进点会
- 21.3.4 现场评估
- 21.3.5 汇总评估结果
- 21.3.6 召开出点会
- 21.3.7 出具质量评估报告
- 21.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21.4.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 21.4.2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对策
- 第22章 风险评估
- 22.1 风险评估概述
- 22.1.1 风险评估的概念
- 22.1.2 风险评估的目的与作用
- 22.1.3 风险评估的方法
- 22.2 风险评估流程
- 22.2.1 风险识别
- 22.2.2 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 22.2.3 风险应对
- 第23章 构建反舞弊机制
- 23.1 舞弊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 23.1.1 舞弊的概念
- 23.1.2 舞弊的表现形式
- 23.1.3 舞弊的三角理论
- 23.2 舞弊行为的分类
- 23.2.1 舞弊行为的主要分类
- 23.2.2 不同层次舞弊行为比较
- 23.3 舞弊识别与舞弊风险管理
- 23.3.1 识别舞弊的方法
- 23.3.2 舞弊风险管理的方法
- 23.4 舞弊行为的检查与报告
- 23.4.1 对舞弊行为检查与报告的基础
- 23.4.2 舞弊的检查与报告
- 23.5 反舞弊机制案例介绍
- 23.5.1 案例背景
- 23.5.2 S公司的反商业贿赂机制构建
- 23.5.3 案例启示——企业建立反舞弊机制的一般方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